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铜行胡同的奉锣曾响遍全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05:44 时代商报

  “寻访沈阳老街巷”系列报道之二

  铜行胡同的奉锣曾响遍全国

  你知道中街附近曾有条蜚声全国的小胡同吗?它就是沈阳名牌奉锣的诞生地铜行胡同。虽然随着城市改造它已永远地消失了,但它的故事却耐人寻味。昨日记者几经周折寻访了
曾在此生活工作过的历史见证人沈中山,听他讲述了当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前世今生昔日热闹铜市今日停车场

  铜行胡同,现位于沈阳故宫身后。从中心庙往北延伸直通到中街,长约50米左右,南宽北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中街,一打听铜行胡同,老户们还都记忆犹新。在街边修自行车的张大爷打小就住在中街附近。他说,铜行胡同就在故宫身后(今中央路二段铜行里),过去那里是铜市,专门制作、买卖铜锡器皿,路不宽,门市却一家挨一家的,十分热闹。像衣钩、香炉、蜡台及特制的铜火锅、水壶、乐器等都能在那儿买到。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这条胡同在内的一大片小平房都动迁建成了大商场(现在的兴隆大家庭)。

  如今的铜行胡同的位置大约就是兴隆大家庭东侧用于停车的小胡同。百余年前的土路面早已被干净的柏油路所取代。不足10米宽的路面辟成了一个停放自行车的停车场。

  孤本求索奉锣绝活敲出沈阳名牌

  那么,一个普通的制造铜器的小市场,何以建在皇城根下呢?史载,清初,皇太极为壮帝威,下令把制作铜器的作坊均设置在城内中心,铁器生产作坊则安置在古城四周,以示“铜心”“铁胆”之意。因此,铜行才坐落在皇城之下。当时,那里的买卖很兴盛,胡同内专门卖铜的铺子及制作铜器的作坊有十余家。

  虽铜器众多,唯奉锣以其音色纯正、工艺精湛驰名全国,因产自沈阳,故称奉锣。首创人堵全山(1888-1970),人称老堵头。他原籍河北省抚宁县,17岁来沈阳中街铜行胡同的富发成响铜铺学做铜器手艺。当时富发成响铜铺的产品音色不佳,滞销于市,面临倒闭。堵全山倾力顶下铺子,苦心钻研苏锣、京镲的工艺,于1914年研制出了声音清脆、调门很高的“小光锣”。奉锣出现后,就连全国贩卖响铜器的商号,如天津的永福庆合、北京的广信号、上海的老鸣斋均纷纷来沈订货,自此,奉锣打出了享誉全国的沈阳名牌。

  发现之旅一段传说讲述一代旧情

  奉锣虽好,但会做的人当时仅老堵头一人。在铜行胡同里,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堵师傅定音只一锤,防徒弟偷艺如防贼。绝招丢了怎么办?搭上个姑娘少是非。”

  传说,当时铜行胡同里的手艺人都是世代单传,且传男不传女。为防止别人偷学了自己的手艺,老堵头每次做锣时都会留一手,把定音这最后一道重要工序,悄悄挪到隐蔽的小屋里自己做。不过,即使这样,他的手艺还是被一个勤快的小徒弟偷偷学了去。于是,发现手艺露了底的老堵头就将自己惟一的女儿嫁给了这个小徒弟。

  据曾在沈阳解放之初与老堵头共过事的沈中山老人讲,老堵头确实只有一个女儿,但其女婿并非是做锣的小徒弟,而是南开大学的高才生。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老堵头奉锣的手艺就不再是秘密了。曾在老堵头店里学过徒的李金、张瑞都成了沈阳乐器厂有名的工匠。而“堵师傅定音只一锤”的说法也有些夸张,其实当时堵师傅的锣制得好,关键是紫铜与云锡的比例掌握得好,定音锣心的大小薄厚到位,其锣心直径只有60-80厘米,最薄处要打到0.56毫米厚,跟一张纸差不多厚,如果一般的手艺人不小心,这么薄的锣一锤就得打破。

  时代商报记者马薇

  沈阳有多少街巷?

  据20世纪90年代初统计,沈阳市命名2541条街巷,其中有1010条称街路,有1531条称巷(胡同),其中数字巷625条,文字巷906条。这906条胡同的文化可谓色彩缤纷,包罗万象,有以官署王府命名的,有以人物姓氏命名的,有以宫观寺庙命名的,也有以商贾行事、风物轶事命名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