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百姓的“数字家园”——上海建设社区文化阵地“信息苑”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07:23 东方网-文汇报

      文/新华社记者杨金志慎海雄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细胞。文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和在社区服务中的融合,可以构成和谐社会的基调。从2004年开始,上海计划用2到3年时间,在全部200个街道和乡镇建设400家信息苑

      信息苑是未成年人的“绿色家园”,它把不良内容都封堵了,还特别推出了适合青少年的学习辅导内容。它推出了必须得到监护人签字同意的“少儿卡”,由家长选择,授权信息苑每天可为自己的孩子提供1-3小时的上网服务

  &
nbsp;   社区信息苑是老年人的数字文化家园、社区居民的IT便利服务站。社区居民只要到街道办理一张实名制的上网IC卡,就可以享受“数字生活新天地”

      上海的社区信息苑将全部采用统一的功能指标、技术规范和标识系统,实行连锁管理。这是上海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区的一个结构布局和制度设计上的创新。上海建设公益性的社区信息苑,是实现公共信息服务场所业态分工、人员分流、管理分级的又一次新探索

      

      在上海新华路社区的“信息苑”,16岁的郁艺婧每周总能见到64岁的王振良——小女孩来学习动漫制作,王大爷来参加电脑沙龙。一老一少在家门口赶上了信息时代的同一辆网络快车。

      作为上海确定十大实事工程之一,从2004年开始建设至今,上海已有100家社区公益性互联网文化服务平台——社区信息苑。这是一项宏大而细微的工作:在市委宣传部、信息委、文明办、文广局等部门的联合推进下,上海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在全部200个街道和乡镇建设400家信息苑。信息苑不是高楼大厦,但它正润物细无声地消弭“数字鸿沟”,致力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未成年人的“绿色家园”

      以前,高中生郁艺婧的妈妈金志美始终不放心让女儿独自上网,每次都是监督着她上一会儿网。如今,郁艺婧不用再偷偷上网了。原来,信息苑开业不久,金志美实地考察一番,发现信息苑不仅把不良内容都封堵了,还特别推出了适合青少年的学习辅导内容。她当场就为女儿办了一张每天限时上网2小时的少儿卡。从此,逢周末小郁有空,就会到信息苑,上网查查资料,看看新闻。

      国务院在2002年实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后,上海有效制止了营业性网吧接纳不满18岁未成年人进入的违规行为。但是,目前上海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无法满足孩子的上网需求。这些被网吧拒之门外的未成年人到何处上网,成了政府和社会工作者新的课题。

      “只有主动提供健康向上的服务,才能有效满足和引导未成年人的正当网络需求,杜绝社会网吧的违规甚至‘黑网吧’的滋生。”上海互联网信息服务协会理事长李智平说。从第一家信息苑投入运营开始,它便推出了必须得到监护人签字同意的“少儿卡”,由家长选择,授权信息苑每天可为自己的孩子提供1-3小时的上网服务。若24小时内超过授权时间,全市所有连锁信息苑都不再对这个孩子开放。

      信息苑还整合开发了青少年网络文化内容支撑平台。目前,信息苑已推出了10万册高清晰正版电子图书在线免费阅览;500多部正版中外影视节目;近千部多媒体中小学教材辅导课软件在线播放。

      在长寿街道,信息苑还向辖区内几十位困难家庭的孩子集中办理、发放了一批“少儿卡”,使他们能借助网络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一位因请不起家教而始终对孩子抱有愧疚心理的家长写来感谢信说:“信息苑是青少年真正的社区学校。”每逢双休日,在各个信息苑总会出现孩子和家长一起来上网的热闹场景。

      老百姓的数字生活“新天地”

