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山市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纪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12:28 云南日报

  说起“科技兴农”,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科技在我省农业生产过程中贡献率仍然不高。今年,素有“滇西粮仓”美誉的保山决定下大力、动真格,扎扎实实地让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真正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第一生产力”。

  科技当家粮满仓

  一阵春雨过后,保山坝子里的庄稼绿油油的显得更加茁壮了。隆阳区河图镇魏家村的成玉华老汉已经在筹划着今年的大春生产。看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他心里吃了定心丸,去年种粮丰收和今年市里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生产的新政策,让他对今年的粮食生产信心十足。

  去年成玉华家的田作为试验示范样板,种下了市农科所提供的滇杂32号水稻,获得了大丰收,而村里去年大部分人家却因种了老化品种,抵御灾害能力不强,受到一定损失。村里人都说老成有科技头脑,今年都要跟着他来选种水稻新品种。

  成老汉乐呵呵地说:“我种了一辈子示范样板田了,讲科学应用先进技术,确实能让我们多打几袋粮食啊。”今年保山市开展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行动,去年在成老汉家田里搞试验示范样板的市农科所水稻专家钏兴宽又被派到这个村搞帮扶,科技专家到村,成老汉喜上眉梢。

  今年滇杂32要推广到1000亩,在成老汉的家里,记者也见到了钏兴宽,他正和老成商量着在水稻播种前给大伙开个培训班。老钏常年在田间地头搞科研,知道农民种庄稼最需要科技支持,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搞农业科技的最盼望的就是科技成果能够掌握在老百姓手中,让科技为农民服务,转化为生产力。”

  事实上,今年像钏兴宽这样和农民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的科技人员大大增加了,2月28日,保山市千名科技人员进百村入万户(企)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正式启动,将有近千名科技人员挽起裤腿进村入户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第一线指导农业生产,帮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保山市今年农业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市农业局副局长寸瑞红在介绍“千百万”行动时告诉记者说:“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最后一站’落实难问题一直困扰我们,这次市里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真正把科技送到农民家送进田地。”

  科技网络遍田间

  保山市今年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上年增长4.7%,达到59.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达到1807元。今年保山粮食播种面积增加2.5万亩,在10万亩高海拔低产水稻区推广2万亩“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建设2万亩“吨糖田”,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增加油料、甘蔗、茶叶、蔬菜、水果、咖啡、蚕桑、亚麻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

  千名科技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致富行动就是保山市的一个大手笔,市委、市政府把它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主要措施,从农、林、水、畜牧部门中抽调农业科技人员1135人,到300个村(企)进行帮扶,带动3万户农户约10万人依靠科技增产增收。计划经过三年的时间,保山将培育600个科技示范村,5万户科技示范户,形成一张遍布农村的科技网,辐射带动30万户农户,150万人口。

  随着今年春耕工作的展开,各部门选派的科技人员逐渐到位。这次选派下乡的科技人员都是各单位的精兵强将,很多人都是像钏兴宽、李宏峨一样本来就长期扎根基层,既掌握着先进的科技知识,又了解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农民的科技帮扶看得见摸得着。市农业局还成立了专家组,基层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就请专家出马会诊,一批科技单位也参加了科技指导。

  一张科技的大网已经撒向了保山的田间地头,在科技春风的吹拂之下,“滇西粮仓”的美誉必将会更加名副其实!

  把科技作为增收的“杠杆”

  走进板桥镇北汉庄村,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饲用草在田野里铺展开来,田边前年种下的甜柿虽然还没有长高,但是都发出了新芽。这里是保山市的小康示范村,农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应用水平都相对较高。但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仅为0.52亩,单靠种粮来实现增收致富,空间极为有限。从2003年开始,北汉庄村开始发展甜柿种植。甜柿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但它缓苗期特别长,四年以后才能挂果,经作站的几位专家为甜柿种植做了大量工作,手把手地指导农户怎样种植管理,娇贵的甜柿树总算在北汉庄村扎了根,发出了新芽,挂果卖钱。

  今年一开春,经作站农科人员又给他们引来了龙头公司和新品种大豆种植项目,开展农户直接与企业合作的订单农业,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免费提供良种,经作站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企业负责收购产品。这些天,村干部们都在忙着动员大家种植新品种大豆。农民拿着订单笑得合不拢嘴,说科技加订单,农民增收快。

  几位科技人员今年也恰好被派到这里定点帮扶,这可给村干部们帮了大忙。村支书高建芝高兴地说:“我们村产业结构调整只能进不能退,面临的实际困难有科技人员帮助克服,就能建起新产业,快速奔小康。”

  科技人员带着新项目、新技术、新观念进村入户,用他们撑握的知识给大家讲解甜柿和新品种大豆的种植方法和发展前景。还组织了部分村民去甜柿项目开展比较早的翟家湾村参观学习,看到那里村民靠种甜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大家鼓起了干劲。

  科技人员段宏伍给记者看了刚和村民杨云华签订的科技入户帮扶合同,上面写明了科技人员和示范农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他告诉记者,今年目标是要实现帮扶对象粮食产量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他相信在科技人员的直接帮扶指导下,今年新品种大豆项目、甜柿项目定会带来不错的收益,实现这个目标没有问题。

  杨 猛 王雪飞 (云南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