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集资养鲍 石城村的亿元博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10:31 海峡都市报
集资养鲍石城村的亿元博弈(图)
股东们趁着清明节查看养殖场

  “石城村的这群人疯了!”周围村落的农民们都这么说。

  记者在去往石城村前,石城村的“疯狂”已传遍周边的城镇乡村。

  第一疯是规模。石城村自2003年开始,悄悄地加入莆田鲍鱼大军,闷声干活,人们刚刚开始注意时,他们已投入近1亿元的资本,而且完全来自于民间,许多村民甚至不惜使用民间借贷,以满足投资。

  第二疯是状态。周边的人们说,这个村里的人嘴里挂的都是鲍鱼,每天泡在鲍鱼的养殖场里,不时会冒出“竞争优势”、“规避风险”等时髦词汇。

  第三疯是排场。这群人到北方去采购鲍鱼苗时,不像过去的养殖户那样住小旅馆、吃大排档;他们带上顶级专家,住上好的酒店,包飞机运鱼苗,实在不像农民。

  第四疯是口号。对于鲍鱼养殖,石城村有一句吓人的口号:成功,就是前进10年;失败,就是倒退15年!对于这样的口号,周边的人们觉得这是一场豪赌;对于农民们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

  石城村的人疯了吗?记者赶赴实地进行调查。

  【故事】

  4个关乎疯狂的片断

  故事一:收入锐减80

  % 村民林金来在海外当了10多年的水手,过去月收入800美金。

  如今他就在村里的鲍鱼排工作,从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晚上还要轮流值班,月工资是1000元,但他很乐意接受,把几年攒下来的20多万元投入鲍鱼养殖,“工资是少了,但如果养殖成功,一年就可能赚回在海外4年的工资。现在的风险,我们觉得还扛得住。”

  石城村里的“林金来”为数不少,和他一样的海员有几十个。

  故事二:豪华采购团

  2004年秋,一批石城村民采购团,带着专家,从厦门出发飞往青岛。这个采购团被山东、大连等地的养殖户称为“豪华采购团”。村民林玉雨是两个“联合体”的负责人,曾参与多次统一大采购,讲述了当时的故事:

  采购前,村里会开个36个“联合体”大会,确定了两个议题:鱼苗品质等级和价格上限。接着,这批人在青岛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以大宗采购和对方杀价,接着包下飞机运鱼苗。

  村民们不认为这样是奢侈,因为采购下来,平摊在每只鱼苗上的费用只有1分钱,不到散户采购的十分之一,而且,鱼苗可靠度要高得多。

  故事三:股东多了不好

  石城湾的鲍鱼养殖场里,成片的渔排静静地依靠在天然港湾和大堤形成的保护圈里。这里的人很多,有工作的,也有参观的。

  参观者是村里人的亲戚,趁着清明节回家扫墓的时间好好地关照一下鲍鱼的长势。一个经营户说,其实有投资意愿的人很多,但村民们宁愿自筹资金,实在要关照的,也只有一些近亲,“股东多话就多,管理就难,人少一些反而更好,况且也不是规模越大越好。”

  故事四:信息共享的“联合体”

  水产养殖的高风险,村民们都知道。在大规模养殖前,村干部和村里的几个“名人”先开始试验性养殖。这有点儿像注射青霉素前的“皮试”:在专家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将鱼苗养熟,记录下养殖过程和经验,然后形成“样板”。“样板”公布后,很多人参与养殖大军,互通有无的“联合体”大会由此形成。

  林金来说:“这种大会什么都谈,哪家鲍鱼死了几个、哪类饲料品质不好、如何应对外地销售价格战都会引起一番大讨论。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买船的会,大家分别说出自己的方案,然后评判哪个好,最后大家定了,一起买塑料船,集体去砍价。”

  这种大会往往还有专家的指导,每一家的经验、教训很快地与其他人共享。

  【访谈】

  三道题考问“觉醒的农民”

  比较起爆棚的信心,村里人对事业显得很低调,特别是村干部,2003年开始养鲍鱼起,一直躲避着记者,记者也没能联系到该村的领头人———村党总支书记林仙钰,但通过一些关系,记者终于联系上石城村村支书之一———林炳东。

  通过一番访谈,记者不得不承认,石城人的确不是一般的农民,而是一批“觉醒的农民”。

  怎样应对竞争

  我们已开始全面应对2006年的激烈竞争,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了竞争优势。

  我们的竞争优势就是“规模”。“规模”解决了品质、风险、信息的问题,我举例子说。

  首先是品质。我们集体请来了鲍鱼养殖方面的博士给我们做指导,我们请得起,因为分摊下去钱并不多。我们每养一只鲍鱼花的钱要比其他地方高出30%,但每只鲍鱼个头大一号,价钱、重量都上去了,还是有优势。

