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周报:企业家胡葆森坚守河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13:57 时代人物周报 | ||||||||
这几年,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一提到河南人,很多人不屑一顾的语气中,通常说出的是对河南人的贬抑之辞:狡猾,虚伪,骗子多,精神面貌欠佳。有关河南人的“段子”更是版本众多。 当沸沸扬扬的传言被传来传去时,似乎就是真的。久而久之,无论是否与河南人有过亲身接触,这种认识几成共识,大家对河南人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似乎那
然而眼前的这个河南人,却与传言中有太多的不同。再过一个月,他的建业就13岁了。13年前,胡葆森给建业的定位是区域性的、优秀的、领袖级的地产开发商,希望达到植根中原,造福百姓,做最受1亿河南人尊敬的企业这样一个目标。 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他说:“目前河南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欠发达,人们生活比较困难,但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而面对这个现状,人们的这种看法也是很正常的。就像20年前西方人看中国一样。” 显然,对于自己的家乡,对于自己企业所在地,胡葆森并不“讳疾忌医”。 如果看了张向持的《解读中原》和马说的《河南人惹谁了》还不能让你重新认识河南人的话,从胡葆森身上所表现出的东西,无疑可以看成是为河南人的强力辩解,虽然这种辩解是默默无声的。 做河南人尊敬的企业 在这13年里,建业做了4件事情:确定了一个方向,塑造了一个品牌,打造了一支队伍,奠定了一个基础,实力和名气已经在房地产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过,建业“短期内不会走出河南,这个期限起码是3-5年。”胡葆森依然重复着他不变的观点。 “为什么不走出河南,这是由企业发展战略决定的,战略告诉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划定企业事业边界。另外,河南是一个1亿人口的大省,城市化又是未来的主题,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住房,作为地产开发商,在这个进程中,有无限大的发展空间。既扮演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去为百姓盖房子,同时又是一个城市化的推动者,可以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高度统一。” 对于建业的发展战略,胡葆森显得非常理性与执着。“不错,河南这个地方现在的市场发育程度不是很高,市场也不是很规范,但也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改变,我们的企业才有了生存空间。” 就在胡葆森坚守河南,建业决不迈出河南土地半步的同时,很多企业却是忙于在全国各地圈地,甚至到了你争我夺的地步。 “有的地产商,比如万科,它就是在做一个全国跨地域的企业,它在各个城市圈地,这都是它的战略要求。但也有一些企业,哪有地就到哪里去圈,也许这也是它的战略决定的,但有些企业是没有战略的,是随机型的。” “2004年成为明星企业的顺驰,战略要求它做一个全国跨地域的企业,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本地化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它就需要迅速提高知名度,就需要用一种超常的做法营销自己,推介自己。连你都知道了,说明它的营销还是很成功的(笑)。” 事实上,除此之外,胡葆森对于河南,还有另外一种感情。 1955年6月,胡葆森出生于河南濮阳。中学毕业后回原籍插队劳动,1976年入郑州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学习。毕业后,在中国纺织进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胡葆森被河南省外贸厅派到香港参与组建外贸公司,后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1991年辞职在香港创办企业炒房产。1992年,胡葆森带着在香港炒楼花赚到的1000多万元回到河南,和本地建行合资成立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两年后,国家要求金融机构退出实业经营,胡葆森买下建行的股份。 胡葆森说,是河南给了他许多难以忘怀的经历,而那些,都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小企业的大理想 如果把建业的经营理念总结起来讲,就是“小城市,大战略,小企业,大理想。”虽然现在做的业务都在小城市,但这却是一个大的战略,预计到2015年,建业的业务可以做到河南的100个城市。河南县级以上城市有130个,每年有3到4千万平方米的增量,空间非常大,足够我们做了。而且单纯从经济利益上讲,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挖掘不完的宝藏。 在他看来,从社会学上讲,没有1亿河南人的真正富裕,没有河南的振兴,中华民族真正的崛起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其占了中国1/13的人口,而且地处中部,无论从战略、区域、人力资源,还是从中国文化发源地的地位来讲,它都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河南之于中国,如同中国之于世界。