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民工社会保障(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09:2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在我国20余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中,专家学者多次提出要兼顾效益与公平这一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建议,但在实践中并未真正引起有关部门的真正重视。农民工被欠薪、文化生活贫乏、社会保障无着三大问题导致农民工权益的缺失,将会影响城市的建设及社会的稳定。 今天,我们把关注农民工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篇《关注农民工社会保障》刊出,以尽媒体的微薄之力。——编辑手记 据统计,全国目前有2.5亿农民工,拥有养老保险的不超过3000万人,拥有工伤、医疗保险的更是微乎其微。 走进城市的农民工虽然以青壮年为主,但生病受伤在所难免。调查显示,因经济原因,60%的农民工生病以后不会花钱去看病。 今年3月27日19时,南方的傍晚依然透亮。在广西南宁市明秀西街,三名来自钦州市灵山县太平镇的农民工仍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着。忽然,竹子搭建的脚手架轰然倒塌,三人重重地摔在地上。 45岁的黄成秀在这次事故中受伤最重,右股骨中上段斜型骨折,右髋骨粉碎性骨折。和他同时坠落的黄成钦、黄成显伤势轻些,黄成钦双脚肿胀得非常厉害,黄成显腰部及右脚扭伤。 出人意料的是三位伤者面对记者竟异口同声地说:“没什么,没什么!”在记者一再追问下,他们最终说出心中的忧虑:“住院治疗费用太高,如果工头不出钱,我们根本付不起,还不如回家采草药来敷敷。” 听到事故消息后,南宁市安监局和城区建设局的有关负责人马上赶到医院,在他们的劝导下三名农民工才勉强同意住院,但浑身是伤的他们却不愿意换上病号服,一再借口说在医院没人照料还不如在家里好。 南宁市安监局的崔科长说:“许多农民工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又没签劳动合同,也不懂什么工伤、医疗保险,出了事情总是与工头私下解决。当他们一旦拿不到钱,吃亏的还是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农民工。” 2004年2月1日中午,一台粉碎机将从黑龙江到南宁一家肥料厂务工的农民工李国胜双手打成多处粉碎性骨折,使其终身残疾。李国胜在南宁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提出劳动仲裁申请。此后,案件因老板故意不领取工伤认定书,有关方面因工伤认定书未送达而中止审理……目前,李国胜没拿到一分钱。而医生叮嘱半年内要取出的钢板、钢钉,至今还留在他的手臂里。 长期以来,提起农民工社会保险,往往没能引起社会足够重视。在许多人眼里,土地才是农民工最大的保障。但据有关机构调查,33%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有过失业的经历,失业期间,多数是靠自己积蓄度日,只有14%的农民工回家重新务农。走进城市的农民工虽然以青壮年为主,但生病受伤在所难免。调查显示,因经济原因,60%的农民工生病以后不会花钱去看病。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组成。近几年,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抓“扩面”,但进展并不顺利。在广东、浙江等地甚至出现过大批农民工要求退保的现象。 3月29日,记者在广西劳动力市场采访时,一位开米粉店的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社保账”:他一般雇用一名农民工的开支为包食宿每月工资500元,如果把五项保险全上了会多支出200余元。如果这样,农民工就不存在低廉的成本优势,他宁肯雇用下岗职工。 一些地方当政者为凸显政绩,不惜以不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不实行最低工资保障、不建立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手段,来“提高地方的竞争力”。 养老保险是社保当中重要的险种。当前,全国2.5亿农民工中拥有养老保险的不超过3000万人。试想几十年后,此时正值青壮年的农民工已年老体衰,耕不了田或无田可耕,他们将以什么养老? 今年两会期间,一份提案备受关注———实现农民工老有所养。这个提案来自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陈万志,这一提案的主要依据是一份约一万三千字的报告———《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由重庆市政协委员、綦江县政协副主席、民营企业家冯秀乾全额出资,民盟重庆市委调研室和綦江县政协联合组成的调查组历时5个半月,先后奔赴川、渝、黔等农民工输出地及浙、苏、闽、粤等农民工输入地调研,获得了较为翔实的资料。 《调查》揭示的现状触目惊心。冯秀乾把农民工养老保险的问题比喻为“窗户”,很多人都看到了这扇窗户,只是我打开了它。 《调查》结果表明:80%的企业主不赞成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农民工83.2%不愿意买养老保险,90%以上根本就没买。 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按照国家规定应是员工个人自缴一小部分,企业为员工缴一大部分。但《调查》却显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没有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而员工们也放弃了这个应有的权利。一些地区只是在劳动部门的督促下,企业才为部分员工缴纳了养老保险费。在广东省湛江市,参保企业职工个人缴费8%,单位缴费最少的18%,最高的达到26%。如果再加上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缴费总比例要超过工资总额的40%。在福建省,企业的各种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也超过40%。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参保不参保将直接影响其“生产成本”。对农民工来说,由于养老保险金的地区转移存在困难,许多参加养老保险的外来工在离开打工城市时宁可选择退保。 冯秀乾认为,现阶段实行的养老保险基金区域统筹政策,与农民工跨省区流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农民工即使参保也很难享受老有所养的待遇,这是他们消极对待养老保险的主要原因。