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没有‘落网’”--余光中坦然回答敏感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15:19 新华网

  一首《乡愁》让无数的内地读者解读了余光中。昨日,这位享誉海峡两岸文坛半个多世纪的著名诗人、学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南京,除故地重游了中山陵外,还将于今日回到自己的母校南京大学讲演。昨天下午,在紧张的活动安排之余,余老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令人惊讶的是,几十年前在南京生活、学习的时光,在这位已经年近八旬的老人的记忆里还是那么清晰,至今谈起依然兴趣盎然。

  作品就是“自传”

  虽然在台湾生活多年,但在南京度过的青少年阶段还深深地印在余光中的心中:“当时我念的中学叫南京青年会中学,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第五中学。高三的时候,学校曾经搬到重庆半年,回来后就考上了金陵大学,在那里念了一年半。我的很多文章里都回忆了在南京的生活。上次在南大百年校庆的晚会上,我还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回忆南京生活的诗。这已经是我第四次回到故乡南京。”

  看到余先生回忆的条理如此清晰,记者不禁问道:“现在名人写自传成风,您有此打算吗?”余先生却告诉记者,自己绝对不会写自传,“如果和盘托出,就会牵涉太广”,自己实在是不希望那么多的故人牵扯进来。而且,“传记是一个很有出入的东西”。说到这儿,余光中还引用了钱钟书先生“很多自传像他传,他传像自传”的名言来表明心迹。“过于私人的东西,我不希望公布于众,留一点悬念给以后的学者去考证吧。我就用写诗当成写自传了。某种意义上说,自己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自传。”所以,他希望自己以后多写点诗、散文,多做点翻译。

  坦然回应质疑

  去年5月,学者赵稀方发表了一篇《视线之外的余光中》进行质疑,闹得文坛沸沸扬扬。一直被视为“文化偶像”的余光中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神话破灭的人物,各大媒体纷纷就余光中的历史问题乃至人格问题进行讨论、纠偏。昨日,当记者小心翼翼地和余光中谈及此事时,余光中先生却显得异常坦然。“我认为他在文章中提到的问题并不准确,他的很多结论都是根据二手资料得来,而这个二手资料的出处也就是掌握一手资料的当事人对这件事情也存在很多的误解。我已经写了回应文章加以说明。文人之间可以有争议、批评、甚至攻击,但是我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过多出现,更不希望看到有人逢人便攻击。”而在遭到攻击后,他也并不愿意“用很大篇幅去答辩,只要多做正面的事情就够了”,“不需要每逢攻击就一定反击。”

  “我没有‘落网’”

  当记者与这位称“散文是妻子、诗歌是情人”的著名作家谈起纯文学时,余光中对纯文学刊物越来越难办的现状显得非常坦然。在他看来,纯文学刊物不好办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哪怕在英国这样古典文学盛行的国度里,一本诗集能够卖出去一千册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纯文学能够保持住现有的受众我认为已经很不错了。”比如诗歌,上世纪80年代大行其道,北京的《诗刊》、成都的《星星》都能卖几十万份,“现在已经不可能有这种盛况”。

  谈及网络文学,他幽默地表示:“我没有落网”。虽然他知道现在网络上热火朝天,但他平时并不上网,所以了解并不是很多,只是通过杂志报纸等间接看过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我认为文坛出现这么多小字辈的新人是一种必然,历来如此,只不过现在的媒体比较发达。”不过作为文坛前辈,余光中还是语重心长地寄语文坛新秀,无论是那种文学形态,都要健康地发展,要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哗众取宠是长久不了的。(本报记者蒋玮 冯秋红)(责任编辑:常黎明)(来源:扬子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