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分钟消灭日寇运输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7:36 潇湘晨报
十分钟消灭日寇运输队(图)
  孙云英回忆起抗日的战争岁月时仍然对当时日军的暴行非常痛恨,情绪也很激动

  实习生 朱 青 记者 马 静 摄

  老兵简历

  孙云英,1918年1月生,河北巨鹿人。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1938年1月,任巨鹿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协助员,1938年11月任河北广宗县第二区战委会主任,1939年1月任广宗县二区区长,1942年7月任广宗县抗日县长兼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1947年9月任中共广宗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9年随军南下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冀南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

  1949年8月任湖南省常德专署副专员兼支前司令部司令员。1966年8月任中共长沙市委书记。1973年5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第一副部长。1984年离休,离休后担任冀南党史委湖南办公室负责人。

  “不要叫我英雄,我只是抗日战争中一个幸存的老兵。”今年87岁的孙云英老人说。3月30日,记者寻访到位于长沙市韶山路一号的老人家中,坐在客厅里,老人沉思了许久,才缓缓开口。

  这位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过枪林弹雨、消灭日寇无数的战斗英雄,在这个春风和煦的下午,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亲历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

  十分钟歼灭36个日寇

  “经历过太多次战斗,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在河北省广宗县任抗日县长兼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时的几次战斗。”孙云英是河北省巨鹿县人,1935年10月,他还只有17岁时,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抗日前线。1942年7月,任河北省广宗县抗日县长兼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马鲁湾伏击战,我们只用了10分钟就把鬼子消灭了!”一说起1943年5月的那次战斗,孙老就激动不已。当年5月16日,36名日军押着6辆大马车,给广宗县敌人运送武器弹药。

  接到任务后,孙云英与11团9连的张连长、郭指导员等人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一排埋伏在路沟南边离公路30米处的坟堆里,二排埋伏在路沟北边离公路50米处的坟堆里,三排则隐蔽在路沟里作预备队。这样一来,路沟的东头马路便成了交叉火力点,待敌人进入交叉火力点时,一声令下,速战速决。

  16日上午9点钟左右,张连长通过望远镜看到敌人顺着公路走过来了,敌人越走越近,也越来越看得分明:6辆马车,36人。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张连长驳壳枪一响,两个排的指战员一齐开火,机枪、手榴弹、大盖枪响成一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打。

  “大部分日军枪都没有来得及举,就结束了性命。”孙云英比画着说,“也就10分钟的时间,日军就被我们全部消灭了。我们的战士没有一个伤亡。”孙云英完全沉浸在当年胜利的喜悦当中,他说,把敌人消灭后,收缴了很多战利品,但为了避免敌人的包围,战士们将战利品埋在了马鲁湾西北地里,然后迅速穿过巨广公路向东急行军。就在他们刚过公路不远,身后便传来敌人的枪炮声……“当天晚上,部队返回,又顺利地运回了战利品。”

  破击柏城敌堡

  战争如“棋局”。“我们是在战争中学会如何打仗的。”孙老说,大敌当前,积极备战;敌占据点,我占农村;敌人扫荡,我打游击;敌人抢粮,我们藏粮;敌人挖沟,我们填沟;敌人修碉堡,我们毁碉堡;敌人修公路,我们大破击……

  敌人使出“强化治安”、“囚笼战术”,在广宗县大拆民房,大砍树木,强迫民工修33个碉堡。日寇在柏城修碉堡,遭到了当地老百姓强有力的抵抗,老百姓不愿意拆砖、砍树,日寇便把老百姓绑起来,吊在梁上,用枪托疯狂地打。“鬼子的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早让我们怒火冲天。”孙老说,但考虑到当时敌强我弱,硬拼是不理智的,因而当时县委作出决定,采用“拖”和“破”两个办法来对付敌人,绝不能让敌人的炮楼修成。

  老百姓们立即行动起来,无论是拆房的、运砖的,还是砍树的、挖土的,大家一律放慢了速度,只要在一旁监视的日寇一转过身去,大家就马上停手不干了。

  “拖”的办法见效了,该考虑如何“破”的问题。县委派人暗查修堡处地形后,一天夜里,战士们偷偷来到炮楼前,趁敌人尚未发觉,操起锄头,几下子就把刚修起一人多高的炮楼墙壁扒平了。