企业主为降成本消极作梗,农民工血汗钱来之不易,在没尝到养老保险甜头之前,绝大多数农民工认为保不保无所谓,有些人即使保了也提出退保要钱。 去年,浙江省总工会搞了一份《浙江省外来工权益问题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浙江私营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虽已达到20%,但并不包括大量小企业、个体户和建筑施工企业。私营企业为员工办理保险也是有选择性的,往往选择为亲戚、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销售人员投保。这份“报告”还认为,外来工参加工伤、医疗、失业保险的比例比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还要低。 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地方当政者为凸显政绩,不惜以不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不实行最低工资保障、不建立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手段,以“提高地方的竞争力”来“改善投资环境”。 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下,社保在农民工眼里变成了一种折腾,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国家政策规定:职工累计缴费15年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而现实是,农民工要跨越“累计缴费15年”这道门槛却绝非易事。 农民外出打工有两个特点:短暂性和流动性。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跨省区流动的占72.8%,务工3年换过两个以上单位的占67.2%,有的一年就换两三个单位。而国家政策规定:职工累计缴费15年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而现实是,农民工要跨越“累计缴费15年”这道门槛却绝非易事。 由于国家尚未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如果农民工要异地转移保险金,则只能转移个人账户部分,企业和社会统筹部分大都不能转移,而输出地也没有接受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措施。这就意味着农民工即使在辗转各地务工期间按规定缴费,晚年同样与养老保险无缘。 此外,国家政策虽然规定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保留养老保险关系,但重新续保比较困难,于是养老保险政策在许多地区执行中“走了样”,成了“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退保”。大多数企业把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直接发给员工,导致国家建立的强制性养老保障制度形同虚设。 綦江县农妇李群2003年春节后先在广东中山一家灯丝厂干了两个月,没有买养老保险。后来她又到广州番禺一家玻璃厂打工,每月工资约400元,厂里强制要求每个工人每月交70元的养老保险费,但李群离厂时厂方把这笔钱又返还给了她。 实际上,领走“养老保险”的打工者无法享受社会保障,他们只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钱”,领了不久就花得一干二净。在过了打工的“黄金年龄“后,他们多数又回到农村,重新操起锄头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愿回乡的农民工则滞留在城里,成为无固定收入和无固定居所的人群,部分人甚至会成为威胁社会治安和生活秩序的不稳定因素。李群的打工经历,其实就是亿万农民工的写照。 冯秀乾的《调查》还发现,依现行政策缴纳养老保险是以当地职工年人均工资为基数,这给农民工缴费造成较大负担。目前即使在西部一些省市,职工年均工资也大大高于农民工的实际收入,70%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在千元以下,维持城市生活已捉襟见肘,缴纳养老保险缴费更是难以承受的负担。90%以上农民工根本就没能力购买养老保险。 《调查》还揭示,多数地方政府要求农民工买养老保险,主要是为了弥补现在的社保支付不足。如江苏省丹阳市,现有城市人口的养老保险有很大缺口,国有企业转制职工的保障也严重不足,因而收取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金,用来支付当前的不足。 2004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一次会议上透露:目前,中国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空账”已超过6000亿,并以每年1000亿的规模在扩大。这就造成了现实中农民工养老保险推进不力的两大瓶颈。首先是企业主的心态,花钱买保险会增加生产成本;其次是农民工普遍对买养老保险不感兴趣,即使买了保险仍然很难享受到,“交了也白交”。 要想靠企业主的良知来推行养老保险是不现实的,因为有80%的企业主不赞成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必须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 冯秀乾认为,长久以来,土地零星分属于成千上万的农民,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最大障碍。只有改革目前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让进城务工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大胆放弃土地承包权,促使土地适度集中,才能保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 针对当前的政策缺陷,冯秀乾强烈呼吁尽快实行全国统筹,建立方便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跨省区转移机制,这样才能解除农民工和企业“交了白交”的担心。如果是全国统筹,按西部比较低的标准,一个农民工每月企业和个人能有180元缴养老保险,全国2.5亿农民工,一年就有5000亿元,到10年后农民工返乡高潮时达5万亿元,加上利息、补贴,国家支付农民工养老保险金没有问题。 在冯秀乾的理想蓝图中,社会保险机构应脱离地方,建立像人民银行那样全国垂直领导的统一机构,这样才能减少地方政府的干扰,全国按统一的政策搞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不再需要经历“退保”、“参保”等繁琐的程序,只需随身携带一张保险卡,不论迁移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凭卡缴纳养老保险费及领取养老保险金。 