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城市规划出现新格局 亚运会前将建9条地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10:18 南方都市报

  广州城市设计论坛闭幕达成“麓湖共识”

  张广宁说最担心体育场馆华而不实

  历时两天的“亚运·广州城市设计论坛”昨日闭幕,一份凝结与会专家智慧的“麓湖共识”新鲜出炉。广州市规划局局长潘安表示,“麓湖共识”是此次论坛的精华成果,规
划部门将认真整理、研究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将其落实到今后的亚运规划修正过程中。

  “共识”提出,面向亚运会的阶段性城市建设目标应该与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的长远目标相结合。广州市应利用亚运会举办之契机,以亚运促发展、以发展助亚运,借此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文明品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广州亚运城市建设应为城市居民构建公众参与的平台,通过具有开放性、过程性和参与互动性特征的城市设计编制和实施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共识”还强调,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城市设计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本土规划设计师的作用,并使其成为与广州亚运城市建设相关的城市设计创作中的主体。

  本报讯 “场馆看起来漂亮但实际用不上,这是我最担心的。”前天未赶上专家演讲,昨天下午,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特地调整了安排,前来参加自由论坛。他透露,亚运会解决交通还是靠地铁,2010年广州将建成9条地铁线。

  广州运气好 发展机遇多

  张广宁首先感谢了专家们给广州举办亚运会提出的建议,并介绍了2010年前广州市准备要做几件大事。

  张广宁说,广州战略规划以及发展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坚持“东进、西联、南拓、北优”,“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这样做,”他说,迎接2001年九运会时,广州就提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的目标。2003年初,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考察广州时又明确,要把广州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2004年,广州申亚成功,又迎来一次极好的发展契机。广州人运气非常好,这些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都给了广州。当然,我们也要小心翼翼,把握机遇,珍惜机遇,推动广州市远景目标的实现,将广州建成“两个适宜”城市。

  “作为广州市市长,”张广宁说,“我经常想一个问题,亚运会肯定会拉动整个广州发展,但如何将城市建得更加美丽、更具特色,同时更加适宜人居住,建成一个‘伟大和舒适’的城市,这是所有亚运建设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张广宁表示,今年广州要完成300多个采石场的复绿工作,这是一个艰巨任务,广州市有231条河涌,多年来雨污一直没分流造成污染,现在每条都要整治。据他透露,去年老八区污水处理率达到了70%,2007年决心(老八区)达到100%,因为只有做到100%才能保住90%。

  亚运召开前 地铁九线通

  广州城市内的交通方面,张广宁表示,2010年亚运会解决交通还是靠地铁,原来计划到2010年建203公里地铁,现在准备延长到255公里,9条线。说到这里,张广宁说:“资金投入非常大。没有经济实力建设就举步维艰。我当市长天天想,如果没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关于亚运场馆,张广宁表示,场馆分布的原则是“多中心、多功能”,场馆建设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要保证将来市民能使用,要通过新区建设带动老城改造。2010年亚运会是“影响东南亚”的契机,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张广宁说,“我经常跟(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潘安局长说,我们把亚运会搞得热热闹闹,但过几年场馆就空在那里,没人去,千万不能出现类似情况,这样广州市民这一关我们就过不了。”张广宁还说:规划设计做得漂亮很重要,作品得奖也很重要,但还要充分考虑场馆的经济效益,能安排多少劳动就业,市民能否充分利用等等,他表示,最担心场馆看起来漂亮但实际用不上。

  政府“智囊团” 扩军至百人

  张广宁昨日还透露,广州市政府正在酝酿筹建更庞大的政府智囊团,建立由一百多名各界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库。

  据悉,过去广州市政府的咨询专家团只有30人,2003年以后,如何搞好政府咨询工作也一直在考虑当中。张广宁表示,筹建中的专家咨询库将吸纳超过100名的专家,分成13个类别小组,其中一组就是针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我们不经常开会。市政府想听哪个方面意见的时候,就会把对口小组的专家们请到广州来,欢迎在座各位都能加入我们的专家库”。

