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出航前3个小时才赶上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9:37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阮友直

  本报讯“他们在离出航前3个小时才赶上船。”昨日,本报在A2版独家报道厦大2名硕士研究生参加了中国首次大洋科考的消息后,该课题的负责人———厦大海洋与环境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焦念志博士接受了本报的专访,透露了此次科考的一些内幕。

  差一点错过此次科考

  焦念志教授介绍说,去年8月,厦门大学获悉我国将首次举行横跨三大洋科考的计划后,即向中国大洋协会提出申请。此次科考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应用研究,但鉴于“海洋超微型生物”是国际最前沿的海洋基础研究,该协会于今年1月最终核准他们上船,这是唯一一例可以上船的纯基础理论研究。然而,此时距出海只有3个月时间,一系列科考设备的添置、相关人员的出海手续等筹备工作还没展开。因此,他们错过了一次集结的时间,“大洋一号”离开了青岛4808码头。直至3月31日,他们赶到中苑码头才搭上了船。此外,参加科考的刘如龙因签证的问题,直至4月1日傍晚7时,在“大洋一号”封闭后离出航3个小时才赶上船。

  船上有独立实验室

  焦念志介绍说,流式细胞仪是“大洋一号”船上最贵的分析仪器,它将在分子探针等技术手段的协助下,对近海、外海、大洋等代表海域从表层到海底的超微型生物进行辨析,以进行随环境变化的梯度分析。

  该仪器主机重达280公斤、体积4立方米,还有许多外设配件。他们在广州订制了一个20立方米左右的特殊集装箱,该集装箱有控温、除湿、通风、给排水等设备,成了船上的一个独立实验室。该仪器经改装配置后,具备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微型生物现场分析功能。2名科考人员洪宁、刘如龙就将在这里工作、生活。

  据介绍,洪宁是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刘如龙是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将要承担正常4个人的工作量,每天将在船上采集实验获取的科研数据,用电子邮件通过卫星通讯发回国家重点实验室。

  他们在参加为期4个月的第一航段(青岛—墨西哥)科考后,该院的女博士生张瑶将接替其中回国的一位,以继续完成环球所有的航段科考。

  何谓超微型生物研究

  “一滴海水里就有成千上万的超微型生物,这里有无数个我们亟需破解的基因。”焦念志介绍说。

  海里除了鱼、虾等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生物外,更多是连一般显微镜都无法辨识的超微型生物,它们是海洋生物量的最主要承载者。以前由于技术水平不够,没有发现他们,其实它们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古老的生物,研究这些生物是探索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物进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一把钥匙,也是目前全球最新、最前沿的研究领域。该研究领域还被世界最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04年全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