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爱因信仰而璀璨(下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10:03 河北日报

  记优秀共产党员、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

  多年的信访工作在他身上留下斑斑创痕,还有种种发泄在他头上的怨气———爱需要一种忍辱负重的胸怀

  张云泉有一个习惯动作,经常掏出手帕擦拭左眼,他平时总戴着一副墨镜,办公室的
窗帘常常是紧合的。原来他的左眼曾受过严重的伤害。

  那是1998年10月,泰州一家国有企业面临破产。消息一传出,全厂炸开了锅,1700多名工人聚集在厂部为人员分流问题向厂领导讨说法。两天过去了,一名工人因情绪过激引发脑溢血,当场死亡,事态急剧恶化,场面几近失控。

  得到消息,张云泉火速赶到现场,一下车,激愤的人群便潮水般向他涌来。他呼叫着,要工人相信党和政府,理智地对待改革。然而他的声音被巨大的吵闹声淹没了,拳头从四面八方挥舞过来。平心而论,靠着他当年在部队练就的一身功夫,此刻他完全可以冲开人群,逃离危险。然而,就在这时,他发现前面的一名女工被挤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群仍然在往上拥,情况万分危急。他来不及多想,一下子扑过去,护在了这位女工身上,任凭拳头雨点般落在他的身上……突然间,他的眼部受到猛烈一击,霎时眼前一片漆黑……

  经多方医治,张云泉的左眼保住了,但却留下了终身伤残,视力从1.5下降到0.15,经常肿胀、流眼泪、怕光、怕风。

  在张云泉的经历中,像这样遭罪受气的事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从没有一句怨言。有人开玩笑,说他干的是“三赔”工作———赔礼、赔罪、赔钱。他说:“为党和政府做‘三赔’,甘愿!”

  1995年夏天,泰州市在创建卫生城市中遇到一个“拦路虎”,在城区建起的一座公厕建了4次被推倒4次,原因很简单,公厕旁边的4户居民,家家都嫌厕所靠自家太近。这一来,急坏了附近200多位无厕可用的居民,给政府出了难题。

  张云泉奉命前往处理。他来到现场,看到这一带属于旧城区,房屋密集,很难有更大回旋空间,那4户居民嫌公厕太近是有道理的,但厕所又不能不建。他先给这4户人家赔礼道歉,又苦口婆心与他们反复协商,最后,他们提出一个条件:公厕距离4家的外墙必须都是50厘米,才同意修建。

  条件提出来了,那就需要丈量。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已经被推倒两个月的公厕上。只见粪坑里砖头堆积,粪便四溢,还有腐烂的鸡肠、鱼腩、烂菜叶子等各种生活垃圾,成群的苍蝇在上面嗡嗡地叫着,随行的瓦工捂着鼻子:“这么脏的活,不干!”

  “我来。”张云泉从瓦工手中拿过卷尺,脱下袜子,卷起裤腿,走进了没到脚脖子的粪污中,他走过来走过去,前后左右,足足丈量了半个小时。居民们感动了,有人大叫:“张局长,快出来,凭你这精神,就是差那么几公分,我们也心甘情愿!”许多人用脸盆端来水,为张云泉冲洗腿和脚上沾满的粪便。这座公厕很快就修好了。

  有人曾很不理解地问张云泉:你当的这个官吃苦、受罪、受气,凭什么能坚守20多年,而且还继续坚守着?

  张云泉讲了早年他在海军部队做军人的一幕:那是“七一”的晚上,舰艇抛锚在大海中,远处的城市灯光点点,就像一座星城。指导员对大家说:“今天是节日,你们向后看看,大后方的人民之所以能在这个晚上享受和平与安宁,就是因为有我们海防战士在前面站岗。万家灯火,万家温馨就是我们海防战士的幸福与境界!”这句话影响了张云泉的一生。在信访局长这个岗位上,他感觉就像守卫在海防前线,虽然自己承受着很多,但换来的是更多人的安宁。他因此而坚守。

