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时评:为弱者“运送”正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07:48 新桂网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新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牞明确规定对于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并在修订原《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司法救助的范围(据《南国早报》4月7日报道)。

  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法院是正义的使者。现代社会,法院承载着国家为社会运送正义
的基本功能,法院司法救助的“辐射面”体现出一个国家政治文明与法治文明的进步程度。正如有的学者所倡导,法律作为国家为广大纳税人提供的一种特殊“公共产品”,应当具有“可消费性”。

  但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确化、细致化,一般普通大众难以从立法者手中直接“消费”法律蕴涵的公平与正义,而需要通过司法程序将其中的正义运送到每一个人的家门口。因此,“消费法律”,享受以“公正和效率”为理念的司法服务,成为现代社会所崇尚的法治新理念。

  但从经济学角度讲,消费需要一定的支出。由于经济体制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目前一些低收入公民因为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这种“消费法律”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着公民法定权利上的平等与保障权利实现经济条件上的不平等的矛盾。而法律又应当是普照的阳光,不应该存在阴影的角落。司法正义的获得,也不应有先后之分、优劣之别,社会中的弱者不能因为经济上的弱势,而排除在司法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之外。如果一部分弱势群体因为经济上的困难导致司法救济的障碍,将会直接损害公民权利的正当分配与实现,进而伤害全社会的公平正义理念。因此,为贫困弱者及时提供无偿、高档次的司法服务,正是国家为消除现实生活中公民“消费法律”不平等的现象,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的一项有力措施。

  基于此,新《规定》扩大了司法救助范围,明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的14种情形,同时简化了司法救助审批程序,还增加了“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内容,将聋哑学校、盲人学校等提供社会救助的公益机构列入司法救助的范围。这同时暗含着保护弱势群体和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的双重价值,将更加有助于推动我国法律救助事业的发展,不失为国家为弱者运送正义方式中一项有益的制度安排。(陕西傅达林)

  新桂网

  作者:傅达林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