  市城市规划局局长潘安接受本报专访透露:

  亚运村建设由社会投资

  本报讯 在本次广州城市设计论坛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局长潘安无疑是最忙碌的人之一。作为东道主,他要接待好远道而来的嘉宾;作为一市规划负责人,他还要广纳良言,认真记录,为亚运广州,甚至百年广州设计发展思路,描绘规划蓝图。在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尽管不停地被请示汇报和各种电话打断,潘安还是就白云新城和亚运村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何看待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如何对待珠江新城的检讨等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场馆后续利用已有考虑

  记者:亚运场馆的后续利用,是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本次论坛上也屡屡被专家们提及。目前,广州市在这方面的基本原则和设想是怎样的?

  潘安:目前,广州市现有的体育场馆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亚运会比赛的要求。我们亚运体育设施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缺项补项”,比如壁球馆、自行车赛场这样的项目,亚运会有要求而我们又没有场馆的,要补建。但是,更多的是对现有场馆的改造,而这些场馆的改造也要能带动区域城市的改造。比如荔湾体育场,现在很破旧了,周边的环境也很差。我们不仅要对场馆本身进行改造,还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使周边不合理的配套设施趋于合理。这样就带动了城市改造。

  关于赛后利用的问题在改造之前就考虑到了。这包括两个含义:第一,这些场馆既然承办了亚运会,以后也要能适于其他各种比赛;第二,满足大众体育运动的要求,因为比赛毕竟不是日常行为。这就要求这些场馆除了满足标准比赛外,还要考虑到市民活动的特点。使这里成为体育文化设施,而不仅仅是比赛场地。比如越秀山游泳场,自然条件很好,但是使用效率不高。通过和自然景观结合的改造,使它成为越秀山的一个节点。我们要这样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考察。

  外环路已串起“两心四城”

  记者:“两心四城”的布局让广州拉得很开,在亚运会期间甚至以后,会否存在交通问题?

  潘安:场馆与交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在选择场馆时已经考虑到广州的特点。比如,“两心四城”的格局,实际上已经通过外环路联系起来了。我们已开始考虑利用广州现有和将要建成的交通设施。这样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才不会被动。到2010年将会有255公里地铁,这样的规模在世界上都不多见的。如此,这将会为广州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持。

  记者:关于亚运村,论坛上有专家提出要避免成为“卧城”,表示国际上有很多先例,由于与中心城区间距太远,而周边又没有配套设施,亚运村成为了一个只能睡觉的地方,导致房子大量空置。广州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潘安:这一点我们已经充分考虑到了。现在亚运村的选址还没有确定,但是不论选在何处,我们都会严格防止这一点。满足亚运村的功能只是最低要求,同时要满足城市和市场的需求。由于选址未定,这又要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选在建成区,亚运村只是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点来完善,要融进这个城市,不存在不配套的问题。另一种情况是,亚运村建在新建城区,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一定要完善配套,加强政府投入,形成区域性的良性循环。

  记者:亚运村选择何种投资形式?

  潘安:亚运村的选址还没有确定,相关的消息也要慎重。因为一旦有消息开发商可能就会一哄而上。但后来不建了,这不是坑人家吗?不过,亚运村的建设肯定是社会投资。而且是一次性投入。但是具体方式还要根据具体地址来明确。因为运动员住完后还是要还给社会。这一个大原则不会改变。

  白云新城原则不建高层

  记者:白云新城地质状况较差,在未来的建设中是否要限制高层建筑?

  潘安:在做城市规划时,会对地质状况进行勘查,如果地质不好,规划部门会提出警告。具体到白云新城来说,我们也没打算建高层。首先是出于城市整体交通压力,此地建筑量不宜太大。第二,它位于白云山风景区边缘,是比较难得的生态地块,我们想尽量保持这里的环境。还有,就是地质条件的限制,可能也不适合建高层建筑。但如果有条件的话,也不是说一栋都不建。

  记者:珠江新城的规划经过好几轮的修改检讨才最后确定,白云新城会不会也出现这种情况?