  其次说信息。我们有专人跑市场,带来的信息是大家共享的,哪里的鱼苗健康,哪里的需求扩张,比别人早一步知道。

  第三说推销。莆田的“南日鲍”有10多年历史了,名气不小,但我们第一批鲍鱼还未出来,就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我们在港口上竖了巨大的广告牌,还可以做许多市场推广活动,这些不是散户能做的。

  为何信任干部

  不是他们信任我们的决策,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村民们开会中取得的共识。村民信任村干部,是因为那是干部们冒风险干出来的,开始养殖鲍鱼时需要试验,这种高风险的事谁来做?是村干部发动一些大户做起来的。成功了,样板推广下去,村民们当然信。

  下一步怎么走

  我们开始养鲍鱼时就有一个规划。

  我们的起始点是海员经济,也就是村里出外的海员的高收入为村里进行了原始积累。第二步就是鲍鱼经济,也就是你们看到的现在的大规模养殖。接着是第三步,就是海洋经济,这是一个更大的远景,包括海上运输、滨海旅游等等。

  实际上,这第三步我们已经开始了,目前我们已搞来一艘3800吨级和一艘5000吨级的运输船,还有一艘5000吨级的正在计划中。我们还要搞液氮冷冻,在鲍鱼产量增大时,高档货就要靠这个才能卖出国门。这些产业,会是我们的新增长点。

  石城村·数字

  2001年3月,为了养殖鲍鱼,预防台风危害,由本村侨民投资2000万元,建设围海工程。2003年8月,围海工程———1080米的“防波堤”建成,堤内港区1328亩,据说可以保证12级台风下的鲍鱼安全。

  2003年11月,村里的“名人”拿出80万,买来鲍鱼苗500万粒、海参6万条进行试验性养殖,成功后公开成功经验,让村民们共享。

  2004年,追加投入鲍鱼苗2000万粒,形成了36家“联合体”,500多名作业人员,网箱7000口,前期投入资金7000万元,到2006年,投入资金可达亿元。

  2003年投入的鲍鱼苗成活率达72%,平均每粒8厘米,每500克8~10粒;2004年投入的鲍鱼成活率85%,最大个体4厘米。

  2004年5月,石城村的谊来公司投资600万,当年12月建成,有2座育苗房,420口育苗池,4名技术员和30名员工,预计2005年9月就可以产出1.5厘米的鲍鱼苗600万粒,可以给其他村的老鲍鱼养殖户供应安全的鱼苗了。

  石城村·解析

  石城村有点儿像一家公司,但又不是公司,按村里的说法,他们的组织结构是“公司+基地+渔户”。

  “公司”指的是外商企业谊来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渔港;“基地”指的是在渔港内建立的鲍鱼养殖基地,在考察论证和试验养殖成功后,为了避免一哄而上,公司通过各养殖户的自愿选择,合理结合,自筹资金,在公司统一规划下成立了各联合体。

  联合体就是“渔户”的结合,2003年有11个联合体,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增加到36个。

  在这种机制下,“公司”进行养殖海域的整体规划布局、生产资料购置、鱼苗苗种采购,提供管理模式与养殖技术给各联合体参考利用,并负责环保,特别是应对高温、赤潮、台风等自然灾害。

  记者手记

  风险不只是

  嘴巴上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风险”二字,石城村民并不避讳。他们会告诉记者:现在的产业还是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也会说科技开发水平总体比较低,还会谈到水产加工业滞后于养殖业发展,以及令人担忧的海洋污染。

  然而,记者发现另一方面“风险”,村民和村干部们都没有提及:上级的政府部门能不能成为他们成长的助跑者?

  记者了解到,石城村所在的莆田秀屿区自1994年开始养殖鲍鱼起,上级水产部门就一直在进行一些设想。据秀屿区水产局一位干部所言,他们“一直”在设想为整个区的鲍鱼注册一个商标,统一形象对外销售,也“一直”在考虑成立一个协会,以期引导竞争、技术指导、行业规范和资源共享。然而,这些设想十多年来仍是设想。而石城村民在第一批鲍鱼成熟之前,已开始了“石城海湾”品牌的注册之路;对于“协会”的设想,村民们已领先一步,弄出一个比行业协会更有效率的运行机构。

  石城村是一个“不听话”的角色,在上头的管理机构设想着“统一形象”时,他们已独树一帜,搞起与众不同的东西来。对于这些独树一帜的东西,区水产局一官员在谈话中,显示出的态度并不十分认同,他甚至有些惊诧于石城居然不声不响地去注册商标。

  对于这“不听话”的村落,上级部门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记者离开石城前采访了其中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大堆荣誉铜匾,而在目前的行情下,每一块铜匾往往意味着一份负担。我们不禁要想,石城村的村民和村干部们,究竟能不能沿着他们的理想之路顺利地走下去?

  这的确是一场豪赌,石城村面临着看不见的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背后的风险其实还有好多好多……对于面上的风险,石城村的人能大侃特侃,对于潜在的风险,他们究竟准备好了没有?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