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经济半小时:圆明园灌木遭人为破坏调查(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00:31 央视《经济半小时》

  记者:圆明园防渗工程在开工之前,有没有经过市建委的审批?

  北京市建委办公室副主任赵继林: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不属于市建委的管辖范围。

  记者:为什么呢?

  赵继林:圆明园这个工程属于河湖水道的工程,应该归水务部门管。

  随后,记者又来到北京市水务局了解情况。北京市水务局负责宣传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是由海淀区水务局直接负责的,市水务局不愿就此表态。于是记者又来到海淀区水务局,找到了该局工程计划科科长韩文龙。

  海淀区水务局工程计划科科长韩文龙说,我们也是后期了解到的情况,市里要求区里,区里要求区水务局对这个问题组织专家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我不太清楚,我有事先走了,结果肯定是有同意有反对。

  市、区两级水务部门都表示他们不知情。但是记者了解到,参与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两家施工单位,一家叫京水公司,曾经是北京市水务局的下属公司,另一家叫北京市海淀区水利水电工程公司,曾经是海淀区水务局的下属公司。事实上,这两家公司并不是第一次拿到圆明园的工程。在圆明园管理处的官方网站“圆明园大事记”中,2003年10月13日,三家施工单位拿下了圆明园西部清淤工程,这三家单位中就有京水公司和海淀区水利水电工程公司。而别一家公司则是,北京市圆明园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他的法人代表就是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景奇。我们不知道,在圆明园2亿多元的工程中,他们究竟有没有通过正常的招投标?他们的经费使用和施工管理有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呢?

  很多人庆幸,这次圆明园铺设防渗膜,被无意中发现了,这才给了公众质疑和听证的机会。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圆明园第一次铺设防渗膜,早在2003年的时候,它就在公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铺在了圆明园的湖岸里。如果不是我们的记者偶然发现的话,这个秘密直到现在还不会被外人所知。

  相信听到这个消息,每个人都会大吃一惊,按理说,圆明园应该是我们所有人的圆明园。那些关系它命运的重大工程,理应让公众知道,并参与意见。可现在看来,圆明园里发生了很多我们都不知道的事情。似乎圆明园仅仅只是它的行政管理者的圆明园,和我们无关。当我们的记者在调查,圆明园工程中的种种疑点的时候,很多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那么,这次防渗工程和砍伐灌木事件,能够让圆明园回到公众的视线之内吗?

  明天国家环保总局将举行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听证会。这次听证会,无疑会给大家一次监督圆明园工程的机会。今天,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听证会代表名单,我们根据这份名单,找到了几位代表,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准备听证会的?

  点击开国家环保总局的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关注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已经作为一个专题放在了首页最显著的位置。今天上午,环保总局在网上公布了参加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的代表名单,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73名代表分别来自环保、文物、规划、水务等各个相关行业,绝大部分是专业学者和高等院校师生。

  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负责人李皓,今天通过上网得知自己已经被列入听证会的代表名单中,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忙着为明天的听证会准备发言材料。身为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的李皓告诉记者,从她个人的学术经验以及翻阅的大量历史图片资料来看,圆明园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毁坏是无庸置疑的。

  李皓说,现在湿地所有的植物全部被铲光了,下面再铺一层膜,说要恢复清朝盛世圆明园的景观,清朝盛世圆明园的景观有大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里面古人放了大量的自然原生态的东西,现在铺了一个塑料膜以后,这些都毁掉了,怎么叫恢复呢!

  李皓告诉记者,她对圆明园的关注完全出自从小对这一古迹的热爱。从3月25日到今天,她已经6次到工地现场进行察看。并且发动中心的4名同事一起,拍下了数百张照片。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的问题也让她越来越感到不安。

  李皓说,古代的设计是叫水随山转,人工造了250个小土山,这250个小土山的灌溉系统全靠圆明园人工修建的溪流,现在人工修的溪流改成了硬化河道,行船以后,这个山的灌溉系统就没有了生态系统,这样它要死掉的,实际上古人设计的东西都没了。

  为了在明天的听证会上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李皓专门准备了一套幻灯片,这套幻灯片记录着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

  李皓说,古人设计的东西都没了。

  正当李皓为听证会忙着准备材料的时候,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助理教授李迪华也在起草一份名为《圆明园整治工程对文物和生态的破坏与整改建议》的发言稿。李迪华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圆明园西区恢复工程还在进行当中时,他和几位同事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这次听证会,他也是最早报名的代表之一。说起明天的听证会的主题,李迪华表示,目前整治工程对圆明园生态和文物的破坏已经是无须争辩的事实。

  李迪华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满目疮痍。

  李迪华向记者展示了大量在施工现场拍到的照片,这些都是他先后三次到圆明园实地拍摄的。他呼吁,除了对防渗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听证,有关部门还应当组织文物方面的影响评价。

  在我们的印象里,圆明园是一段民族历史的记录。那段历史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不能窜改,而圆明园也绝不应该被随意涂改。希望明天的听证会,能够让这一切变得透明起来。

  记者:王亚丹 孙岭 编辑:向华

  CCTV—2《经济半小时》首播时间:21:30重播时间:(次日)00:30、16:30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