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科大少年班女生窃信被开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9:27 东方早报

  早报讯

  据《南京晨报》报道,4月1日,中国科技大学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决定开除该校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马蕾蕾(化名)学籍。中科大60余位海外校友日前联名给校方写信,“期待学校总结少年班教育经验,重视诚信教育,令行禁止,从制度上杜绝损害学校声望的事件再次发生”。

  此前,关于该校01级少年班女生马蕾蕾的种种传言已在校园BBS沸沸扬扬地讨论了近一周。许多中科大的学生在帖子中指责马蕾蕾窃取本校同学来自国外大学的邀请信(offer),并冒名用E-mail破坏同学的留学申请的行为。事件回放冒名与海外大学联系

  记者查看了中科大BBS上关于此事件的大量帖子,得出了较为清晰的事件过程。

  19岁的马蕾蕾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她今年申请了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MN)在内的数所国外大学。

  当她得知同班女生陈馨(化名)已被明尼苏达大学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陈馨的大学邀请信,并冒名陈馨用E-mail与美国校方联系,拒绝了该学校的留学邀请,同时推荐了她自己。

  而陈馨因为迟迟没有收到明尼苏达大学的正式邀请,于是发信询问美国校方,才发现已被人冒名拒绝了邀请。

  经调查取证,很快查明这一事件的真相。

  此事在3月底一经曝光,又不断有人发帖指证马蕾蕾还窃取了其他人的留学邀请信,具体数量目前难以统计,校方目前也还没有准确数据公布。但记者在BBS上所见有3人以上指证,包括在马蕾蕾寝室发现有寄给外系同学的信封。

  一时间中科大人心惶惶,许多学生疑心自己的邀请信被窃取,纷纷与所申请的大学联系,甚至有些接到拒绝信而不甘心的,又再次与学校确认是否属实。甚至有学生发表联名公开信,要求严惩肇事女生。校方处理校方开除窃信学生学籍

  网络上沸沸扬扬一周后,校方于4月1日下午在科大BBS上发表了对窃信事件的情况说明:3月31日,经违纪学生家长和本人要求,考虑在校压力过大,以避免意外事件发生,经向校有关领导请示,同意其回家等待处理结果。

  4月1日下午,学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马蕾蕾同学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校方同时表示,对受害同学希望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做法,将给予尊重和协助。

  4月2日上午,中科大BBS上又贴出了中科大分管副校长程艺对这一事件的回复。程艺在回复时表示:连日来,校方对事件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取证,对马蕾蕾作出了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程艺坦言,深感平时缺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引导,对出现此类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其他媒体报道,中科大少年班系主任陈卿教授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这件事只是个别的事情,科大少年班20多年来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悔过书”优秀学生“狭隘”心理

  据了解,马蕾蕾15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赫赫有名的中科大少年班,在大学期间表现突出,担任学生干部,被评为2003~2004年度优秀团员,而且事发前已经收到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的邀请信。

  从马蕾蕾3月29日发表在中科大BBS上的“悔过书”来看,心理狭隘对她做出此事有直接关系。她在“悔过书”中写道:“我的心理一度处于狭隘的状态。由于对周围发生的好多事情的极端看法,让我对生活、对人生都很失望。我开始怀疑,甚至憎恨周围的人。我便在没有考虑严重后果的情况下,用这种很伤害人的行为做了不该做的事。这种报复的心理真的很可怕。我也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为此感到羞耻。”马蕾蕾的3年室友HelloLu-cia的说法则印证了“悔过书”,HelloLucia认为马蕾蕾有点小孩脾气,情绪波动很大,高兴就是真的高兴,难过起来又天翻地覆的。另外,一位曾与少年班学生一起上过课的中科大毕业生告诉记者,少年班的学习任务相当繁重,压力很大,不少少年班的学生都让她感到有“心理不健康”的感觉,具体来说,就是给人以压抑的感觉,不好相处。

  争议一:严肃处理还是从轻发落

  对于马蕾蕾的处理意见,中科大师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不但对受害人构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会严重影响中国学生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让北美、欧洲的著名大学误判中科大及中国学生的品行,对以后国外大学接收中国学生极为不利,因此主张严惩。也有少数人认为,少年班的学生年纪偏小,还不成熟,要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因此主张从轻发落。

  而马蕾蕾的3年室友HelloLucia介绍,马蕾蕾离开学校时情绪稳定,但是寡言,临走时她说准备回去待一年,再从头开始。

  争议二:少年班培养模式起争议

  此次“窃信事件”无疑是对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培养模式的又一次冲击。

  中科大60余位海外校友于事件发生后的3月31日联名发表了给校领导的公开信,信中明确指出:期待学校特别是少年班能对培养模式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诚信教育,令行禁止,从制度上杜绝损害学校声望的事件再次发生。

  一位1995年进少年班的人士表示,当时就深刻认识到自己平凡的一面,这对今后的生活态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也有观点认为此次“窃信事件”与少年班培养模式并无太大关联。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丁丽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事情其实在当今社会快节奏与巨大生活压力下司空见惯,此次因为发生在少年班这一特定敏感人群中显得尤为引人关注,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这一事件性质的“通常性”,用这一本质上的“通常事件”来否定少年班教育是不公平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