  张云泉有一句自勉的话:“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和便利留给同志。”于是人们看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张云泉;哪里有冲突,哪里就有张云泉。他曾乔装成司机深入到专门欺压出租车司机的流氓团伙中抓获歹徒,被群众称为“铁头局长”;他曾夺下精神病患者手中锋利的破酒瓶;他曾徒手解除有人带在身上的杀猪刀和炸药包;他还曾多次接到死亡威胁的电话……

  22年的信访工作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抹不去的创痕:他的腿被踢过,落下了深深浅浅的伤疤;他的胳膊被掐过,留下了又黑又紫的斑块;他的左手拇指曾被咬得露出骨头,至今不能灵活弯曲;他的脸部曾被击打得血肉模糊;最令人心痛的是他的眼睛……

  张云泉的妻子曾哭着问他,为什么要当这“受罪”“受气”的官?他说:“这‘受罪’‘受气’的官不但要当,而且要为老百姓当好。如果受了委屈的群众把气出在我身上,群众气顺了,我甘愿受这份气!”

  当爱的情感里包含了一种忍辱负重的胸怀,它便有了坚忍不拔的力量。张云泉因此让人感动。

  他用三鞠躬化解千人上访;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事件背后的问题———爱与智慧同辉

  1998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晚上,泰州某镇发生恶性交通事故,一位村民在公路上被汽车撞死,肇事司机的强辩激怒了死者的家属,于是第二天他们聚集了全村近千人准备徒步到市里上访。

  此时张云泉正在医院治疗被打伤的眼睛,听到消息,他躺不住了。妻子对他说:“你已经残了左眼,再到这些闹事的场合,万一右眼也被打残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他说:“今天我去了,风险在我个人;不去,就是关系一方的稳定。”他拔下正在输液的针头,赶到了出事现场。

  张云泉立刻被愤怒的人群团团围住,哭的,骂的,推搡的,吐吐沫的都有,个别人还煽动掀翻他的汽车,说“给他点颜色看看”。张云泉竭力克制着,一步一步走进死者家中,在死者的遗像前,他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霎时,喧嚣的场面静了下来。张云泉从怀里掏出600元钱,用一张白纸包好,放到遗像前,转过身来大声说:“我鞠三个躬,第一个躬是我本人代表信访局全体同志向死者致哀,向家属和亲友们表示慰问;第二个躬是代表肇事者及其全家向死者和各位请罪;第三个躬是代表政府向你们承诺,一定会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好这件事。”

  他的一番话使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可坐下说事的时候,现场人多嘴杂,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又把秩序搞乱了。见此情景,张云泉高声问:“谁是死者的老娘舅?老娘舅(辈分)最大,他说话最算数,请他跟我谈。”受到尊重的老娘舅立刻喝住众人,和张云泉谈起事情的处理。

  张云泉的声音嘶哑着,伤残的左眼不断地流泪,曾被打伤过的鼻子也因为过于紧张不停地流血。他从上午9时一直谈到下午3时,终于感化了群众,把一场即将发生的大规模的集体上访事件提前化解了。

  张云泉常对信访局的同事们说,做好信访,要有“四种能力”: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还要有“五心”:为民服务的真心;换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解决难题的决心;长期作战的恒心。除此之外,长年的信访工作还练就了张云泉一身常人无法想象的“憋功、忍功和站功”,在比较严重的事发现场,为了尽快平息事态,他可以一天不喝水,不去厕所,几天不睡觉,可以连续站立8个小时以上,可以苦口婆心与上访群众连续谈话5个多小时。张云泉正是靠了“四力”、“五心”和自身的硬功夫,在信访局长这个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岗位上,上百次上千次的化危机为安宁。

  2003年9月14日,是泰州市信访局许多人记忆深刻的日子。那天下午,大雨如注,信访局的院子里突然涌进了某食品厂的一群工人,他们手中高举着横幅:“还我工厂,还我工人主权”。原来,这个工厂的工人们刚刚听说,已经3年领不到一分钱的厂子又未经职代会商议而被卖掉了。全厂工人哗然,他们推举了36名工人代表冒雨前来上访。有人耳闻张云泉能为百姓说话,所以他们指定要见张云泉。

