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售新政盘整经销网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18:07 法制早报 | ||||||||
制造商随意“挑肥拣瘦”经销商话语权受限国产车可能失去生存空间 □本报记者夏春春发自北京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经销商必须取得厂家授权才能进行汽车销售。这样话语权就从经销商手里 转到了制造商手里
4月1日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目前,市场上有93%的经销商没有拿到厂家的正式授权,虽然还有6个月的时间缓冲,但是汽车经销商们的洗牌时 间已经到了。很多担心自己拿不到汽车厂家授权的经销商们怨气冲天,——按照该实施办法的规定,如果在10月1日之前没 有拿到任何品牌的授权的话,他们就只有改行了。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吹风”,该办法也许会淘汰一部分资质确实不够的经销商,但前景没有那么悲观。 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法制早报》记者:“只是媒体炒作得比较厉害,我们这儿其实反应没有那么大 。”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信息中心经理郭勇则向《法制早报》记者表示:“我们市场大部分经销商都获得了授权,对 业务暂时没有太大影响。其实这个办法也没有很硬性规定要怎样,实际原则的东西还是要市场来决定,如果汽车卖的好,厂商 肯定会抬高授权经销商门槛,选择最好的经销商来卖车;如果厂商着急打开销路,那么他肯定会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帮他售车, 那就可能降低标准。所以我还是相信市场的调节能力。” 制造商可以 “挑肥拣瘦”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非常欢迎这一汽车新政。 他认为,以前汽车经销商的门槛太低了,只要有钱就可以进来,现在是该进行优胜劣汰的时候了,没有实力提供配套 服务的经销商就应该被淘汰,甚至能力不强的汽车生产商也应该被淘汰,《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初衷应该在于此。但是 贾新光同时承认,这个办法有一个问题就是厂家的意见占上风,经销商的权益难以保证,“这一点可能是引起经销商们反感的 一个最大原因”。 山东泛华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存民向《法制早报》记者表示:“以前什么牌子的车赚钱,我就去卖那个牌子,如果 厂家想授权给我卖,我还不一定干呢,我得考虑品牌受欢迎程度和利润等很多因素。但是现在不同了,如果这个牌子的车很赚 钱,但厂家不授权给我,我还是卖不了。”不过,现在陈存民先生有丰田车的授权垫底,并不着急。 “并不是担心拿不到品牌授权,而是话语权在这个实施管理办法中从经销商手里转到了汽车生产商手里,经销商们还 不太习惯”。获得进口改装奔驰车Carlsson授权的福邦中国销售经理马荣亮坦言,此前,经营国产车的经销商们习惯 了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比如可以自主降价促销等,现在对新办法一时难以适应。 作为一家进口车生产厂商授权的公司,福邦感觉到的压力要小一些,因为福邦的授权公司是一家德国公司,他们的销 售模式跟此次的销售管理办法非常接近,所以也更加适应。 “据我所知,目前确实有相当一批人可能没有实力拿到授权,因为按照市场定位,每个品牌的车对经销商的要求会不 一样,可能对经销商的店面面积、设施的配套都有自己的要求。”马荣亮说。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汽车生产 厂商虽然不得干预自己授权经销商的设施配套和经营活动,但是由于选择权在厂商手里,所以经销商面临一个被“挑肥拣瘦” 的局面。 “当然,很多人还在等,因为这个办法的细则还没有出来,执行得严不严格是大家还抱有很大希望的原因。” 国产车可能会 失去生存空间 然而,新政策对汽车制造商也不完全是“利好”消息。 对于民营国产车的品牌销售,不少人抱有比较悲观的看法,因为像奇瑞、吉利等品牌车绝大部分都是低端产品,很多 利润不过几百块钱,如果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恐怕支撑不起。虽然品牌专营的销售模式经过成熟的欧美汽车市场 的考验,但是移植到中国是否符合国情,令很多人疑惑。 国外汽车制造商几乎都是有上百年历史的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而且经过多年发展,自然有能力搭建非常完善的销售网 络。但是只有短暂历史的国产汽车制造商,则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这样的网络,这样它们有可能慢慢失去生存空间。而我 国的汽车生产、销售可能就会被外国公司占领,这应该也不是商务部所愿意看到的。 一位与商务部市场司有不少交流的汽车界人士透露,即使是出细则,商务部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中所确 立的原则应该是不会变了,因为这个办法的出台已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论证。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暴利时代已经过去,汽车业亟需规范、整顿。《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能增强汽车品牌 销售商的服务意识,避免他们相互推诿,并实现责任追溯,从而使汽车终端市场更规范,最终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