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讲师之死 暴露高校职称制度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6:4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他是上海交大一位普通教师:至死也未能评上副教授他的去世引发巨大争议:醉心于教学为何显得“不合时宜”

  核心提示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
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

  这位老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熟知他的人说,他最让人感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讲师之死·告别

  “我给大家上最后一课”

  “假期我去做了检查,昨天拿到结果,肺癌晚期。这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课。”去年十一长假后的第一堂电路分析课,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晏才宏向学生们宣布了这个惊人的消息,口气却平静如常。往日活跃的课堂顿时沉寂下来。

  他平时总是满脸微笑,那天却显得忧郁。他平时从不拖堂,那天却好像没听见下课铃声。这位老教师最后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粉笔时,他的眼中透出无奈和哀伤。

  然而,一周后他又出现在讲台上。“新老师还没到位,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把第一章讲完,告一段落,以便新老师日后衔接。”那一课,许多学生是含泪听完的。在晏老师讲话的间隙,教室里是深深的寂静。“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你们就是我未能完成的艺术品。真对不起!”临下课时,他这样向学生表示歉意,同学们则抱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讲师之死·职称

  好教师当不上副教授

  在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晏才宏的教学水平有口皆碑。他的电路课,在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中,以罕见的满分居全校之首。他上课已达到了这种境界:一杯茶、一支粉笔随身,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自成体系。他的电路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学生在校园BBS的悼文中说:“不知道天堂里是不是也会有人学习电路呢?如果有,他们真的很幸运。”

  这样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为什么至死连个副教授也评不上?主要原因是他没有论文。根据高校现行考核体制,教师评职称主要看科研论文的数量,而晏才宏几乎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学术文章。

  上海交大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在中学,这样一个老师可被评为特级教师;但是大学要求教学、科研并重。以此衡量,晏才宏就不够全面。然而有人指出,目前很多高校实际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重科研而轻教学。在偏重科研的指挥棒下,为晋升职称,许多大学教师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花在论文和课题上,无暇顾及课堂教学,其直接后果是教学质量下降。

  讲师之死·工作

  认真教学却成校园另类

  一个学生在BBS上写道:“我不禁要问:究竟如何才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教授只是把授课当作副业,并未具备足够的认真程度,又或是讲得过于深奥难懂,上得学生们不知所措。”

  在大学里,一个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只看课时数,至于教学效果如何,则很少有人关注。不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勉强走上讲台,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是如何以最少时间“完事”。

  几乎所有熟知晏才宏的人都认为,他之所以没有发表论文,是因为把主要心思都用在了教学上。为学生答疑、补习占据了他大量课余时间。为方便接待学生,他贷款在校区旁买了新房,并专门辟出一室,挂上一块小黑板,作为“答疑房”。

  记者屡次听到学生说:大学里这样的老师太少了。传道授业解惑本是为师者的天职,如今这样忠于职守的人反倒成了另类。

  讲师之死·争议

  他吃亏在“太钻牛角尖”?

  晏才宏究竟有没有能力写出科研论文?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

  一些人说,他没有论文是因为长期只顾教学而与科研脱离,已经“手生”了。另一些人却说,他聪慧超群、学识渊博,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根本不在话下。

  在上海交大,讲师评副教授的标准是要发表两篇期刊论文,或主编一本教材,或发表三篇教学研究论文。知情者认为,这一要求并非高不可攀,因为即使不写论文,晏才宏讲课那么精彩,让学生帮忙录一下音,找人整理一下,也很容易出一本教材。而他竟没有这样做,令许多人难以理解。

  晏才宏生前也有人就此问过他,他的回答是,发表学术论文要十分慎重,必须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为评职称而拼凑论文的做法他不忍为。有人对他这种想法不以为然:如今成千上万的高校老师发表的成果不可计数,尽管不都是“重大发现”,也不能说毫无价值。如果都要求能拿诺贝尔奖才可发表,不仅太钻牛角尖,也不符合科研的规律。然而也有人说,当前国内学术界浮躁之风堪忧,追名逐利,“为成果而成果”者大有人在,不少科研成果含金量其实很低。在这种形势下,晏才宏宁肯不要头衔和待遇,也不制造“学术垃圾”,实属难能可贵。

  讲师之死·自白

  “作为讲师,我问心无愧”

  晏才宏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以至“影响”了评职称,但从未有人见过他对自己清贫无闻的处境表现出苦闷。他从不掩饰对自己教学的得意,经常眉飞色舞地对妻子、朋友讲他上了一堂如何精彩的课。他爱吃肉,时常玩笑说:“学生满意我的课,比吃猪蹄还香。”有人称赞晏才宏有“古君子之风”,有人则说他“傻”,而晏才宏却在生命最后一刻说:“作为讲师,我问心无愧。”据新华社

  专家评价体系不能一刀切

  “相当一批教师对教书不感兴趣,导致教学水平下降,这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在评论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晏才宏的“悲剧命运”时说,重科研轻教学、对大学教师考核“一刀切”的现状必须改变。

  “不给学生上课,怎么能叫‘教授’呢?”唐安国说,“当然,不能否认那些潜心科研的教师是人才,但对科研的鼓励不能变成对热心教学者的惩罚。”他说,过分强调科研指标,也导致了科研成果水平下降,学风不正。

  他认为,为了全面实现大学的功能,鼓励教师上讲台,考评体系应当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可以制订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由教师自愿选择。据新华社

  学生网上悼念好老师

  学生在上海交大BBS上发表悼念晏才宏的文章千余篇,并出版纪念文集。以下是网文摘录:

  [彭桢]希望像这样的好老师能多一点,相信所有晏才宏老师的学生都会做一个像他那样热爱事业、认真负责、不求名利的人。也许这就是给晏老师最好的报答吧。

  [胡传馨]您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电路分析也是我大学四年来学得最好的一门课。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做一个像您那样的好老师。

  [林煜]晏老师很少接项目,他把他的心思、心血全都花在了教学上。这样的老师,现如今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吧。

  [杨春雷]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舍追求的梦想,不幸的是,大部分人追逐的都是金钱,或者名利。而这也就更加映衬出另一少部分人精神的崇高,对事业的追求,尤其是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据新华社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