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部崛起)中国农民积极求解“穷人的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08:29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大包干”策源地小岗村如今有了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曾是中国农业楷模的大寨村现在农业经济比重仅为2%。这两个著名村庄的沧桑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农民在艰辛中求解“穷人的经济学”的努力与探索。

  小岗:产业化带来希望

  “两个一号文件又把农民的积极性找回来了,跟刚搞‘大包干’时差不多。”小岗村“大包干”创始人严俊昌说。2004年,小岗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100元。作为打破“大锅饭”的标志性人物,严俊昌说,“大包干”是治穷的灵丹,却不是致富的宝典,承包到户只解决了温饱问题,致富还是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搞产业化。目前,小岗村九成农民种了葡萄,四成农民饲养种猪。他们成立了葡萄协会与养猪协会,还集体注册了一个“现代农业公司”,协会和公司为农民提供技术与销售渠道。

  大寨:工业化带来幸福

  比小岗更早扬名全国的大寨已提前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曾是中国农村教科书式范本的大寨,现已变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森林公园,并生产“大寨牌”的衬衫、羊毛衫以及多种食品和饮料,农业只占总产值的2%,绝大部分农民投身于工业和旅游服务业,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1亿元,人均年收入达4500元。上世纪60年代,大寨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开山造田,实现粮食自给。1998年以后,大寨三分之二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目前,在大寨村,小学实行免费教育,上大学的学生每年可领取1000元补助,盖新房可领取约占三成建设成本的补助资金,老年人每月有150元至200元的退休金,农民碰到大病重病可报销70%的医疗费。

  专家:农村现代化任重道远

  从打破“大锅饭”到组织产业化协会,小岗村展现了不断创新的勇气;从战天斗地种粮食到因地制宜搞旅游,大寨村展现了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不断创新与实事求是,正是中国求解“穷人的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教授指出,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两个村庄只是“穷人的经济学”中微小的个案,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最大的问题依然是:“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中国农民?”“养活中国”的责任由中国农民承担。“不能让养活了中国的农民受穷,不能让种粮食的农民吃亏。”徐勇说。种粮农民不吃亏,除了国家加大补贴力度外,还要进行规模经营。实现规模经营,必须要“减少农民”,劳动力要转移,必须通过教育培训使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转移劳动力、反哺农业都需要加速工业化,工业化加速又会加剧人地矛盾。有专家称,中国“三农”问题,就像一道错综复杂的系统方程式,其难度绝无仅有,好比“一只走兽化为飞禽”。如果说“穷人的经济学”是一座大山,那么,中国已幸运地找到了一条翻越大山的道路。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还需要披荆斩棘,一步一步稳健前行。(据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