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爱鸟周,濒危鸟类警世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5:05 山西新闻网

  血雉、白冠长尾雉、白额燕鸥、蒙古百灵、白腰杓鹬、紫翅椋鸟……这些鸟儿都曾在我省栖息,而如今,它们都已灭绝。在4月5日至11日,我省第24届“爱鸟周”到来之际,记者在省动物学会的资料上看到,这14种珍禽在我省已绝迹。

  多种鸟类已濒危

  据省林业厅保护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境内有328种鸟类,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褐马鸡、金雕等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角辟鸟、斑嘴鹈鹕、白琵鹭、黄嘴白鹭、大天鹅、鸳鸯等42种,省重点保护的鸟类有苍鹭、池鹭、金眶行鸟、小杜鹃、红翅旋壁雀等22种。据称,被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54种鸟类都是濒危种群。

  往日美景不复在

  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的汾河,山西省动物学会郭东龙副教授眼里充满了无限憧憬:“那个时候的汾河水源充足,大雁、绿翅鸭、斑嘴鸭经常成群结队,那是多么美的景观!可后来,汾河慢慢被污染,雁鸭们也改变了迁徙路线,当年的景致不复存在。”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1981年,太原市北张村附近的滩涂地、灌丛地,经常可以见到野鸡在追逐嬉戏。随着人们的猎杀,野鸡数量逐年减少,而今,已经很难见到。

  湿地减少阻鸟栖

  丰富的湿地可以为水禽等鸟类提供重要的越冬地或栖息地。但我省越来越少的湿地面积,阻止了这些鸟类的栖息。据最新调查,我省共有湿地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18%。省林业厅保护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个数字说明,我省湿地资源已经非常贫乏。他说:“随着人为的砍伐森林资源,水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我省的湿地面积还在逐年减少。”

  鸟类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生存,温度、空气、水、食物等条件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它们的栖息、繁衍,城市上空黑烟笼罩、空气污浊等都会让鸟儿被迫迁往他乡谋生。再加上现在人们对鸟类的乱捕乱猎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今,我省的鸟类资源正在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窝海燕在一个夏季能吃掉7万只蝗虫;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掉15000条松毛虫。鹰、鹞、雕等鸟类以捕食田鼠、野兔为食,一只猫头鹰一年可从鼠口中夺回1吨粮食。鸟类作为仅次于哺乳类的高级动物,其贡献除了生态价值外还有经济价值。如鸟类的羽毛、粪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报记者王晓娟(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网络编辑:金环)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