它有一天一定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很明显,把自己的企业置身于这样一个地方,胡葆森的考虑和考察不可谓不多。虽然他反复强调建业还是个小企业,实际上,它目前已经进入了包括郑州在内的12个城市,开发销售商品房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说起建业的优势,胡葆森的表情倒是相当平静,而且还略有犹豫。在他眼中,现在95%,甚至更多的企业,还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项目上,把能不能找到钱,能不能买到地,能不能卖出房子当作最主要的,关注的是眼前。而建业从1992年创办开始从一个企业的标准关注很多事情,比如品牌建设、团队建设、制度建设,关注企业目标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用胡葆森的话说:“建业是在做企业,其他很多,或者大多数是在做项目,但不是惟有建业在做企业,还有那么几家也是。但建业在这方面做得可能认真一些,更踏实一些。” 事实上,建业今年纳税要突破1亿人民币。建业给自己制订了5个标准,也就是达到5个认同:政府认同、专家认同、消费者认同、行业认同、员工认同。“要做成最受尊敬的企业,必须要达到这5个认同,才有做成的可能。现在,建业每到一个城市,都以此为管理目标。” 做事就是做人 除房地产外,建业还涉足教育、信息等产业,并拥有一支足球队。而建业球队是国内各俱乐部不断改旗易帜的当下,能够经历11年风雨还存在的惟一一支队伍,并在河南省拥有200万球迷。 11年来,胡葆森已经在建业足球俱乐部上花去了1.5亿多元,但由于目前球市等方面的原因,建业队的成绩并不太理想。 “这好比很多人游山玩水,一会儿登登泰山,一会儿登登张家界,一会儿登登武夷山,玩山的人就是这么玩法。像王石、王永峰、潘多,这些人以登珠峰,登遍世界最高峰为目的。但一定是有目标的。” 说起建业足球,胡葆森的话相当诚恳:“支撑建业一直做下去的理念,其实也不是纯粹为了河南足球事业,为了球迷。是企业发展过程还需要足球,可能这个需要不是每时每刻,但足球不是那种需要时就拿起来,不需要时就放下的行业,一旦放下就拾不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无奈的时候。” 不过,这里头却有着更多的道理:一个企业做一件事情,其实就是在检验人,看你的恒心,看你做事情恒久的执着,看你的意志品质。 “我把它作为检验我们企业品质的一个载体和标准,来体现遇到困难时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我的方向一直是‘追求卓越,坚韧图成’,而这指所有事情,所以至少现在我相信我会一直做下去。” 虽然建业足球一直在做着赔钱的买卖,但在胡葆森看来,企业不可能不赚钱,企业自己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盈利,但他们现在认识到,赚钱不能作为企业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但在这个过程中,又必须赚钱,不赚钱便不能生存,是一种手段和目标的关系。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高度统一,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结果和过程的高度统一。如果在一个企业内,这4个统一实现了,那它最起码是一个和谐的企业,是和谐社会中非常优秀的组成部分。 也许正是有着这些理念,胡葆森以及建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1994年,在接下建业足球队时,胡葆森手下只有20个人和区区800万元的资金,开着一辆五十铃越野车。10年后,他的员工达到1700多人,净增资产10个亿,已经有一辆奔驰、一辆凯迪拉克和一辆蓝鸟公爵王。 10年前,建业集团刚成立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大楼,集团只能把郑州农贸大楼三楼租来办公,现在建业已经有了自己的办公大楼,这幢楼已经成了建业集团实力的象征。 犯过错误 “我是一个多重感情的人,有时觉得特别年轻,有时又觉得不是。但不管承认与否,都是老了。”50岁的胡葆森,话里有无奈,但却也很坦然。 而在建业文化资源中心外联部负责人张怡看来,他们的董事长是随和而健谈的。当听到这种评价,胡葆森一笑:“呵呵,那是她想让你看到我的样子后不要紧张。“ “我其实一点也不随和,相反,对待员工还比较苛刻,要求也比较严格。经常因为他们的标点和字的错误而罚款。一个标点符号罚50元,一个错字罚100元。” 想想看,集团所发的正式文件,是要发给各个分支机构的,反映各个分支机构对外交流的水平,必须一点一滴培养文字表达准确性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养成的。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只能在工作中把其当成一种培训。 “对于这事,我是有言在先,而且已经发了制度,如果再错,就说明是水平问题,水平不高你应该再去学校学习,水平不高还一直在这儿工作,那是对职责的一种亵渎。所以去年年底时,员工们奖了我一个放大镜,我说,那今后我发现你们的错误可能就更多了 (笑) 。” 在胡葆森的意识里,追求卓越是一点一滴的过程。他说,韦尔奇讲过一句名言:“用一流的人才做一流的企业”,现在人才不一定是一流的,但你要让他朝着一流进步、发展、提高,这个过程需要有人去指点、要求、纠正。他可能就扮演了这样一个企业首席培训师,或者类似于导师的角色。 其实胡葆森做的,不光是罚,还有鼓励、表扬,他说,如果老罚,罚的钱比拿的工资还多,可能员工都被罚跑了。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员工交流时,他也从他们身上吸取很多优秀的东西,比如激情,智慧,认真的态度,牺牲的精神,他们身上的活力,创造性等。 