  张云泉很快出来了,看到工人们浇在雨水里,他心疼地劝大家到信访大厅里谈。但工人们情绪激烈,表示不给个说法,哪儿也不去。同时,不顾张云泉的劝阻,硬是把两块横幅挂了起来。这时,信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给张云泉递来一把伞,他没接。他说:“这么多群众都能被雨淋,我张云泉为什么不能?”就这样,他站在大雨中,同工人们谈了近一个小时。

  工人们感动了,主动撤下了横幅,跟着张云泉进到了信访大厅。凭借多年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张云泉意识到这件事非同寻常,背后一定有问题。他对工人们说:“我张云泉一定负责任的向市纪委汇报,请大家相信党和政府,我们不会放过一个腐败分子,也保证不会把大家丢下!”

  工人们回去了。张云泉连夜起草“信访摘要”,直报市委领导,市委第二天就向这家食品厂派出了由多家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事情很快有了进展,一个瞒着工人卖掉工厂中饱私囊的腐败分子被揪出,这年春节,工人们第一次拿到了政府给的解困资金,工厂下一步的改制问题也开始有序地进行。带头上访的工人丁秀琴逢人便讲:“我们找张云泉找对了!”

  有人说,张云泉是天生的信访局长。他自己说,他的能力来自于实践。

  他交友甚广,了解底层。他常去公共大浴池洗澡,有机会就坐坐三轮车、出租车,那些搓澡工、三轮车夫、的哥、的姐里面都有他的朋友,再加上长期干信访,他算得上是泰州城里“第一消息灵通人士”。

  他注重学习,在他办公室的书橱里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思想理论、政策法规、领导必修、心理学研究、《资治通鉴》等等,他称这些是他的内功。

  他善于研究和总结信访工作的规律,先后制定和完善了20多项信访工作制度,其中,律师坐堂信访局、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信访局锻炼等制度在全国都走在前列,现在有许多信访部门效仿。

  他还有一条更深的感触,即泰州市委、市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如果没有来自领导的力量,我一个信访局长再有本事能折腾到哪儿去?”这是他由衷的感慨。

  “信访工作是一门永远探索不完的艺术,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20多年来,张云泉一直用这句话鞭策自己。他的确就像一个艺术家,在信访工作这个大舞台上,以他的激情、才华与智慧,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的好戏。在他的内心深处,是献身这一事业的虽九死而不悔的痴情!

  他曾被误认为是“冒牌局长”;他的妻子也曾是上访者———爱是一种崇高的奉献

  张云泉有句名言:“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这是他的自画像,很真实。

  因为工作需要,泰州信访局的干部每年都要到北京出几次差。在北京市区住个像样一点的旅馆,一般每天要花费几百元,加上吃饭等开支,一趟下来要上万元。张云泉心疼。

  他是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人。1948年6月,他出生在江苏省如东县一个贫穷的小渔村,10岁以前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很少吃上几顿热乎饭,人家扔的残汤余羹、烂菜叶子都是他的食物,乃至今天,他的胃口还有着过去的适应性,爱吃生东西,包括生茄子、生地瓜。后来他成家,依然很穷。那年他和妻子坐着一只小木船沿长江支流而下,落户泰州。船到码头,16元钱的船费他搜遍全身还差1.6元,实在无奈,只得从脚上脱下两只半新的袜子给了船老大。他常说,这是他的本,不能忘。

  20多年的信访工作,张云泉不但一直记着自己的本,而且更多地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他能掂得出1块钱、10块钱、100块钱……在老百姓手中的分量。他常说:“群众的疾苦,教育我永远甘守清贫。”

  因此,每次到北京出差,张云泉总是自带一个小电饭煲,拣便宜的小旅馆住。2001年春天,张云泉和一位同事又一次来到北京,住进了一家房费一天70元的小旅馆,没有卫生间,没有电视,自己用电饭煲煮饭。旅馆的工作人员看到登记的是地市级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可吃住竟如此寒酸,便起了疑心:会不会是骗子?他们悄悄报了警。警察闻讯赶来,细细查证了张云泉等人出示的所有证件,才真的相信了。警察临走给他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礼,说:“像您这样的局长,我还没见过。”这趟差,他们节省了1万多元。张云泉欢喜地说:“这1万多元钱,能让好几个失学孩子回到课堂啊!”

