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流动知青”:每一天都要奋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20:19 新民晚报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白领”和“农民工”之外,生活着这样一个青年群体:他们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大部分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一般从事非体力劳动性质的工作,居无定所。有研究者将其称为“城市流动知识青年群体”(简称“流动知青”)

  这个群体以“北漂”最先引起关注,但其规模远远大于“北漂”。他们的绝对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奋争拼搏是他们的青春底色,漂泊不定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1989年,孙晓芸的高考分数不理想,父亲通过关系,将她送入河北保定一所大学学中文。她“觉得特别自卑,根本融不进同学当中”。只读了一年半,孙晓芸便自作主张来到北京。“同学们毕业都是国家分配,我没有毕业证,得自己找工作”。她第一次有了“流动”的感觉。

  来北京已经14年了,孙晓芸至今没有结婚,没有北京市户口,收入也不高。回望14年的生活,孙晓芸有些沮丧,她的目标也变得很实际:“月薪达到五六千元,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就比较满意了。”

  引发年轻人第一次大规模向大城市迁移的政策出现在1993年。这一年,曾让孙晓芸十分羡慕的“国家包分配”政策走到了尽头。从这一年开始,感到工作不理想的本科毕业生,开始大批加入“流动知青”群体。那年,北京圆明园周围出现了一群爱好诗歌、绘画和音乐的艺术青年,人们称这个地方为画家村。“候鸟般的生活方式”开始广泛为青年所接受。

  “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区别

  几乎每个流动知青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回忆。陈颢庐至今还记得初到北京,在人才交流市场吃盒饭时碰到的那些别有意味的笑脸。一位作家好心提醒他:“你还是到劳动力市场去试一下。”

  “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区别,让他强烈地感受到“身份对人的重要性”。没多久,陈颢庐的钱快花光了,因为他是自作主张来北京,家人拒绝提供援助。连吃了3个月方便面,他开始掉头发。

  工作两年,攒了点儿钱,陈颢庐终于作为旁听生进入北大中文系学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过,已经毕业的他,又有了新的苦闷。“不想做但不能不做的事,实在太多了。”伴随着社会地位的上升,陈颢庐开始怀念自己丢掉的很多东西。

  “就好像有一扇门,可是别人却把它关上了”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陈颢庐发现,“正牌”的北大学生往往不爱和他说话。他这样形容自己的难受感觉:“就好像有一扇门,只要走进去,我就可以进入另一种生活,可是别人却把它关上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建华说,“流动知青”现在缺乏的,是对自己所在群体诉求的整体认识。白领阶层和民工阶层都有自己明确的诉求,“流动知青”也要发现自己所在群体的诉求,获得表达群体意愿的渠道。中国青年报(张伟李松涛程曦)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