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析青基会人员变动与未来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11:43 公益时报

  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青基会终于从一棵稚嫩的牙苗生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树。青基会精心培育的希望工程也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公益项目典范。正当青基会以及希望工程日益成熟之计,其创办者徐永光却选择了离开。与此同时,青基会另外一些骨干也选择了其他的NGO。青基会的人员变动说明了什么?下一步青基会将面临怎样的发展之路?三位业内人士将为您解析。

  徐永光(原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现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

  我离开,是为了青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离开青基会,在很多年前,我就有了这个想法。

  首先,1988年筹备、1989年成立青基会以来,我的名片一直没有变过。这样坚守岗位,是为了把事情做好。但长期守在一个岗位上,也压制了后来人的发展。其一,新同事无法再上一个台阶,其二,我个人的权威会抑制他人的发展。

  其次,我们十几年来精心培育的希望工程,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创新的空间有限,这件事做成功了,我个人做事情的压力也减小了,这也不利于我自身的发展。

  再次,在上个世纪末,我曾经写了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我的目标是把一个功德圆满的希望工程留在这个世纪,让一个人才荟萃、具有国际现代化水平的青基会跨入另一个世纪。青基会目前已经发展成熟。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目标。青基会换届后,我是慈善总会的专职人员,是青基会的志愿者,仍担任青基会的理事。

  第四,毋庸讳言,希望工程和中国青基会事业的发展已经同我国第三部门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走在我国NPO事业的前沿,是我们怀有使命感的选择。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与其他基金会及非营利组织协同合作,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竞争的而不是限制的、自我修正的而不是被动制约的有利于第三部门发展的环境。这是中国青基会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离开的一个原因。

  中华慈善总会对我来说是新的机构,也是挑战。但我做公益事业的初衷并没有变。范宝俊会长也需要一些稍微年轻一点的助手。十年来,慈善总会保持着很好的社会形象,工作也很出色,这是好的基础。慈善总会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加专业化的民间慈善机构。同时也对中国整个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做一个好的导航员。对慈善事业,慈善总会需要担负起一些责任,比如,对其他机构的指导、提高整个慈善系统的专业化程度、增强整个慈善系统制度的专业化建设等。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帮助慈善总会发展成为一个更规范、更有竞争力的慈善组织。

  涂猛(现青基会常务副秘书长)

  进一步发展,我们面临三大转型

  徐永光是青基会的创始人,他对青基会品牌的树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毋庸置疑,今天的青基会已经成为其他NGO发展的榜样。由于他对机构意义非凡的贡献,今天乃至将来,他对青基会的影响会一直存在,青基会开展工作的一套完整的运转模式也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近些年来,青基会一直面临转型的重要任务。从1988年至今,青基会已经稳稳走过了16个年头,16年来,事业上的酸甜苦辣我们都尝过。当前的主、客观原因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克服困难。

  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概括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型需要我们去面对。

  首先,《基金会管理条例》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从颁布到执行是一个从没有到有,从有到改进的过程,新标准的颁布需要我们严格执行,这就意味着青基会以前一些根深蒂固的运作方法需要改进、需要转变。徐永光认为,“2004年,是中国NPO迎接‘制度时代’的转折之年”,我非常赞同。

  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明确了基金会是以管理公益财产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而不再是以“人和”为基础的“社团法人”。规定基金会理事只能有5至25人,要设立监事职位;规定理事违规决策致使基金会遭受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等。这就要求基金会必须建立新的理事会治理结构,确立理事会在组织内的决策地位,要求理事会成员必须对公共利益负责并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其次,党的能力建设改革要求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以及行业组织发挥作用,这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给我们的机构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是历史性的转变,要求我们转型,这不仅是章程的问题,而是一个本质性的转型,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再次,品牌转型。温总理的讲话中提到,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力度,这也是我们今后项目建设、品牌建设的另一个重心。

  另外希望工程的成功还得益于我们有一支得力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富于理想、勇于开拓、崇尚效率、追求卓越,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和献身精神。但发展至今,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希望工程的项目结构、服务质量都需要转变。

  王汝鹏(原青基会宣传中心主任,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

  输送人才——青基会的又一功劳

  青基会的贡献不仅仅是项目品牌建设的成功、机构建设的成功。16年来,青基会向其他NGO输送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都在民间机构中担任要职,这对其他组织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和无可替代性,非营利组织对人才的需求也有其特殊性,圈外人很难成功进入到这个领域中来。向其他组织输送人才,就成了会聚众多人才的青基会的重要任务。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老龄基金会、和平统一促进会等七八个NGO的一些核心人才都曾经担任过青基会的职务。他们不但带来了青基会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也会给兄弟机构注入活力,增强NGO伙伴的竞争力。同时,这也为青基会培养新的人才、增强活力和创造力、提高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本报记者 张巧丽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