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席评论:清明香火是民族传统的“香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16: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王苏琦

  清明节又至,身在故土千山万水外,无法回乡扫墓,颇为遗憾。看看新闻,清明主题渐渐成为应景儿的热点,更有未雨绸缪者,不厌其烦地开始念叨那话儿经,唱红脸儿的表扬鲜花拜祭、网络祭奠的新风,唱白脸儿的对香火纸线这种旧俗继续踏上一只脚,编辑们的慈悲为怀菩萨心肠果然是令人敬佩,而书生虽处江湖之远,亦忍不住空发几句感慨。

  传统节日的形成本是基于岁月积累下的各民族特有的信仰,其内涵的表达方式也都深深植根于本乡本土,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有着凝聚民族情感的作用。而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流传沿袭的传统节日更是无一不带有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积淀,这样古老、深厚而强大的力量和崇敬感,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却不会轻易改变、消失。香烟薄雾的缭绕,令人进入“祭神如神在”的中国宗教,元宝纸钱的灰飞烟灭连接死生两隔的世界,一抔黄土、两杯水酒寄托生者的深情厚意,通过这种带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情感基础的方式,清明的拜祭扫墓成了中国千百年来世俗宗教和生活的重要方面。因此,报纸上所说的“香火祭祖旺,鲜花遇冷场”的现象其实很好理解。

  以前,一些教育和宣传给在大众心中造成这样的错觉,似乎一切与过去、与旧社会有关的行为、习俗等等,都难免被戴上一顶封建迷信的帽子,也即成了污垢糟粕;其后,随着改革开放、与外界接触日益密切,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袭和影响,更有不少人以西方的文化、传统乃至行为模式作为“文明”的代表,而不假思索就笼统地把与之相异的中国文化视为“不文明”,这实在是奇怪的逻辑和结论,实在应当谨慎。

  诚然,从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香火纸钱的拜祭方式的确存在污染环境、不够环保的弊端,但也应该就事论事地看待和解决,而不宜因噎废食、就此否定民族的传统。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和背景,更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所需面临的急迫应在保持多元,而非强求一致,只有这样,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才可能是无限广阔的可能性,才不至于行走于一条道路上无法转弯。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清明节日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底蕴,也应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晓航/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