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晏才宏与“惟论文论”谁不合时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09:18 生活报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老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那么,果真是晏才宏“不合时宜”,还是当前的校园老师职称评定惟论文论“不合时宜”?

  网民疑惑:有多少论文没“水分”

  如今的“垃圾论文”随处可见,又有多少是有用之文?那些靠写无用论文得到所谓的教授头衔的人与晏才宏先生相比,当感羞愧。

  一些无德无才的人凭借着关系和抄袭的“烂论文”总是在各方面占便宜。如此下去,大学如何发展!如何能培养出有用之才。

  网民追问:晏老师为何难成“香饽饽”

  晏老师这种真正堪称人师的老师太宝贵了!尤其这些年教育界浮躁之风盛行,剽窃作假屡见不鲜,为了晋升职称许多人无所不用其极。像晏老师这样的精神境界,实在可敬,但这难免成为某些人眼中的“另类”。也许他“傻”,但令我感动,我是含泪看完这篇报道的。

  网民焦虑:论文不该成为职称评定“生死线”

  什么是人才 是人才为什么得不到尊重?晏老师这种人为什么连个副教授都评不上?难道职称改革就是让好人受气,投机分子得利吗?

  在中国校园,你要升职称就需要论文,可是现在又有多少论文是有价值的,这位讲师无愧于自己的职业,伟大!那些拿着拼凑起来的论文的教授们,是教育界的耻辱。若继续依论文评优,我们的希望何在?

  有两种制度可以用来培养人才:一是做,一是教。做指的是让学生做项目,教是让学生学知识;做能让学生熟于应用,却难有理论上的原创突破,而教却可以让学生理解更深刻。

  现在,优秀的教师虽不是很多,但肯定还有,不要等他们为教育事业贡献生命之后,再去追思,再去表彰,然后再反思工作中的不足。要赶快改掉现行教育体制中不合理的东西。

  不同声音:理性看待优秀讲师未评上副教授

  每一项制度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当某项制度出现问题时,只要还有积极的成分在起作用,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去完善它,而不是不顾客观地轻易废除它。晏老师没评上副教授,这里面既有论文作为“杠杠”的限制作用,也不乏晏老师的个人偏执心理在作怪。以他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水平,按理说,写出几篇“像样”的教学经验论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他竟认准了“发表学术论文要十分慎重,必须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这种想法是过于高估了论文的难度和高度。至于,“为评职称而拼凑论文的做法他不忍为”更有一番自命清高的成分在内。(生活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