作为董事长秘书,邹艳嵘在长期与胡葆森的接触中,也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她说,胡总是那种对待事情认真细致,对待员工宽厚仁慈的人,拥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他们自己独立工作的时候,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他从来都认为,任何事情都是互相的,如果没有员工的支持与无私付出,也就没有他和建业的今天。员工的精神是他一直为之感动的东西,也是他不断向前的动力。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员工。张怡在回复记者采访时的话,恰好说明这一点:“我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尽善尽美,任何事情的最终成功,都是相互支持的结果。” 不过,人无完人,无论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胡葆森也不能幸免。虽然,他说,过去的岁月,他没有错过什么机会,但却也有走弯路、犯错误的时候,而且是战略性的错误。 在1996、1997年前后,建业房产发展不错,现金流也不错。当时,他把利润汇到香港之后,原本是应该汇回来的。结果有一些利润到香港之后就没有回来,而做投资又遭遇失败。屋漏偏逢连阴雨——赶上了金融风暴,100块贬成了30块,掉了2/3强。 建业的另一个战略上的失误发生在2001年。当年,收购亚细亚9万多平方米的五彩购物广场。一切却并没有向预想的那般发展,2年之后不得不又卖掉,这一买一卖的2年,对建业的战略推进是很不利的。 “如果当时那2.5亿资金不买商场,我们就可能去买更多的地,扩张的战略就可能提前推进。而且那时土地比现在便宜得多。” “2002年,土地新规定开始实施,如果之前不买那个,而买土地,发展机会可能会多得多,所幸的是,我们的目标是登珠峰,虽然走了一段弯路,但又摸回来了,只不过耽误了一点时间,可能到峰顶会晚上一二天,但最终肯定会上去。可能正常的情况是我能第8个到,而现在可能得排到第12,但绝对是其中之一。” 很显然,事隔几年,当第一次向外透露建业的这段往事时,胡葆森已经能做到平静对待。 崇尚自然状态 胡葆森认为,自己过得很充实,无论从企业的发展情况还是个人的身体状况,一切事务也还能够应付和驾驭。“我为人处事的原则就是量力而行,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跟有多少钱买多少地一样。”一副三句话不离本行的样子。 说到房产界,倒是有一大批很“悠闲与自在”的“甩手”老板。他们生活轻松,四处“做秀”。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崇尚自然的状态,应该怎样就怎样,不要刻意去追求轻松或追求疲劳。人的生活状态不是设计出来的,是工作形态自然的反应,不是刻意表现。事情多就专心工作,如果某段时间事情确实不多,或者有的事情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思考,也可以去玩。” 事实上,在去年,北京首创集团刘晓光发起了一个治理沙漠生态的一个组织,胡葆森也参与了,去了内蒙阿拉善。而后,又与王石、冯仑到云南腾冲走了一趟。 “并不是说那种情况不叫工作,叫玩儿,那也是一种工作状态或者工作形态,比如说我们泡着温泉谈论的,也是工作上的事情。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一种环境。” “大家都看到王石在玩,但这只是他的工作状态和地点发生了变化,其实对于他来说,登山可能也叫工作,因为很多大的事情和决策,他也是在登山的过程中想到和想出来的。他身上,作为董事长的意志品质、前瞻性、自信心、过人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也可能都是在登山的过程中形成的。” 不过,与那些处于“风口浪尖”的董事长比起来,胡葆森虽然也不完全是处身事外,与“秀”无争,但是一点也不锋芒毕露。 假如让他谈自己的人生格言,他特别崇尚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胡葆森把这种朴实无华,不事张扬的性格归结于自己的心态。 一位与胡葆森有过深入接触的同行,也曾感叹其心态非常之好:“胡葆森是一个很温和的人,热爱学习而又虚心,素养极好。这在今天,是很难得的。” “人能嚼得菜根香,则百事可为”。在胡葆森看来,自己可能还说不上温和,只是心态很平和。什么事情都能想到是规律起的作用。中国人说“天”,西文人说“上帝”,说的都是一件事:“规律”。而国际国内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很多,都值得他学习。 “在国内是万科和王石,当然,其他的也有很多,我的方法是从他人身上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从1995年开始,与王石交流比较多。很多写过他的记者,其实还是不太真正了解他,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心态好,非常理性,非常客观,性格品质特别坚韧,从攀登珠峰上也可以看出。我的心态其实受他影响很多。比如我也与他一块爬过富士山,前天晚上与他见面时,他说今年的目标是爬一个4000米左右的山,这样,我们约定4月份一块去爬四姑娘山。” “在国际上,我研究的企业不多,相对而言,韦尔奇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他自己有培训学院,并兼授学院课程,20年只缺过一次课,还是因为做手术。从此你可以看出他为什么能成功。那是因为他做事情锲而不舍,认真负责。”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邓荣霖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十分肯定地指出,企业家对心态的控制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很多企业犯的错误,都是企业家心态出现了问题而影响到企业,比如急功近利、浮躁。