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行6亿元大案揭开房产商骗贷黑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9:42 沈阳今报
中行6亿元大案揭开房产商骗贷黑幕(图)
[核心提示]

  一起6亿多元的北京“森豪公寓”骗贷案,让人们的目光再度聚焦在风险四伏的房地产贷款上。

  日前曝出的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骗贷案,实际作案时间已超过4年,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上周六向媒体详细介绍了相关案情。这起大案,牵出了走向改制的商业银行如何编织内控“防护网”、房地产业会否被“殃及池鱼”的新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最近几年来商品房销售状况持续红火,暴露出来的骗贷案并不多。但是,一旦楼市行情出现震荡,销售不出成为烂尾楼,这种类似的假按揭将再也捂不住,到那时银行潜在的风险就会立即变现。

  巨额骗贷为何能得逞?

  一条完整的骗贷链由三方合谋构成:房地产商、律师事务所和银行内部人士

  北京市朝阳门桥往西100多米,东二环以内,这里本是寸土寸金之地。但是,一个名叫“森豪公寓”的外销楼盘在进行到装修阶段时,完全停顿下来,至今已沉寂三年,成了一个真正的烂尾楼盘。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这几幢沉默的楼盘的背后,却与中国银行一起涉案金额达6.4亿元的贷款诈骗大案有关。今年3月初,北京市检察机关已立案展开调查,并将涉案的几个关键人物邹庆、徐维联、孔卫东和战军等人正式逮捕。

  森豪公寓的开发商是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公司,邹庆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徐维联曾任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零售业务处副处长;孔卫东和战军是两家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他们,共同导演了这起利用个人按揭贷款的骗贷大案。

  按照正常程序,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发放个人按揭贷款,大致都包括这几个步骤:

  第一步,购房者和房地产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交纳首付款,房地产商向购房者开具发票,表明已交纳首付款;第二步,购房者拿着自己的身份证、购房合同、首付款证明和收入证明,到由银行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审核后,出具法律意见书;第三步,银行审核这些必备资料,并认为合格后,就可以向购房者放贷。

  使用过按揭贷款买房的人都知道,这笔贷款实际上是由银行直接转到了开发商的账户上,开发商因此得到全部房款。购房者以所置房产为抵押,形成了和银行的借贷关系。

  事实证明,在中行“森豪公寓”案中,每一步都有魔鬼隐藏其中。

  首先是华运达公司虚构了并不存在的购房者,制造虚假销售事实。从购房者的身份、销售合同,到首付款证明和收入证明,全部有假。如果按每个人平均贷款200万元计算,要骗贷6.4亿元,也需要借用300多个身份证,伪造300多份合同及相关资料。

  如此大规模造假,胆大可见一斑。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华运达公司资金窘迫,几乎将全部工程建设资金都指望银行贷款,并且铤而走险。

  在第二关上,两家律师事务所并没能恪守资信审查职责,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到最后一关时,由于握有实权的银行内部人徐维联作呼应,贷款审批毫无障碍可言,骗贷得以顺利实施。

  潘石屹说,一条完整的骗贷链应由三方合谋构成:房地产商、律师事务所和银行内部人士。如果没有律师事务所参与,房地产商和银行里应外合,也能骗贷成功。中行“森豪公寓”骗贷案,几乎是展示了一起经典的骗贷操作,并且数额特别巨大。“这种事,其实银行的潜在风险特别大,因为项目没有真实的销售。”潘石屹说。

  对银行而言,真正风险凸现是在房子卖不出去之后。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晓峰律师对个人房贷业务非常熟悉。他认为,一般利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进行骗贷的开发商,大都资金实力较弱,希望通过这种假按揭的方式从银行骗贷,以补充建设资金。从骗贷数额上看,一般上亿元的并不多。如果项目热销,整个过程的运作几乎天衣无缝。

  开发商在有真正的销售资金回笼时,可以将那些假按揭与银行解除合约,或转按揭方式脱手。作为开发商,所付出的不过是一些不多的违约金或者税费而已。

  据了解,这种操作手法,在房地产圈内并不陌生,有些实力较弱的房地产商经常采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因为和商业贷款或民间融资相比,个人住房贷款有两大优势:年利率低,且使用周期长。

  最近几年房价一直在上涨,商品房销售状况也持续红火,因此暴露出来的骗贷案并不多。但是,开发楼盘一旦销售不好,成为烂尾楼,由于按揭是假,没有人持续地按月还款,骗贷真相无法掩盖,银行的风险也立即变现。

  所以森豪公寓停工后,徐维联也许已经意识到,6.4亿元的贷款已经不可能完璧归赵,真相暴露只是迟早之事。据《南方周末》

  骗贷将引发房地产业洗牌?

  旧案牵出6亿骗贷

  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4月2日公开了整个骗贷的过程。

  据介绍,2002年9月,中行北京分行在对零售按揭贷款进行内部稽核时,发现“森豪公寓”开发商──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员工名义,虚构房屋买卖合同、提供虚假收入证明套取按揭贷款及重复按揭贷款,并将按揭得到的资金移至外地,致使该项目工程被停工,形成烂尾工程。

  经查明,从2000年12月至2002年6月,华运达公司采取假按揭的方式,从中行北京分行申请按揭贷款199笔,涉及公寓273套,形成风险敞口64494万元。揭开房产商骗贷黑幕

  据房地产业人士透露,假按揭几乎是作为一种“潜规则”存在于房地产业。

  由于房地产业对资金的要求惊人,在房地产业直接融资渠道几乎阻塞、房地产开发资金几乎全部依靠银行支撑的情况下,一些房地产商频频借用假按揭方式,恶意套取银行资金,在营造房地产业虚假繁荣的同时,也使银行资金处于高风险的境地。

  来自商业银行的声音则更加真切:假按揭是商业银行房贷业务的最大风险。

  监管部门对这一存在于商业银行的风险隐患早已察觉。2002年12月,查处以假按揭方式套取银行资金的违法行为,已成为央行监控房地产业的重点。

  金融人士分析说,尽管相关部门已开始警惕,但在房地产业巨大获利空间并未被挤压、房地产开发资金仍然由主要银行支撑,并且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越来越密集的今天,假按揭行为极有可能愈演愈烈。

  银行内控面临考验

  有消息称,“森豪公寓”案实际上是由房地产公司负责人、中行内部员工以及中介律师共同导演的一起大案。

  针对此案,金融人士认为,真正将商业银行推入被动境地的,实际上还是其内控机制评价不够科学、“防火墙”虚设、内控监督不到位、权力监督真空等等“老毛病”。

  对于如何根治这些顽疾,相信商业银行已各有招数,而完善内控机制,必定是他们的共同选择。房地产业可能“洗牌”

  在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呈现“收紧”态势情况下重被翻出的“森豪公寓”案,可能会导致银行推出更加严格的房地产信贷措施,并最终导致房地产业重新“洗牌”。

  首创置业业务拓展部总经理胡卫明表示,个人按揭贷款总体上不会因为此事而受到大的影响,但却有可能引发房地产行业内部的又一次“洗牌”,中小房地产商可能由于类似的诚信问题在融资等方面更加受限。

  他说,随着去年政府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一些中小地产商的融资渠道大受影响,不排除还有类似情况出现的可能,因此值得警惕。据《上海证券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