  张云泉为人做官的自画像里,有一笔重要的无字的诠释,那就是他的家人。

  说出来人们或许难以置信,张云泉的妻子也曾经是上访者。她叫丁秀兰,在泰州一家商场做售货员。有人对丁秀兰说,凭你丈夫的地位和威望,他只要一句话,就可以给你换一份薪水高的工作。妻子回家把话转给了张云泉。张云泉说:“商场有300多人,我如果把你调了,那些工人呢?不要忘本,我们已经很好了,我们两个人不是有一个在机关吗?”贤惠的妻子不再吭声了。这么多年,丁秀兰工作惟一的变动,是因为上了年纪,从布匹柜台调到了羊毛衫柜台。

  后来,这家商场破产倒闭,职工们因为待遇和安置问题准备集体上访。妻子回家告诉了张云泉。张云泉劝她不要参加,妻子为难地说:“我不想增加你的负担,说出去被人笑话。可不去的话,人家说我‘吃落地桃子’,还说你早已为我准备好了退路。”

  张云泉沉默了,心里发酸。他知道,这么多年,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妻子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委屈,眼看着就要下岗,还要与他“对簿公堂”。无奈,他对妻子参加上访“约法三章”:一不带头,二不讲话,三不久留。就这样,这位信访局长在信访大厅里见到了一位特殊的上访者———与他相濡以沫近40年的妻子。两双眼睛在默默地对视中,传递着彼此的理解……

  2001年,由于工作需要,泰州市人事部门给信访局下拨了一个行政附属编制名额。消息一传出,就有人准备给张云泉送礼,想安排自己的人。张云泉一口回绝。这时有更“聪明”的人向他提出了一个“交换”的主意:让张云泉在信访局安排此人的亲属,此人则在自己所在事业单位安排张云泉的儿媳。当时,张云泉的儿媳妇正处于哺乳期,在距家很远的一个企业上班,每天往返十分不便。

  有人提醒张云泉:这是官场“潜规则”,不答应对方就要得罪人;再说,你的儿媳条件很优秀,何不趁机转个好岗位呢?

  张云泉连犹豫都没有,说:“不行!答应这事,就是助长腐败歪风。再说我儿媳尽管在企业上班,可毕竟有班可上,这个岗位还是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经过信访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最终这个令人羡慕的编制给了局里一个叫许丽的临时工。张云泉说:“小许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编制留给她,理由最充分。”

  在张云泉的亲戚中,有八九个人下岗,他从来没有通过自己的关系为他们找一份工作。家人有时候抱怨他“专帮人家的忙,自家的事不管不问”,他总是诚恳地说:“帮群众的忙我理直气壮,为自家人谋利益我口难开,腰杆子不硬。”

  张云泉寡情吗?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对家人有着十分的疼爱。如果碰上哪个休息日能安稳地在家呆着,他就会拼命地做家务,拖地、洗衣服、做饭……,似乎要弥补那许许多多不能在家的日子。在他文件、书籍成堆的办公室里,有一件最温馨的东西,就是两本家庭影集,一本是他们全家人的,一本是他4岁的孙子洋洋的。如果不是深深地爱着,又怎么可能在日理万机的日子,渴望着这温柔的一瞥呢?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张云泉对家人的爱,带着一个战士特有的风采。他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人民的信访局长,他首先要做到的是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家则是他永远为之幸福的内心深处的港湾……

  张云泉今年57岁了。他依然每天骑着那辆已经破旧的自行车上班、下班;他放满材料的提包里,为备急需之用,依然装有饼干、八宝粥、黄瓜或生茄子;他依然走路如风;他依然有过人的手劲;他依然刚烈;他依然深情……

  忘不了那一天,张云泉给我们唱了一首歌,一首他最喜欢的《牡丹之歌》。“……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孕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张云泉是幸福的。他的内心就像有一泓涌吐不尽的爱的甘泉,拥抱着人民,拥抱着党,拥抱着事业,拥抱着同志和亲人;甘泉之上,他更有一颗精神的太阳———信仰,他坚信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共产党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因此,他的爱恒久而璀璨!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张严平 朱旭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