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佗城考古前宜缓建旅游设施(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16:13 金羊网-羊城晚报
  省文史馆专家考察组就相关问题向省政府提出保护开发建议

  本报记者 樊克宁 纪映云

  “你们一定要先作考古勘探,再考虑旅游设施的动土问题,说不定赵佗故居的遗址就在越王井附近地下。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毁了!”这句话,考古专家曾骐教授反复说了多遍,广东龙川县文化局局长王洪涛也反复说:“放心,我们一定尽快去请考古勘探队。”

  龙川县佗城要打造南越王赵佗的历史文化品牌,搞千年古镇旅游开发。为让保护和开发都做到点子上,广东省文史馆近期组成佗城历史文化专家考察组,前往实地展开调研活动。

  广州与佗城的相同之妙

  佗城是古龙川县城所在地,南越王赵佗尚未称王之前,曾是这里的首任县令。如果仅仅从公路边的水泥建筑看去,甚至不能令人相信这里有一座2219年历史的古城。好在有县文化局干部带路,一行人进入古城腹地,在一片片豁然开朗的空旷地带和老街上,越王井、南越王庙、古城墙、学宫、学棚、六角亭、古民居群……千年古城深藏不露的文化底气才一一展现出来。

  佗城之“古”,与广州城历2000余年不变城址有大致相同之妙———虽然现在的龙川县城已经搬到数公里之外的老隆镇,但迁移的历史仅为56年,2000余年来,无论古龙川县的行政归宿如何变动,县城的位置都一直在佗城。文化局干部特意带记者去察看佗城镇政府所在地,那里正是当年赵佗县衙所在,从那时直到民国末年,这块风水宝地一直是龙川县的行政心脏。

  图:建于康熙七年的学宫现存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本栏照片均为本报记者何奔摄)

  越王井一带尽快开展考古

  考古学专家、中山大学教授曾骐在本文开篇时说的那番话,就是在越王井旁边说的。

  根据文献记述,此井已有2000多岁。文史馆一行人到来的时候,越王井一带正在作大面积拆迁,以开阔古遗址视野。文化局干部介绍说,与越王井相呼应,这一带将修建古色古香的茶楼,届时人们可以边品茶,边发怀古之幽思。曾骐教授闻此言即作提醒:“按照古人生活习惯,有井水的地方,周边往往有重要的房屋建筑,很可能赵佗故居也在附近。因此建茶楼之前,必须先作考古发掘,看看地下有没有古遗址,如果确有发现,那就是件了不得的事情。”

  现在的越王井,用红砂岩石筑起了半人高的井台,曾骐教授感到情况不对,遂翻出越王井的历史图片。图片上,老井于唐代修整时的形态并无半人高井台,井沿与地面基本持平。随行的文化局干部告诉他,越王井于1997年又曾重修过,当时人们保护文物的热情很高,但是对文物保护的知识缺乏了解,仅仅从美观和安全因素考虑问题,新筑了高大的井台。曾骐教授仔细察看了井的情况,发现老井台虽被压在新井台之下,但原物形状并无破坏,为此多少感到欣慰。
佗城考古前宜缓建旅游设施(组图)
图:越王庙古朴庄严。

  不乱修文物也是一种保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龙川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已有很大提高。

  文化局干部告诉记者,在越王井拆迁工地现场,就在当天上午,县文化馆会同其他职能部门有过一次紧急会商。原来,他们正在讨论拆迁方法———如果使用大型机械拆迁,可以加快速度;但是,文化局干部却坚持要人工拆迁,原因是可以完整保留旧砖瓦,留作今后维修古建筑时使用。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宁可放慢工程速度,也要保留旧砖瓦。“这样虽然给工作带来更多困难,但是旧东西都是宝,花多少钱都不能买到的宝!”县文化局的王洪涛局长说。

  当地文物干部带队考察佗城学宫时,特别提请大家注意观察学宫内高大的圆木柱。8根支撑大殿的大柱全部都用金属支架加固了,前廊的6条横梁也用支架托起。王洪涛说:“保住学宫不倒,在我来说就算完成了保护任务。”见记者有疑问,他解释说:“我们现在穷,没有条件做更高水平的维修,所以宁肯不动,不乱修也是保护。把越王井、学棚、越王庙好好地保下来,留着给子孙后代有条件时再修,这就算是对得住后人了。”
佗城考古前宜缓建旅游设施(组图)
图:骆屋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专家建议寻找赵佗汉城墙

  省文史馆通过组织考察活动,完成了调研报告,并向省政府提出建议———

  建议寻找沉睡于地下的800米汉城墙。据文献记载,赵佗时代的城墙有图位,但无地面遗迹。专家们建议选择有秦、宋城墙重叠处进行钻探试掘,在没经考古勘探证实之前,不适宜在佗城保护区域内再造“秦城”,建设“文化广场”更无必要。

  建议参照广州出土的越王井维修佗城的越王井。佗城越王井是当地仅存的极重要的赵佗时期文物,唐代和现代都重修过,但没人知道重修前的形态是怎样的。广州南越国宫署殿侧出土的越王井则较好地保存了汉井原貌,极具参考价值。

  建议在越王井一带进行考古钻探,若发现秦代居住遗迹,可与古井组成完美整体,彰显越王井的文物价值。

  建议通过政府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宗祠的整修,营造一条集后人寻根、文人采风、旅人寻俗、商人营销为一体的“百姓街”。现佗城存138个姓氏,保存较好的宗祠有38个,大多数都集中在“百姓街”上。

  专家们还就学宫、学棚等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系列建议,并建议省财政加大对佗城名城保护开发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晓航/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