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社区中矫正扭曲的心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05:02 中国青年报

  社区的矫正工作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未成年人需要学校、邻居、朋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4月6日上午11时,小王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基层科办公室,和这里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打着招呼。他个子挺高,衣着整洁、时尚,帅气的脸庞上漾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这一切,让记者始终无法把他和曾因抢劫罪入狱3年零5个月这样的事实联系起来。

  小王今年23岁,是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名监内服刑期满释放人员。由于还需在监外执行1年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出狱后,朝阳区司法局正式接管了他的社区矫正工作。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社区矫正比传统劳教方式更人性化。但刚出狱时,小王听说的却不是这样。“快出来的时候,听里面的人说社区矫正特别可怕,老得去作报告,思想汇报一写就是10多页,每星期至少一次。除了是在外边,其他的和在监狱里没什么区别。”一听说出去还有这样繁闷的社区矫正,小王本能地产生了抵触情绪,“我总觉得,这样折腾,街坊四邻就全知道了。”小王告诉记者,自己的自尊心很容易被周围人鄙夷的眼神伤害。

  直到真正地过上了这种社区矫正生活,小王才发现,事实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可怕。

  由于拆迁,几年前小王全家搬到了朝阳区,而他的老师、朋友、亲戚大都生活在东城区。按照矫正条例的规定,小王只要出了朝阳区就得向负责指导他的干警汇报。对这种“出区汇报”制度,小王很不满:“我不能整天在家数手指头玩吧?我去趟‘稻香村’也得汇报一下,这也太‘那个’了吧。”

  当他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干警时,干警笑呵呵地对他说,其实制度也可以灵活一些的。之所以这样要求,主要是想控制他不要和原来认识的不良青年再接触。

  小王告诉记者,自打出来以后,干警们就主动帮助他找工作、联系学校上课。朝阳区司法局基层科的张静副科长介绍说:“刚出狱的矫正对象如果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思想肯定不稳定。首先从生活上帮助他们安定下来是社区矫正的主要任务之一。”

  这种抵触情绪的彻底消除,是在小王参加完一次社区组织的到“北京松堂关怀医院”(老年人临终关怀医院)慰问活动之后。

  刚开始,小王很拘谨,也不说话。倒是一名老人主动把他拉到身边坐下,关切地跟他聊着家常。过了一会儿,老人望着窗外的阳光说:“你能推我出去晒晒太阳吗?”

  一路上,小王推着轮椅与老人边散步边聊天。老人从挂在轮椅的口袋中掏出两只纸鹤,送给了他,说它们能带来好运。“那一刻,我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暖和关怀。”“中午,我说给他们画像,这些老人都高兴得像小孩一样,笑得合不拢嘴。”回忆起那天的事,小王滔滔不绝,“老人们从始至终都在笑,他们说,要把自己最开心的样子留下来。”

  活着的时候一定要快乐,因为下一刻你可能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这是老人们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也是让小王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他对记者说:“他们这些马上要离开世界的老人都能看得开,我还有这么长的路要走,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由于小时候学过画画的缘故,小王的绘画特长很快就被细心的干警们发现了。最近,司法局又主动找到他,希望与他合作出版一本以漫画形式介绍社区矫正的书。

  至此,小王已经完全接受了社区矫正这种形式,也和司法所的干警们成了朋友。

  让小王感激不尽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并不是居高临下地“使唤”他,强制他进行公益劳动,而是让他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有一次,居委会主任让小王帮忙写一个宣传海报,当时他正在补习班上课赶不回来。正要说抱歉,没想到主任却反过来劝他:“咳,我这个是次要的,不能耽误了你的正经事。”

  小王是幸运的,他的绘画特长和积极的心态帮助他成功地适应了出狱后的生活。但是有特长的人毕竟是少数,那些没有特长可以谋生的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朝阳区司法局基层科的张静副科长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材料,这是朝阳区司法局2004年年底做的一项针对辖区内346名实有服刑人员的调查。调查显示,18岁以下的服刑人员为25人,19~25岁的有33人,26岁以上的服刑人员有288人。值得注意的是,因抢劫罪或盗窃罪服刑的人中,青少年占了大多数。张静告诉记者,虽然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从矫正效果来看,比起成年人,未成年人家庭责任感不强,又正值青春叛逆期,往往更难矫正。

  同时,朝阳区辖区范围较大,需要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又多,造成了一部分社区警力不足。某社区有25个矫正对象,但是只有3名干警。“司法所的干警要负责解决社区内25个矫正对象的就业、生活、医疗和心理辅导等很多问题,有时候,每人每个月谈一次话都难以保证。”张静无奈地说。

  为了了解更多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状况,记者4月6日下午又来到海淀区司法局基层科。据王莉副科长介绍,海淀区是北京市批准的第三批实行社区矫正的试点区。他们根据已有的社区矫正经验和教训,和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签订了志愿者活动协议,让被判缓刑的未成年人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公益劳动。“这种形式很好地保护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家长们也都很认同。”王莉热情地介绍说。

  记者发现,无论是对于参加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还是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来说,隐私,都是他们无比看重的。记者通过王莉联系到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小西(化名),却被他的父亲拒绝了。这位父亲一再强调:“我也非常希望他多参加公益活动,但是我不希望他的事情让很多人知道。这个派出所也知道,那个派出所也知道,孩子还怎么生活啊!现在的压力已经不小了,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好。”

  王莉也谈到,第一次见到小西父子时,就对他父亲眼中深切的焦虑印象颇深。“不过,小西倒是挺开朗的,临走的时候还笑嘻嘻地跟我们打招呼:‘嘿,我走了啊。’”。王莉回忆,在志愿者活动的照片中,小西总是笑得很开心,看不出以前的经历带给他的阴影。“我们的矫正工作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未成年人需要学校、邻居、朋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王莉这样说。本版漫画由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小王画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通过心理辅导、思想教育和公益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主要针对被司法部门批准缓刑、保外就医、剥权、假释和监外管制等情况的服刑人员,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刑罚形式。

  社区矫正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有数据显示,目前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美国等国的社区矫正罪犯人数已经达到全部判决罪犯数的70%~80%,韩国、俄罗斯也达到45%左右。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达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上海等省市随后展开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作者:本报记者 成梅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