  潘安:规划不是一张纸,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的战略规划要三年检讨一次,2000年做出,明年就要做第二次检讨了。所有的规划都是如此,香港的规划要每年检讨一次。因为规划是一种预测,而预测和现实往往会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不停反思调整修改。这是必须要做的。

  作品展览 回忆老广州画出新羊城

  城市设计论坛展览免费开放,并将持续至17日

  昨天上午,广州城市设计论坛在广州市艺术博物院举办的“设计·记忆·意象”展,大批市民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老人和儿童成为参观主体。该展览在广州市艺术博物院免费向公众开放,并将持续到4月17日。

  设计展厅 成研究生课堂

  在“设计”展厅内,更多的是相关专业领域内的人士。在重大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班的同学干脆将课堂开到了展厅内。一位方姓同学告诉记者,由于事先已经在报纸上看到展览介绍,大家都很感兴趣,老师于是取消了昨天的课时,带领大家前来参观。他和他的同学都认为,专家们的作品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过,这么多专家作品能如此集中地被他们评头论足,“还是很难得的机会啦”。

  记忆展厅 引老广州热评

  相对来说,展示广州老图片的展厅的人流更多。清代的地图、1907年的广州龙舟赛、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明星、长堤上的先施公司……81岁的郭伯和77岁的唐伯对每一张图片都看得非常仔细。他们都是地道广州人,一大早就从西关赶来。郭老伯说,他几天前就在报纸上看到展出的消息,图片上展出的内容他都非常熟悉,很多场景都让他想到自己年轻时候。

  该展厅内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广州。这些图片显然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虽然素不相识,但都会自若地接上彼此的话头,聊得非常开心。偶尔也会为被烧的先施公司的修复究竟是在60年代还是70年代,争得面红耳赤。

  意象展厅 变小朋友乐园

  广州市少年宫孩子的到来一下使得展厅内活跃起来。他们纷纷趴在地上用画笔描画自己心目中的广州。

  7岁的赖亦佳小朋友说,她希望广州不再堵车,所以,她画的公路是在房顶上的,人们坐着椅子就可以去上班。5岁半的胡稼铭一边画,一边解释着,他说他知道广州要开亚运会,又有些担心地问记者“是不是只能在电视里看啊?”

  自由论坛

  发言人太多 不得不控制

  昨天下午,广州城市论坛以自由论坛的形式举行。除了建设部和广州市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外,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的学生们,数十家媒体记者也都参加了论坛。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局长潘安说,论坛不设定发言顺序,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言。

  在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专家们表现得相当踊跃,纷纷对亚运广州建言献策,既有广州如何定位发展的宏观思路,也有白云新城如何打通道路的具体细节。由于想发言的人太多,潘安甚至不得不数次打断,提醒专家们控制时间。

  城市规划

  新城开发不可四面开花

  陈晓丽(建设部总规划师):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规划设计存在两种不良心态:浮躁和粗放。广州发展到今天,要脚踏实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广州大的发展目标是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但城市结构调整必须有一个过程,新区的开发建设一定要有选择、有重点,分清轻重缓急,集中精力,切不可四面开花。更不能大家都同步上,大家一个样。城乡结合部的区域整治也应该确定一个目标,在2010年有阶段性成果。广州的旧城改造不能心急。上海出了新天地,北京有什刹海,广州也可以下定决心在旧城改造中抓一、两个试点,分析研究细致一点,深入一点,争取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模式。

  “健康广州”

  张在元(喜马拉雅空间设计总建筑师):提“亚运广州”,不如提“健康广州”,因为亚运会的主要精神是要提倡一种全民性的健康和健身,健康也是“和谐社会”的标志。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声称要建“国际大都市”,其实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国际性的城市,比如全世界只有一个广州存在。我们应该从“健康城市”的发展轨道寻求城市发展的跑道。