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那种现代化制度不健全的企业。 “而且,凡是优秀的企业家,品质都是共同的,只有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道理很简单,人的事业边界都在心里,如果自满得都要溢出来,怎么还能往里装东西?思想也一样。” 头脑清醒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已经连续几年出现过胡葆森的名字。在这个问题上,胡葆森认为,财富非常简单的道理是,个人能够消耗掉的钱财是非常有限的,连老百姓都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所创造的财富,不管愿意与否,最终都是属于社会的。 “由于股权全是个人的,企业的股权性质决定,企业的花费也就变成了我个人的花费,比如企业的捐赠,等于是我个人的一种行为。” 至于个人的生活花费,他说,实际上很小。可能一天100块钱的东西都吃不完。原来还打打高尔夫球,现在也不打了,没时间。从2002年开始建业快速扩张,从一个城市走到2个城市,从2个到6个,从6个到12个,从12个到今年的15个,其中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参与。 “都这个年龄了,当然也经常闭门思过,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如果先谈缺点的话,那就是在方法上,有时做得不是很科学,不该发火时发火,不该严肃时依然还那么严肃。性格不够随和,张弛不够有度,该放松时不放松,该活泼时不活泼。”胡葆森认同这样的观点:成功是一种状态,即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企业要达到这种状态,就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而特别注重学习,心态好一直是他引以为豪的优点。 同为中城联盟的成员,冯仑与胡葆森有过多次接触,而且,他们发现彼此有很多志趣相投的地方,因此私交甚好。在冯仑看来,作为中城联盟第三任轮值主席,胡葆森是“地产界最有人气的领袖”之一,中原地产最杰出的代表。他为人非常理性、稳健、平和,并同样具有高度,胡葆森和建业集团具有鲜明的中原个性,在地产圈子内,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人士。 事实上,胡葆森属于那种一直很清醒的人,这其实在很早就表现出来了。 和千万个同龄人一样,胡葆森高中毕业下乡当了知青。特殊年代,这一大批不谙世事的年轻人,面对蹉跎岁月,怨天尤人、颠狂叛逆、困惑迷惘,更多的只能是随波逐流。 但胡葆森当了当时大队的团支部书记,并且在踏踏实实干农活的同时,没有放弃看书学习。三年之后,终于被推荐上大学。 “我没有读过很多书,大学也是工农兵学院,没有读过研究生,也没有读过博士,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应该有的东西都有,当然,不应该有的也没有。”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很幸运。体验了从极端封闭、极端自守的计划经济社会形态,到逐步开放,市场化程度高的市场化经济时期。有在中国最穷的地方生活的经历,也有与国家领导人对话探讨问题的经历。这两种体验给人生带来了很多有益的东西,使身上具备了某些老一代人和年轻一代人不具备的东西。” 不过,他并没有认为自己一直会幸运下去。“在河南做事情,在民营企业成功先例还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我随时做好了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企业陷入困难的各种准备,以殉道者的心态向着阳光跋涉。”平和的心态使胡葆森头脑非常清醒。 部分河南籍财富精英 姓名性别身份资产规模个人财富涉足行业 乔秋生男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0.19亿元人民币1.31亿美元人造金刚石 张铁山男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年生产能力 120万吨啤酒 汤玉祥男郑州宇通企业集团董事长约20亿元人民币汽车 王超斌 男河南台兴房地产公司董事长16.8亿人民币1.03亿美元房地产 郑有全 男许昌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6.4亿元人民币0.85亿美元发制品 汪远思男河南思达科技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32亿元人民币电子、连锁商业、房地产 陈泽民 男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占该行业20%市场份额中式速冻及常温食品 李文漫男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3亿元人民币二次电池 胡葆森的财富树 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河南建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建业教育产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河南建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发起人之一,成员,第三任轮职主席) 本报记者 张春霞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