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最后的“三寸金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16:15 青年参考

  杨孝文任秋凌

  裹脚早就成了历史,中国的小脚女人已所剩无几。那些仍然健在的“三寸金莲”们的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小脚鞋店里的老主顾

  “中国的小脚女人已经不多了,我是其中的一个。”韩太太今年84岁,有一双小脚。在上海的一家鞋店里,韩太太 耐心地等着鞋店里的服务员帮她量脚的尺码。

  这家鞋店的老板李万红(音译)说:“以前人们认为裹脚代表着性感,这样的看法很奇怪。裹脚发出的气味实在难以 忍受,当时的一些人却写诗来赞美这种味道。”

  45岁的李万红经营着中国最后一家为小脚女人制作鞋子的鞋店。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的女人就不再裹脚 了。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是最后一批小脚女人,李万红的顾客中最年轻的80岁,最年长的101岁。

  李万红的店在上海浦东的一个住宅区里。5名工人正在前台忙碌着,他们身边堆着一些准备运走的鞋盒。鞋店的业务 主要是手工制作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穿的拖鞋,一个偶然的机会,曾是上海制鞋厂职工的这些店员学到了流传千年的制作“三寸 金莲”布鞋的手艺。“我们做这些小鞋真不是为了赚钱,总得有人做这样的事吧?”

  10个女孩中便有一个死于缠足

  缠足的起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10世纪末,中国的皇宫里有个非常漂亮的舞女,她有一双精 致的小脚,小脚从此成为时尚。

  学者指出,其实,早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脚就意味着美,女人用布缠脚已成风潮。当然,皇宫可能起了推波 助澜的作用。皇宫推广缠足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防止皇帝的妻妾逃跑,因为阉割太监的做法早已证明,肢体摧残可以使人终身为 皇室服务。

  裹脚的过程很痛苦。女孩到6岁就开始裹脚。妈妈将一条长长的绷带缠在女儿的脚趾上,除了大脚趾外,其他脚趾都 被用力压到足底。时间久了,血液无法到达脚尖,容易造成各类脚病,也容易生冻疮。据估计,在中国,每10个女孩中就有 一个死于裹脚最初几天产生的巨痛。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亚当·迈克格奥说:“缠足可能会导致脚趾自行脱落。”“脱落”这一生动的画面对许多人 来说也许并不意味着“性感”。

  女人“必须”承受之痛

  目前难以估计,到底有多少小脚女人仍然健在。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小脚女人已非常少见。李万红只知道,在上海有 80多位这样的女性。据中国媒体估计,中国可能有100万曾裹过脚的女人健在。

  杨琪琪(音译)今年23岁,毕业于南开大学,她衣着时髦,思想前卫,是一位广受好评的小提琴演奏者。由于时代 的关系,琪琪的外祖母王玉珍(音译)没能逃过裹脚的厄运。琪琪说:“外祖母1912年出生于天津附近的农村,她6岁就 开始裹脚。”

  王玉珍一家是当地的农民,整日辛苦劳作,仍十分贫穷。尽管政府在1911年就宣布裹脚违法,但在农村,裹脚仍 然很普遍。琪琪说:“外祖母说,裹脚的头两年脚很痛,几乎无法忍受。她常常偷偷把裹脚布松开,双脚因此没有受到太大损 害。”

  然而,更多的女性可能要无休止地承受双脚变形带来的痛苦。那些坚持裹脚的女性,双脚被严重“压缩”,走路时, 整个身体的重量完全由脚后跟支撑,这会刺激脊椎的神经,造成晚年时后背虚弱无力。一些地区对妇女裹脚的要求比较松,因 为她们要帮家里做农活,但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地区,女人往往在家中度过一生,每天的活动仅限于从闺房到茶亭,从茶亭到长 满百合的池塘。这种极端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本身就会造成肌肉萎缩。

  裹脚和性别歧视

  现在,在上海的各大商场和娱乐场所,女孩们提起裹脚,都会露出好奇的神色,她们至多能想像出,一位小脚老奶奶 拄着手杖,在石板路上蹒跚前行的情景。

  这反映出,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在过去100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纳妾制度被废止,买卖新娘基本上被杜绝,人们 对生男生女越来越“无所谓”,女性的就业机会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许多行业都出现了女精英。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已经消灭了性别歧视。在一家欧洲公司里工作的29岁的苏菲·李(音译)说:“在中国找工 作,长相总是重要的,有时候还是最重要的条件。”很多公司的招聘广告上都直接对应聘者的长相提出了具体要求。许多妇女 愿意忍受手术的痛苦,只为了将自己变得好看一点儿,这使整容成了一个热门行业,上海的一家医院一天做的整容手术就多达 70台。一位女士说:“哪个女孩不想找个好男人?所以你不能太丑。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裹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