在两会上递交提案的陈万志认为,“要想靠企业主的良知来推行养老保险是不现实的,因为有80%的企业主不赞成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必须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周庆行分析,现今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险,基本上是现收现支,即“挖东墙补西墙”。这是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一个制度缺陷,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存在了20年,直接导致“一城两制、一企两制”,而在社会福利上又往往优先考虑城市人口,必须对具有某种经济待遇和社会福利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农民工才能真正享受到养老保险。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认为,现行的社会保险激不起农民工的兴趣,关键是现行制度没有达计到足以让农民工信任的程度。比如说流动性的问题,当前确实做不到全国联网,但先记录在案是可以的。农民工都有身份证,他们在哪个地方参加了养老保险可以先予以记录作为凭证。政府应当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承诺:农民工缴纳的“养命钱”会专款专用,到了退休年龄将其应享的权益延续计算,可以按月领到。在欧盟,劳动者先后在不同的国家就业,他们的养老保险就是以类似的方法进行衔接的。所以说:这种方法应该是可行的。 短评: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 过河卒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低,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滞后。目前,只有很小一部分农民工有一至两项非均衡的、水平极低的社会保障。其中社会保险各险种的参保率都在10%以下,其余75.2%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 再一点就是,某些地区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做了一定的规范,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政策执行和实施效果不佳。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这种滞后现状,会导致一系列的隐患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是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农民工绝大部分处于中低层职业,还面临着失业风险,所以在陷入生活困境时容易铤而走险,从而积蕴社会不安定因素;其次,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目前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已推进到逐步将城市户口各类劳动者涵盖于其中,是否能进一步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包括进来,关系到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能否最终形成;再次,不利于推进我国城乡社会结构的转型。进城农民工如不能为相应的城镇社会保障所吸收,就将长期处于流动状态,由此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第四,不利于推进城乡居民平等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第五,不符合市场分配的基本原理。农民工在市场初次分配中只能获得较小的份额,在再分配中应得到适当补偿,但再分配却基本将农民工排除在外,尤其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没有被考虑。 所以说,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其政治意义在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在覆盖城市居民同时要为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提供应有的保障。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是政府着眼长远的要求。如果因农民工的流动性与劳动关系不稳定而不考虑这个问题,那么今后再解决比现在解决成本要大得多。 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其经济意义在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有利于引导农民工放弃兼业型转移、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从而可以改善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必须建立一个不分所有制、不分用工形式、涵盖所有劳动者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建立可以提高农民工抗风险能力,降低预防性储蓄、促进消费,对于拉动内需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有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以及企业的发展与长期利益最大化。 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其社会意义在于:发展农民工社会保障事业有利于增进社会的整合与稳定,是社会顺利转型的客观需要,是城市化战略推进的需要。合理解决我国城市化的难题,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衔接,要给农民工相应的社会保险;农民工得失悬殊、进退两难的处境使社会主义公平机制没有得到应有体现,亟待为其建立相应社会保障机制,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也是新时期社会反贫困的重要举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