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停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12:14 上海青年报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于近期举行专家论证会

  据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处在一片争议声中的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1日下午5时停工。

  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1日下午4时,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接到环保总局的通知,要求其补办《环境评估报告》。为此,圆明园管理处及其上级主管单位
海淀区政府紧急召开会议,决定防渗工程停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于近期举行专家论证会。

  记者在圆明园防渗工程施工现场看到,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只有靠近岸边的湖底裸露着部分没有完全被土覆盖的白色防渗膜。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这项工程启动前应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报环保总局批准,但此前这项审批手续没有履行。

  施工后干涸的湖底,工人坐在岸边,挖土机停在湖中央《京华时报》供图

  原因分析

  圆明园为何遭“塑封”

  防渗固化是被淘汰的做法

  兰州大学张正春教授认为,湖水与园林草木相隔绝,园林树木将面临严重干旱而大面积死亡。“流水不腐,死水易臭”,与地下水系相隔绝,会产生大量腐败气体,是一场生态灾难。另外,湖水汪洋与地下水相通可以接“地气”而产生“灵气”,是营造圆明园美学意境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

  事实上,持同样观点的专家并非张正春一人。北京大学生态景观规划教授俞孔坚认为,湖底防渗是对圆明园生态系统的破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说,圆明园地处北京西郊,上风上水,承担着城市水系的调节功能。

  据了解,防渗、固化是河道、湖泊整修之大忌,这种做法早已被西方淘汰。

  保存遗址还是再现“辉煌”

  文物专家从另一个角度对圆明园湖底整修工程提出了质疑。这个角度把圆明园湖底防渗的借口彻底推翻了。

  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到底应该遵循“保持遗址现状”还是重建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原则,这个持续多年的争论再度凸显出来。

  张正春指出,圆明园所在的地方本来是天然湿地,清朝的能工巧匠们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修建,挖河挖湖,堆山植树,又经过数百年的演化,终于使圆明园成为真山真水。在园中的水底铺设防渗膜,整成平地,改变了湖底高低不平、深浅不一、平缓起伏的本来面貌,无异于把自然湖、河道变成人工池、人工渠,无异于“假山假河”,彻底改变了圆明园固有面貌,破坏了“浑然一体”“自然天真”的艺术构思。一位历史学家认为,“保持遗址现状”的整修思路是圆明园文物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之举。

  \(新华社)

  新闻链接

  园内湖区“五一”可能放水

  本报讯记者在通往福海的一处河道边看到了另外一个场面:多名施工人员正忙着清理下水管道,修建井台,并把一些新的水泥水管放下去。

  记者询问这些下水管、井台的用途时,园内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整修下水管道是要把堵塞物清理掉,好把污水排出去,“五一这里就有水了。”这位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原计划4月20号左右就要放水的。”另有多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园内湖区“五一肯定会放水”。

  昨日恰逢双休日,圆明园里的游人比以往明显增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在意停在各处湖底的三三两两的挖掘机、推土机。

  当记者来到去年已做了防渗已放水的风荷楼前时,几位游人正在喂鱼取乐。不远处,风荷楼拱桥下,封闭的河堤暴露在外,腐烂的浮游物散发出阵阵臭味。

  在风荷楼和福海,记者分别看到两处修了一半的“码头”,施工人员已离开。块状的水泥地基仍未干透,钢筋、木材堆在旁边。“这是为了将来人们水上休息娱乐建的。”旁边的工作人员说。

  当记者致电圆明园管理处的何方女士,向她求证“五一是否放水”时,她仍称“现在真的不能回答你”。

  《新京报》供稿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