      社区信息苑不仅是青少年网络的“第二课堂”,也是老年人的数字文化家园、社区居民的IT便利服务站。信息苑建设运营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信息苑运营以来,平均上座率已超过66%,高峰时段出现排队现象,平均每月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50余次,近千人接受了各类网络技能培训。信息苑每天9时到22时对所有居民免费开放,提供各种网络文化便民服务。社区居民只要到街道办理一张实名制的上网IC卡,就可以享受“数字生活新天地”。

      上海第一家信息苑在新华街道诞生后,退休工人王振良每周都和老伙伴们相聚在信息苑几次。从打字到photoshop图片处理,最近又制作起了电子贺卡,兴致勃勃把自家的照片贴上。康桥镇地处城乡接合部,附近有一些征地后赋闲在家的青年农民。居委会干部说,土地被征用后,由于缺乏足够的工作技能,这些青年比较苦闷,没想到信息苑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居委会因势利导与信息苑着手策划系统的网络技能上岗培训,为他们的重新就业创造条件。

      目前,社区信息苑分为一般活动区、多媒体培训室和多功能厅三个功能区域,按标准化建设。据记者现场观察,受欢迎的服务内容涉及电子政务、数字图书馆、培训教室、医疗保健、法律导航、老年俱乐部、可视点播、便民服务、电子竞技等方方面面。针对社区主要人群,信息苑还开发了连电脑盲也能自行操作的简洁网络界面。

      长寿街道副主任郑葵认为,目前“单位人”都逐步成为“社会人”,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的压力不断加大,传统的手段和模式相对滞后了。信息苑的出现赋予基层管理部门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各种先进文化产品借助信息苑的先进技术在基层得以广泛传播,也大大改善了目前社区的人文环境,为塑造新型的社区生态提供了帮助。

      探索公益事业的新“游戏规则”

      上海的社区信息苑将达到400个,全部采用统一的功能指标、技术规范和标识系统,实行连锁管理。这是上海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区的一个结构布局和制度设计上的创新。上海建设公益性的社区信息苑,是实现公共信息服务场所业态分工、人员分流、管理分级的又一次新探索。

      过去,上海市绝大多数街道也拥有自己的社区文化中心、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但是,根据一项统计,有40%左右的居民并未踏入过这类公共场所。由于缺乏支撑能力,一些公益性场所不是变性、就是变冷,不少被小吃店、小商场租用。

      “信息苑的建设必须避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樊人龙说。这位市委宣传部事业处的副处长在社区信息苑项目启动后成了最忙的人之一。他认为,一些公益性基层阵地缺乏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运营机制问题。为了让公益事业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超强人气,信息苑工程运用“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专业实体运作、政府法规管理”的模式,通过“三级政府投资、政府部分购买公益性服务、专业公司连锁运行管理”的方式,避免政府直接投资、自主管理的低效。

      初步探索的实践已经证明:集约化的连锁管理既能降低运营成本,也保证了服务质量标准的统一。尝到甜头的基层街道干部郑葵认为:“即使是公益性的基层文化建设,也要用专业化、连锁化的管理运营来保持水准和发展能力。信息苑进行所有权和运行权的分离,就像小区由物业公司而不是由开发商来管理一样。”

      文化信息化构成的和谐生活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说: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细胞。文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和在社区服务中的融合,可以构成和谐社会的基调。

      在新华街道辖区内有高档住宅,也有穷巷简屋;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下岗工人。街道第一个社区信息苑建成后,细心的街道党工委书记左燕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往从不相聚在一个屋檐下的人们,忽然有了共同的话题,出乎想象的和谐。

      在市中心建造信息苑,左燕要做大量的工作:盘活场地资源,准备资金,打消同事及居民的顾虑……在法华镇路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段,出租一间门面房一年少说也有几十万元收益,为提供信息苑的场地,不仅街道的收益没了,还要租门面贴钱。“尽管困难重重,但每当看到居民们在社区信息苑一起聚会、一起学习、一起娱乐,我觉得‘值’!因为信息苑形成的这股社区文化气息比再造一两座高楼更难得。”

      (新华社上海4月5日电)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