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新发现108个僰人悬棺葬遗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16:28 新华网 | ||||||||
新华网成都4月8日电(李明汝、丁成杰)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的九丝城镇新近发现一处僰人悬棺集中葬地,共有悬棺108个。 僰人为我国早期少数民族,春秋时建立僰侯国,辖区在今四川省宜宾市和云南西北地区。秦汉时灭僰侯国,在宜宾设僰道县。明代时,僰人后代(亦称“僚”)在今兴文县九丝山筑城建殿,以此为中心,与周围相邻的珙县等地共数十寨遥相呼应,形成强大的部族势力
悬棺葬是僰人的一种习俗,其方法一是在悬岩石壁上平行凿洞2-3个,打入木桩,在木桩上平放棺木;二是在峭壁上凿长方形或正方形石穴,在石穴内置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天然缝穴或洞穴,置放棺木。悬棺葬在宜宾市的兴文县和珙县都比较多,其中珙县僰人悬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文县九丝城镇的柳杨沱岩壁是僰人悬棺的一处集中葬地,属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发现的僰人悬棺集中葬地,位于与之相距三、四公里的九丝城镇新建村毓秀河边的岩壁上。其葬法全部采用凿长方形或正方形石穴放置棺木。由于年代久远,棺木多已毁坏。这些悬棺遗迹经县文物管理部门查验,没有历史记载。它的发现,丰富了研究僰人历史的实物资料,也为当地开发僰族文化旅游拓展了新的空间。(完)(责任编辑:康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