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社区有精神空间才有和谐人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15:27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李公明 在前段时间由南方都市报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和谐人居”研讨活动中,有一位来自广州市委宣传部的官员认为和谐社区应关注弱势群体,这样“可使人感到公平、正义和关怀”。我觉得这个“公平、正义和关怀”的提法正是“和谐人居”题中应有之义。道理很简单:一个没有公平、正义与关怀的社区即便在表面上和谐安宁,也必然是掩盖着激烈的矛盾,
如果把目前中国城市人居的状况分为小区与非小区两大类的话,围墙和保安就成为了一种社区中的隔离鸿沟。即便应该承认从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这种小区模式是合理的、必须的,我们恐怕也无法把它看做是社会人居的和谐理想。当高档、豪华的小区与社会中下水平的非小区居住环境的距离越来越大的时候,社会整体和谐的问题就越值得关注。因为有距离就有防范,有防范就必然产生隔离的鸿沟。一个社会如果光有小区内的“和谐”,那不是真正的和谐人居。问题就回到了全社会的公共安全与和谐。 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追求正义的道德勇气、关怀他人的伦理情怀,这是实现和谐人居关系最重要的精神源泉。有的住宅小区发生了入屋劫财杀人案,这其中最令人愤怒的是被害者的邻居居然听到呼救声而不报警,平常笼罩在这片隔门相望的别墅小区中的“和谐”面纱剥落无遗。我不知道,如果在穷街闾巷,那些在平常的日子里会为了打烂一只坛坛罐罐而吵架的邻居是否也会如此冷血。 从某些公寓住宅区的设计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实现和谐人居的一种制度性可能。几年前我在温哥华住过一段时间,曾看到有些公寓楼里往往有几间房是由开发商提供作公共活动之用,也可以免费提供给住户作私人聚会之用。住户要举办一个有好几十人参加的家庭聚会须先登记,大家排好时间来使用这一公共空间。外面买来的快餐食品摆在长桌子上,有很多椅子大家可以坐下来吃饭、聊天。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基于节省的、平等的、实用的、理性的公共设计,其做法我们是否可以仿效先不说,其精神正是我们向往的和谐人居的理想。 我们的小区不是没有这种公共活动空间,而是没有这种人性化的公共设计。我们高档的俱乐部、会所,都是一味的豪华,并没有秉持一种平实、理性的服务精神。在日常生活的领域中,我认为应该营造出不同阶级、不同地位、不同收入的人都能够比较好地接受的、自然地平等相处的公共环境。 广州的许多楼盘越来越高档,一方面固然是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必然会在精神文化上对提高人的素质产生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不可忽略的是其中所具有的炫耀消费的性质。居住空间的炫耀性消费最大的特征有三点:滥用资源、经济实力的炫耀和失去生活的真实性,其结果不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自由的、质朴的交流空间,而是产生一个混杂虚荣与嫉妒、傲慢与偏见的精神世界。真正得到好处的是相互攀比的开发商——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和谐的人居既是质朴的、平等的,同时也是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而在目前我们的人居生活空间中,精神性的因素仍然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忽略。比如社区中的成员在宗教、政治、美学等方面的追求、交流都很难得到重视。别的先不说,就连社区中的公共图书馆等非商业场所都十分欠缺。克服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隔绝、冷漠,精神性的因素及其相关的公共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在社区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种精神空间,如果我们拥有的家不仅仅是财产所有权意义上的房产,而且更是包容了我们的经历、信仰、追求和精神性慰藉的家,那么我们的人居环境才会是真正和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