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化旅游的浓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08:44 南方日报

  城市建筑美学

  袁忠

  获得建筑美学及其文化的意义有两种基本途径,或者说两大基本层面,一是静态的理论分析,二是个人的现场体验,后者用得最多的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旅游的方式很多
,如公务旅游、商务旅游、探亲旅游、文化旅游、会议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达到了解、体察、感悟人类文化这一目的的行为过程,是建筑获得自身价值,展现意义的主要现实方式。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的精华,从内容到形式,浓缩了文化旅游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不只对游客,甚至对当地人都是一种经典的“读物”。

  博物馆源自欧洲,刚出现的博物馆并不向大众开放,那些自然和艺术的器物,诸多古玩、宝物都被随意挂在墙上、塞在柜橱和抽屉中,能看到的人物只有少数收藏家、艺术家、赞助者,审美趣味只在小圈子里流行,博物馆被当作存放珍奇物品的“储藏柜”。十七世纪中叶,欧洲产业革命兴起后,文化传承与教育变成了一种大量的社会需求,博物馆的属于部分人的愉悦功能被教育功能所取代,逐步向公众开放,于是现代意义的博物馆问世了。著名的法国卢浮宫和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在当时就扮演着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旗手,直至今日。

  西方的博物馆开始时还中规中矩,后来却开始变化,这当然与西方建筑界、文化界的整个风气有关。如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备管线外露,贬者认为这是一种翻肠倒肚,褒者认为体现了一种机器美,事实上它与当时对技术力量的称颂有关。盖里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异常复杂的建筑体型完全打破了传统规则几何体量的概念,并且它无法被传统的二维图纸来准确地绘制和表达。外形上就像一群喝醉了酒的汉子踉跄着,东倒西歪地相互扶持着。

  美国著名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当代博物馆》中打趣道:“二十世纪晚期的博物馆是一个上了岁数的女士,突然变成纵欲过度的年轻人,在许多方面都被荷尔蒙以及出现在其视野中有魅力的富有男人所左右——许诺给她任何事物,包括毁灭。”

  对博物馆有两种“看法”,一是里看,二是外看。所谓里看就是从内容上看,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包含民族、历史、军事、自然、艺术、医学、科技等众多类型,是现场了解历史文化科技的最丰富、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不需旅行到展示对象的出处,省了不少功夫。

  外看就是看博物馆建筑本身。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博物馆是展示科技文化内涵的场所,是某个地区、某个领域、某种类型等的最具代表性的公共文化机构,它本身一定得有相当水准,没有品味的博物馆岂不让人笑话?由于博物馆是游客眼中的焦点,在西方建筑师手中一定要变成出奇不意的形象大挥洒,在中国倒没有被搞得个性化太强。

  中国的博物馆建筑充分注意了时代性、区域性、民族性。1947年完工的原国立中央博物院、现南京博物馆,仿辽代风格,具有古朴沉稳之特征,至今仍发挥作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采用内院式布局,平面呈四字型,其主体是庄严的立面大空廊。

  中国建筑师的博物馆设计路数一般都是将环境、功能与造型结合,将地段特色、历史文脉、时代精神全面考虑,如徐州博物馆以两汉建筑及其装饰特点为主旨,云南楚雄民族博物馆以彝族建筑中的“土掌房”和坡屋顶为构建依据,温州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以“谢公屐”(南北朝时太守谢灵运独创的活络齿屐)为构思基形。

  从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同样可以看出中西建筑审美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博物馆似乎总是韵味有余,激情不足,看来这都是中国当代建筑的共同的特点罢,但还是值得去品味的。下车伊始,直奔餐馆的也许是美食型游客,热衷购物的也许是生活型游客,如果坚持去博物馆看看,我们要称其为有审美素质的文化旅游者,但最好不要照了相就走人。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美学博士、副教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