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湖北省“三农”难题在破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08:10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杨伟鸣“湖广熟、天下足”,农业曾经给湖北带来辉煌的历史。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种粮比较效益下降,我省农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农业大省、财政穷省”现实的背后,是各级干部的焦虑与无奈,是全省农民的失望与叹息。面对“三农”难题,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以改革破难,以发展解难。几年过去,荆楚农村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税费改革:解开农民负担沉重的“结”

  2001年,国家通报26起农村恶性案件,其中湖北有6起,居全国第一。当年,我省农民因负担过重上京告状的总量居全国第三。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我省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农业矛盾突出的现实。省委、省政府时刻关心着农民的生存状况,一直在寻找解决矛盾的突破口。正巧,国家计划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时任副省长、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贾天增回忆说,2001年初在江苏召开的一次税费改革会议上,他就找到当时的财政部负责人,代表省委省政府要求将湖北列入改革试点省份。当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他听说湖北未被列入税费改革试点,立即给省委书记俞正声等汇报。俞正声当即指示他和当时主管农业的省委副书记王生铁一同前往财政部汇报,争取列入试点,同时亲自给财政部领导写信说明情况。终于,湖北挤上了税费改革试点这趟车。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省展开。省级领导每人抓一个县市联系点,定期跟踪指导。俞正声把监利作为自己的联系点,一年去监利七八次,一去就住好多天。当年9月的一天,俞正声轻车简从到监利调查。在红城乡鄢铺村,他看着墙上贴的关于农民负担的“公示”,突然问:“假的吧?”说着就用手指按着“公示”的一角,稍一用劲,湿湿的浆糊现出了原形。他问身旁的农民:这上面公示的负担数字经过你们讨论没有?农民们告诉他,数字没有经过讨论,公开信也是昨天夜里发到农民家中的。改革,怎能弄虚作假!他在全省干部大会上痛陈这段经历,严厉批评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10多个县市的改革方案被推倒重来,几名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被点名批评,多名干部受处分。强力推进的税费改革,从制度层面解开了农民负担沉重的“结”。据统计,2001年全省农民人均负担140多元。江汉平原有的乡镇亩均负担高达400多元。而税费改革方案明确规定:农民亩均负担不能突破100元这个硬杠杠。同时,多个工作组深入基层,检查核实,谁突破,就查处谁。去年,我省落实降低农业税税率的政策,农业税及附加比上年下降43%,农民人均负担降至42元,人均纯收入增至2897元。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一场直面矛盾的攻坚战

  2002年,在咸宁市咸安区开展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如石击水,有人叫好,有人摇头,也有人反对。这场被外界称为“咸安模式”的改革,主要内容是精简领导职数,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实行交叉任职;压缩行政编制,规范人员管理;剥离“七站八所”行政管理职能,实行政事分离、事企分离。改革实现了“减人、减事、减支”,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为全省乡镇体制改革探明了路径。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乡镇收入来源大幅减少,而乡镇机构臃肿、“僧多粥少”的状况没有改变。不进行大刀阔斧的精简,税费改革的成果将会付之东流。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去年,老河口、安陆、麻城、监利、洪湖、天门、咸安7个县(市区)进入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一场直面矛盾的攻坚战。7个县市的改革中,近千名干部离职,近两千名机关工作人员离岗,精简比例接近50%。此外,近千个乡镇事业单位离开政府的“怀抱”,整体转制为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的经济实体,两万多名干部职工在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后实现身份转换,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不久前,记者来到监利。柘木乡党委书记吴爱清说,“今年是我担任乡镇一把手以来,过得最轻松的一个年。”年前,柘木乡多年来首次发齐了干部的工资,不仅没有新增债务,还挤出近200万元还债。

  农业产业化:把工业理念引向田野

  3月8日,安陆市木梓乡粮农陈建清在与湖北禾丰米业公司签订订单时,收到了该公司发放的贵宾卡。持此卡的粮农,售粮总量达到一定标准时,可获得奖励。种粮也能享受贵宾待遇,这是湖北农村冒出的又一条新闻。湖北禾丰米业公司,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董事长周明照说,一张贵宾卡扮演的角色是引导农民走标准化、规模化的道路,以保证优质原粮的稳定供应。上世纪90年代,我省就提出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可总难“化”起来。2003年,农业主管部门决定突破行政区划和部门界限,启动蔬菜、水产和特色产品等6大板块基地建设,各县市的农业、财政、交通等部门均将资金和技术力量向板块基地集中。从江汉平原到鄂北岗地,一幅全新的图景出现了。规模种植、规模养殖,带来的是规模效应。在云梦伍洛蔬菜基地,记者看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桥涵闸站配套。满眼的春色,满眼的喜悦。标准化生产、商标注册,这些工业领域里的常用名词,已频频出现在田间地头。同时,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云梦县30多个蔬菜经销组织、220名经纪人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大市场,年销售蔬菜占全县蔬菜外销量的三分之二。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444元、2566元、2897元,3年来全省农民的人均收入,画出一条令人欣喜的上升线。去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30元,增幅达13%,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回顾这一年的年景,人们常说四句话:政策好,粮价高,天帮忙,人努力。省农业厅总农艺师徐能海说,去年中央和省里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发放良种补贴、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惠农措施,农民增收明显。仔细分析去年农民增收因素,我们不难发现,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政策。徐能海认为,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得靠科技等多方面的措施。他说,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在着力建立这种长效机制。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推广旱育抛栽、测土配方施肥等增产技术,去年夏粮单产一改连续几年下跌之势,创历史新高。大范围推广稻鸭共育、地膜花生配晚杂等高产高效模式,去年11个县市推广稻鸭共育20万亩,亩均增收150元。2003年,全省共有550万亩农田推广免耕、直播、抛栽等栽培技术,去年增加到770万亩,此举为农民亩均节省成本40元至80元。为支持农民发展“打工经济”,2003年,我省开始实施“阳光工程”,省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两年来,“阳光工程”开花结果。掌握了技术的农民,找工作的门路更宽。去年,全省还启动了海员外派工程。尽管农民增收的压力在加大,尽管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难题正在破解。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