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三个“三级跳”看上海科教兴市新气象新追求 会师主战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08:07 东方网-文汇报
  国家科技奖励折射的是一个地区的创新走向,透过获奖名单可以看出创新主力军的内在结构。在科教兴市主战略的推动下,上海企业获奖比重三年“三级跳”

  文/本报记者张懿

  领军创新!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上海企业的共识。原本属于科研院所“专有领地”的国家科技奖励名单,近三年发生了显著变化,本市企业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数据清晰地呈现出一道令人振奋的上升弧线:2004年,上海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42个项目中,企业领衔、通过产学研联盟共同完成的项目占35.71%;而2003年,这个比例还不到8%;2002年,则只占6.45%。在获奖的绝对数量上,企业领衔的项目也从2002年的2项,快速增加到2004年的15项。

  “从全国来看,2004年国家发明奖的一、二等奖中,企业得奖只占15%。上海企业能跨越1/3的门槛,达到35.71%,不仅对上海是一个重要突破,而且对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也意味着一种突破。上海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这方面的经验对我们整个国家有重要意义。”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志前如此评价。

  两个“超50%”企业成为创新主力

  仅仅几年前,没有人会把上海第十化纤厂同国家科技奖励联系起来,因为它还挣扎在亏损的边缘。不过,凭借新型涤纶纤维的研发,“十化纤”和课题第一完成人——东华大学,共同摘取了2004年的国家“科技明珠”。同时,几年间,“十化纤”已从该得奖项目中创造了数亿元的产值。

  “十化纤”是上海企业争做创新主体力量的代表。根据新近出版的《2004上海科技进步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的最新数据,本市各类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已占全市总量的68.4%,R&D投入占全社会投入的54.7%,所占比重已经连续4年高于科研机构。这两个“超50%”显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日益突出。

  在“蓝皮书”中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级科技攻关课题,已经开始由企业为主体承担;越来越多的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宝钢集团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课题“冶金工业MES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目前已经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自动化水平;

  ——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年产三万吨直接纺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开发,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目前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0%与80%产学研会师激发动力

  企业坐镇自主创新的“中军帐”,离不开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作战。三方在创新主战场会师,产学研战略联盟正在极大地催生着创新的内在激情。

  “蓝皮书”披露,本市大中型企业中,大部分已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研究所(室),其中与大学和独立研究所联建的技术中心约占40%。

  同时,在首批入选“上海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的29个项目中,企业领衔、通过产学研联盟承担的项目超过了80%。

  产学研的会师,重点不在于形式,在于实效和机制。通过与重点实验室形成技术联盟,有力地增强了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方向由企业牵头、企业出题,科研课题具有明确的应用前景。

  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是29个项目中的一家“领军企业”,它的“产学研”特征,从资本结构上就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上海交大占控股地位,同时吸引了风险投资的介入;而在管理层,主要的技术管理人员由教授和博导兼任。由于各司其职,各施所长,上海数字电视核心技术在很短时间里便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除了资本纽带,上海还创造了许多别样的“会师模式”:上海电气集团同本市六所高校共建“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之后,企业与课堂的界限“模糊”了——高校从企业中遴选导师,教授到企业“轮岗”。

  50%与100%同国际水平找差距

  尽管上海已经有力地起跑,不过,客观地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要真正全面落地生根,还需要继续探索。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最近的一份关于产学研的调研报告,点明了上海同国际水平的差距——该报告指出,在芬兰的科技计划中,几乎100%的项目要求产学研合作进行,这使芬兰的产学研合作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而2004年度上海所有新立项目中,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创新还只有50%。

  同时,本市一些“人才培养计划”,如“启明星”、“学科带头人”等,企业入选比例近年来虽有提高,但大头基本还是在高校和院所。

  强化企业“主力军”地位,上海正在谋划进一步的体制和机制变革。

  不久前,上海开始向全社会征集第二批科教兴市重大项目,明确提出必须100%地由企业牵头申报。这种明确的政策导向,体现出政府的决心和信心。

  来自市科委的信息表明:为了夯实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本市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企业人才获得各项“人才奖励计划”支持的比重超过50%。这不但能保住企业留住科技创新人才的“水土”,同时将促进高校和院所科研人员不断地向企业流动。

  来自市经委的计划显示,今年,本市将争取使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0家,这意味着,今年的增幅将达到创纪录的30%,从而为产学研联合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

  创新创造希望,团结凝聚力量。“天险路”上,产学研“三军”正在跋山涉水。
从三个“三级跳”看上海科教兴市新气象新追求会师主战场(图)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