  编制城市文化发展规划

  郭恩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议结合这次亚运会,规划、文化或者是文物部门等能携手合作,着手编制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广州要强化市民大众的文化素质,强化软文化的环境建设,建议普遍开展“强素质树形象”的全民运动,从而进一步强化广州市的文化魅力和文化特色。

  广州特色 用竹子体现岭南特色

  曾捷(广州美国GLC设计顾问公司总设计师):要善于重新利用材料来建设临时设施,体现城市特色。比如说,竹子是广州、岭南的一大特色,亚运期间可以考虑用竹子作为一个主题搭建临时设施。记得几年前在德国一个博览会上,我看到一位香港建筑师就用竹子搭建了一座极具特色的构筑物。我觉得广州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让世界领悟到岭南建筑特色。 

  内环路桥墩连接云山珠水

  赵健(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广州是“山水城市”,但山和水离得太远了,中间隔着整个老城区和东部城区,有没有可能利用现在的条件,在“云山”跟“珠水”之间搭起一条绿色纽带呢?有,20多公里的内环高架就可以,它有成百上千个桥墩,可以种植一些攀缘植物让所有的桥墩都变绿,唤起人们对昔日广州“大榕树成荫”的回忆,化无力为有力。此外,广州还可以在遮阳上做文章,让传统岭南园林概念得到延伸。

  建筑要力戒欧陆风

  郭恩章:今后广州市的城市建设应该力戒再刮欧陆风,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在新城区的建设中。 

  广州要伟大也要舒适

  张在元:不能老看经济指标,要看到城市的文化沉淀有哪些。广州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最前面,但是具有广州文化沉淀特色和魅力的经典在哪里?我们在强调市场和商业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文化沉淀的积累。

  伟大与舒适是城市的两个侧面。城市的第一功能是满足市民的基本生存和有品质生活的需求。可是有的城市过于强调了伟大,忽视了舒适;过分把注意力放在所谓的标志性建筑上面,而忽视了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整体品质的改造。广州应该更多地考虑跟城市舒适有关的方面。

  白云新城 建设文化广交会

  张在元:广州有很多商业中心,就是缺乏一个文化中心。所以我想,有没有可能在白云新城建一个广州文化博物社区,后人可以通过它了解北伐战争、鸦片战争和黄埔军校。也可以在这里举行岭南的文化节,弘扬岭南文化,体现岭南的生活风俗和生活方式。广州有商业的广交会,能否也设立可以有这种“文化的交流会”?我认为,白云新城可以在地方城市文化主题上作一些思考。

  人工建设+自然山体

  韩冬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白云新城有很重要的区位特色,一边是城市人工建设的状态,我们可以定位为“灰”,一边是自然山体,这是“绿”,这一带呈现的是很明显的“灰绿”特征。因此它不太适宜单块状形态,而应就像两把梳子,过渡带相互对接,从自然元素过渡到人工元素,这样更能够凸现广州本身的山水格局。 

  可保留部分旧机场建筑

  张楠(中南大学教授):我不是广州人,但我对广州白云机场有着非常深刻的情感。它是很多人对广州的第一印象,而且在机场里也发生过很多故事。现在白云机场搬了,我们可以在白云新城保留一些旧机场的建筑,营造一个故事,唤起人们的情感,然后再把我们要新建设的内容融入到这个事件里面。

  珠江新城 中央公园要打破壁垒

  曾捷:珠江新城的格局已经基本上定下来了,现在的问题就是说怎么样把一栋栋的建筑放上去。我觉得建完后,中央公园的空地可能会有点压迫。我认为,应该打破这种围壁的感觉。具体的做法是用多层次绿化来解决,这样的话可能空间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绿化立体化能够缓解压迫感。

  城市轴线要适当模糊 

  郭恩章:总是觉得珠江新城的轴线太强烈,建议在城市轴线实施建设过程中考虑适当加以模糊化、弱化。比如在轴线两侧不对称布置元素,在轴线上尽量多种树,强化绿地率,吸纳更多的人休闲娱乐,创造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