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汇报:关注博士生培养的过度教育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11:12 东方网-文汇报

  作者:王大中

  ●我国在学博士生数量达14.35万人,其培养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博士生招生规模的过快增长不仅会使培养质量下降,而且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其表现为“高学历,低就业”,出现“过度教育现象”。因此,建议加强宏观控制,稳定博士生培养规模

  ●博士生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也反映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水平。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也反映在博士生培养水平上。如何提高培养质量是目前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的关键问题

  ●应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运行机制,建议通过试点,实行研究生培养经费分担制度。不再分计划内研究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这不仅有利于对研究生收费进行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和1980年建立学位制度至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规模、质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全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快速增长,199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7万人,2004年达32.6万人。博士生招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00年全国博士生招生数为25142人,2004年博士生计划招生总规模已经达到53096人,全国在学博士生数量达14.35万人,其培养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

  博士生教育规模如此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培养质量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保持博士生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当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规模须考虑到社会需求、科研投入、导师力量、学校办学条件等制约因素,应加强宏观调控,稳定规模。

  博士生教育规模应该多大?从根本上来说,应取决于培养能力和社会需求。即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其博士生也并不追求规模与数量快速增长。美国博士教育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十多年来,全美每年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一直保持在4万人左右。我国2004年博士生招生数已经达到5.3万余人,比2000年增加2.8万人。再考虑到我国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近乎“零淘汰率”,预计我国博士学位年授予数量将会接近美国。

  从单个大学看,美国大学中博士学位授予数量超过700人的只有两所,超过600人的只有6所,其中培养规模最大的是UC-Berkeley,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在750人左右,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MIT等名校都不超过600人。现在我国已经有多所高校博士生招生数超过1000人,最多的已经超过1400人。

  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它与硕士生、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别。博士生招生规模的过快增长不仅会使培养质量下降,而且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其表现为“高学历,低就业”,出现“过度教育现象”。因此,建议加强宏观控制,稳定博士生培养规模。

  第二,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为中心,促进博士生教育的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博士生教育是一个国家学历教育中的最高层次,博士生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也反映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水平。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也反映在博士生培养水平上。如何提高培养质量是目前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的关键问题。

  博士生培养规模应与国家科研投入和学科发展相适应。我国2001年科技研发投入1042.5亿元,相当于同年美国科技研发投入的1/22,日本的1/11。而和博士生培养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则更少,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只占到整个科技研发投入的5%左右,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经费比例在15%至20%之间。如此大差别的科研投入要支撑同样数量的博士生培养,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博士生培养水平的担忧。

  同时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随着博士生数量的增长,各个高校博士生导师力量明显不足。2003年全国高校博士生导师数已经达到24204人,但平均每个导师所带博士生数已从2000年的3个增长到2003年的5个。此外,博士生导师中2/3的人是既带博士生又带硕士生的。每个博士生导师的经费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指导博士生的数量的增加,势必影响到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另外,由于科研项目数量所限,不少博士生从事的科研方向很难说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工作,有的则长时间限于一些低水平横向开发项目上。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和高质量的导师,就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博士生。

  还有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博士生培养的质量管理,包括:严格导师上岗资格和招生资格审查;加大培养过程中淘汰率,试行弹性学制;抓好博士论文开题和隐名论文评审工作;营造宽松学术环境,鼓励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精神;加强科学道德教育,反对在博士生教育领域中的学术失范和各种不正之风,以及加强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和学习质量管理等。

  第三,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行研究生培养经费分担制度,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

  目前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展,研究生教育财政经费压力增大,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的“双轨制”,即计划内研究生免交学费,并享受奖学金,而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研究生不但交纳学费,还需要自筹生活费。据统计,2004年全国招收的全日制攻读学位研究生中实行收费的已超过40%,而非全日制攻读学位研究生几乎全部实行收费。目前,这种“双轨制”运行机制,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失教育公平的原则。

  为此,应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运行机制,建议通过试点,实行研究生培养经费分担制度。研究生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依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教育成本应由受益各方——国家、用人单位、研究生本人共同承担。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个人人力资本形成的有效环节,因而向研究生收取适当学费以分担部分教育成本是合理的,也符合我国高教法中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的要求。实行研究生培养经费分担制度后,不再分计划内研究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这不仅有利于对研究生收费进行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对研究生培养的资助体系,包括:建立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的助学金制度,使研究生以付出劳动的方式获取资助;建立优秀奖学金制度,用于资助成绩优秀的研究生;利用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等。同时,对研究生培养的财政拨款方式进行相应改革,建立起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投入机制。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