  “第一次破堡计划成功后,把敌人吓得胆战心惊,军民也感到十分振奋。”孙老说,从此破炮楼就形成了一种制度,今天小辛庄,明天七斗店,后天毕家庄……神出鬼没地与敌人周旋。就这样,修了破,破了修,“我记得至少鬼子修了120多次,我们也破了120多次。最终,敌人的炮楼还是没有修起来”。

  惊心动魄突围战

  “那次突围战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孙云英说,杜家庄的一次突围战,是他和战友们经历过的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场战斗。

  1943年9月4日,孙云英与广宗县几名负责同志带着近60名战士一同到四区前未村开会。正在开会时,就接到了敌情报告。

  “说是第二天鬼子要出动扫荡,地点很可能就在三、四两个区。”孙老说,经过研究,县委领导一致决定连夜出发转移到安全地带。走了20公里,部队连夜赶到了目的地——一区七斗店住下。“我刚脱衣服睡下,就听警卫员报告,说是听见东面枪声越来越近。”孙老说,后来才知道,日寇已从东南西北四方不断压近。得知广宗城内的敌人要从南边出动的情况,几名负责人当即决定,由孙云英带领60名主力将敌人引向东面,然后甩开敌人,再集中向西边的槐窝村北突围。

  孙老说,当时他们正准备向西南转移时,迎面就来了一个中队的伪军,黑压压的一大片。由于天还没有亮,战士们没有理睬敌人,照直向南突击,敌人叽里呱啦嚷了一会,也摸不清我们是什么人,又看到人流向东涌去,就没管我们,也跟着向东开过去了。

  “好险呀!一场突围战就这样被我们巧妙地躲过去了。”孙老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部队继续前行,当走到沙型果木林里时,迎面又遇上一股敌人。“敌人看到我们,就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没等话落,‘嗒嗒嗒嗒’一阵枪响,就撂倒了几个敌人,其他几个连滚带爬地跑了。”孙老说,考虑到突围才是关键,战士们并未追赶,而是马不停蹄地向西南方向疾走。当日天近黄昏时,孙云英与其带领的60名战士才在杜家庄同大队主力会师了。

  “亲人”牺牲痛彻肺腑

  战争是残酷的,战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死伤在所难免。而每当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铮铮铁骨男儿也都忍不住落下伤心的泪水。

  虽然杜家庄突围战大部分人最终得以脱险,但仍有一些战士牺牲了,孙老当时的警卫员张西波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次战斗中,我的一个警卫员为了保护我而牺牲了。”孙老话一出口,眼角已经湿润。含着泪水,孙老微颤着,用他哽咽的声音,向我们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当孙云英带领着战士们向西北的树林里行进时,茂密的树叶挡住了战士们的视线。“直到我们走到敌人跟前,才发现对面是敌人。”“砰”的一声枪响,站在他身前的警卫员张西波倒在血泊中。来不及细想,另一名警卫员一把拉着孙云英,头也不回地往回跑。身后敌人的枪响声、脚步声嘈杂,孙云英与战士们转而跑进一个地道,躲过了敌人的围追。

  “这么多年了,我始终忘不了张西波牺牲的场景。”孙老说,每次想起那一场景,就会重新体会到一次撕心裂肺的痛。“那是一种失去亲人的痛啊。”孙老说。

  1992年,已在长沙定居多年的他,特意回到广宗县张西波的坟墓前拜祭这位革命烈士。站在张西波的墓前,其英勇牺牲的形象不断在孙老的眼前重现,孙老早已泪眼迷离。

  国耻家仇永不忘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9年,孙云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冀南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同年8月任湖南省常德专署副专员兼支前司令部司令员,1973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第一副部长直至1984年离休,湖湘大地也成了老人的第二故乡。

  “我虽只有高小(即小学)文化程度,但我从小就喜欢写文章。”老人起身从书房中拿出了一本书。“这本《纪歌行》,是我的一本诗歌集。”孙老说,其中有16篇诗歌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的。而无论是《风雨春秋》还是《纪歌行》,都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记录。“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课本,一些别有用心的日本人,正企图用文史等方式荼毒他们国家青少年的思想。”孙老愤慨地说,“你看,仅是广宗县一个地方的战争,我就足足写了近20万字。不忘国耻家仇,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做到这些,也是对先烈们的一种安慰。”

  故事听完了,走出老人的家,我们的心久久都不能平静。本报记者 岳 瑾 实习生 贺 荣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