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之以恒 行之以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06:53 光明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体会,大学生要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必须做到“学之以恒”;大学生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必须做到“行之以德”。

  “学之以恒,行之以德”,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上说是有根基的。儒家经典著作《大
学》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讲的是大的学问、大的道理在于能够彰明德性,革除旧习,追求的是“至善”这一最高境界。现代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传承知识、创造文明的活动;因此,其育人理念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相通的。联系到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大背景来看,强调“学之以恒,行之以德”是十分必要的。

  就治学而言,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惟有持之以恒,方能有所长进,有所成就,此即“学之以恒”。

  治学的要旨在于“勤”、“谨”、“恒”三字。“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真知灼见来自勤学、勤思、勤问,此谓“勤”;“治学尚为严,为人亦需谨”,学问不容许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浮躁,需要下一番扎扎实实的功夫,此谓“谨”;“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治学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断求知、不断求新,才能达到“穷韫奥、致良知”的境地,此谓“恒”。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学习“要有那么一种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毅力,永不满足、攀登不止的追求。既要打好知识基础,又要不断更新知识;既要学习前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又要追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既要注重学问上的深造,又要重视能力上的提高”。大学生应当谨记总书记的教诲,真正做到学之以恒。

  在为人之道方面,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加强品德修养,注重身体力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此即“行之以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立德是第一位的。一个具备道德观念的大学生,应该坚持以德修身,以德御才,实现为人与为学、人品与学品、道德与文章的统一,努力成为一个思想先进、道德高尚、人格崇高的人。其次是要坚持知行统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个富有崇高理想的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脚踏实地、诚诚恳恳地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方面同样有着谆谆教导,他说“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青年解决好立身做人的问题,把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对自身的成长进步至关重要”。大学生应当以此为座右铭,真正做到行之以德。

  扬州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历经沧桑,屡经更迭,但学校的校园精神却不断传承延续,历久弥新。早在二十世纪初叶,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即扬州大学的源头时,便确立了“忠实不欺、坚苦自立”的校训,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坚韧的性格、吃苦耐劳的作风和独立自主的人格;他鼓励学生“彊勉学问,彊勉行道”,持之以恒地治学和修身。上世纪九十年代,扬州大学实质性合并办学伊始,学校确定了“求是、求实、求新、求精”的校训,现已成为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追求。“学之以恒,行之以德”的提出实际上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认识的深化,对我校校训精神的进一步诠释和解读,并以此提升学校精神的内涵。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学之以恒,行之以德”的校园精神。

  我们以“新三进”为契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全校学生践行“学之以恒,行之以德”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以育人为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为全校学生践行“学之以恒,行之以德”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全校学生践行“学之以恒,行之以德”搭建宽广的人生舞台。由于我们坚持和弘扬“学之以恒,行之以德”的校园精神,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涌现出了奋不顾身跳海救人的“江苏省见义勇为好青年”程颢,“江苏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奖”获得者孔德军,被江苏省残联评为“自强不息残疾人”的袁远浩,与病魔奋力拼搏品学兼优的朱永刚,团结奋进的先进班集体“吴登云班”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