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指导单位”说没就没,“出席嘉宾”说改就改疑雾重重的“信用”研讨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07:59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指导单位”说没就没,“出席嘉宾”说改就改疑雾重重的“信用”研讨会(图)
“信用研讨会”日程表。 本报记者 董纯进 摄

  本报海口4月12日讯(记者董纯进岳嵬)近日,海口阳小姐向本报记者报料称,得知一个高规格的全国信用研讨会将在海口召开,她正准备向会务方汇钱参会,一番周折后,却发现其中疑雾重重。

  疑惑一

  海口将开高规格“信用”研讨会?

  阳小姐是海南省企业信用评价中心工作人员。今年3月20日,国内某著名网站刊登的一则消息,引起阳小姐注意:“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4月16日至17日在海口市举行。网上消息称,此会是“为尽快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而进行的研讨会,会议的指导单位为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全国整规办)等多家单位;主办单位是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商务信用认证中心等三家单位;出席嘉宾来自全国9个单位,其中有全国整规办秘书长、国家商务部某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局长等,我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位副主任、省发改厅和商务厅的两位厅长,也被列为会议嘉宾。

  阳小姐还从海南某行业期刊上看到类似内容的会议通知。

  随即,阳小姐将这则会议信息转告了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认为,此会有重要领导和专家参加,很有参会价值,于是决定派两人参会。之后,阳小姐便与网上登载的会务方取得了联系。

  疑惑二“指导单位”称与此会无关

  3月29日,阳小姐接到会务方联络人张某的传真:请将会务费每人2800元汇到北京北达国民征信有限公司的账户。

  3月30日,阳小姐又接到会务方的传真通知:为了扩大会议影响,提高会议档次,确保重要领导出席方便,会议地点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厅),会议其它内容均不变。通知落款盖章单位为: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

  然而,4月2日,阳小姐准备汇款前,却在国家商务部的网站上看到了会议“指导单位”全国整规办的一则严正声明。声明称:一、全国整规办从没有授权任何单位和部门,将全国整规办列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的“指导单位”,该会议的相关活动与我办无关。二、对“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盗用全国整规办的名义的行为,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阳小姐非常气愤,立即向本报记者报料称,她险些被对方的“信用”招牌迷惑。

  疑惑三大多“嘉宾”不知有此会

  4月2日,阳小姐通过朋友联系上了会议的“出席嘉宾”:全国整规办秘书长向欣、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局长戴根友。不料,两位“嘉宾”均称,根本不知有此会,这让阳小姐惊出一身冷汗。

  4月8日,记者来到省发改厅和省商务厅。两厅办公室的相关同志向记者证实,厅主要领导参加“信用”研讨会纯属谎言。省商务厅办公室陈睐气愤地说:“这不仅仅是个谎言,还公然盗用厅领导的名义,已涉及违法问题。”

  4月11日,记者从省人大常委会有关方面了解到,被该会列为出席嘉宾的省人大常委会某副主任,对此会也一概不知。

  4月11日,记者拨通了张某的电话。张称,现在已有100多人报名参会。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4月12日,本报记者拨通了国家商务部的电话,被列为“出席嘉宾”的该部某副部长的秘书称:部长根本不知道这个会,与此会毫无关系;如有人编造,要严查。由此,会议的9位“出席嘉宾”,居然有6位不知有此会。

  疑惑四 “研讨会”议程再次改动

  4月12日,阳小姐告诉记者情况发生了变化,会务方又传真来新的会议议程,所有被证实不知此会的“嘉宾”,全部从参会人员名单中消失。如此大变动,原因何在?就此,本报记者随即电话质疑会务联络人张某。张某称,这是会议根据工作需要所做的改动,具体情况由领导决定。记者要求听听领导的解释,张便将电话转给了一位男士。该男士反问记者:“你为什么这么执着?”“6位‘出席嘉宾’为什么不出席?是根本没有通知他们,还是被他们拒绝了?对全国整规办的严正声明,如何解释?”对方沉默良久,最终以“就这样吧”结束了他的回答。

  就在当天,在中国商务信用网等网站上,记者发现详细载有原会议“指导单位”、“出席嘉宾”的会议通知,仍赫然在目。

  随后,记者拨通了会议主办方北京大学中国信用中心有关负责人的电话。该负责人称,因沟通问题,原来的“嘉宾”没有收到邀请通知,后来都已经通知到了。当记者问及既然他们已收到邀请通知,为什么新的会议议程中没有他们的名字,“嘉宾”究竟能不能出席会议,该负责人称,这个要保密。

  “信用”会议信用遭质疑

  阳小姐认为,现在行骗手段很多,这样的“研讨会”让人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如果不披露此事,也许还会有更多人奔着会议的“指导单位”、会议的“出席嘉宾”等慕名交费参会;也许这个会真的能开成,但这样的会,严重亵渎了“信用”二字。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海南省方圆律师事务所廖晖律师。廖晖律师认为,如果该会确实是假借“指导单位”和“出席嘉宾”的名义而筹集召开的,则可能涉嫌民事欺诈以及对“指导单位”和“出席嘉宾”的侵权。

  作者:董纯进 岳嵬

  (来源:海南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