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圆明园向何处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08:52 宁夏日报

  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今天吸引众多目光。正反双方观点、意见甚至事实认定都尖锐对立,不仅事关湖底防渗工程的合理性、合法性,且涉及承载历史、文化和生态多重价值的圆明园向何处去。

  圆明园是清朝帝王150余年创建和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1860年10月遭英法联军野蛮劫掠焚毁,以后经历多次毁灭,沦为一片废墟。在众多专家呼吁下,经过多方努力,1988年1
月,圆明园遗址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几年,各地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开发”文化资源以生利的强劲冲动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冲突,在很多地方,以不同方式进行着。圆明园防渗工程争执本质也是如此,且更有代表性。

  把圆明园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起来,让游人体会历史沧桑,还是一步步基本恢复其“盛时”之状,是两种不相容的取向。这个问题本不用讨论,因为它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遗址需要“体现”的应是被暴力毁坏了的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古建筑、古园林残存的风貌。遗址的主体是其中凝聚着的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民族遭列强欺凌的耻辱,使人们感悟和反思历史。而管理部门津津乐道的是,让圆明园“重生”,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可以想见,随着越来越多建设工程开工,圆明园的历史感将渐渐不复存在,其悲怆、独特的美将被平庸、常见的美所代替。

  尊重百年植物与生态的自然演进,保护好北京这块人工湿地,并使之与遗址特点相符,还是通过现代工程手段把山形水系恢复起来,也是南辕北辙。今天的听证会是一个环境听证会,双方都强调自己的办法是有利于生态和环境的,但对于生态规律的认识相差很远。有专家极言之,如果湖里没有水了,可以自然演进成灌木丛,强调的是生态自身的规律。通过铺设防渗膜保存更多的水,即使真的为了生态,也会破坏生态。圆明园以处理垃圾为名,日前将一些灌木连根铲除、重新种草,暴露了对于生态规律的无知。

  圆明园作为公共财产,由体现公众意志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决策,还是由管理者根据自己意见和利益进行管理,直接决定事态发展。回收原属圆明三园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使用权,搬迁园内全部住户和绝大部分驻园单位,是圆明园管理处最近一大成就,但他们仍然是在替公众管理这份公共财产。此次听证会结束前,反方提出拆除防渗膜、启动问责等尖锐意见。管理处代表仍四平八稳地表示: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圆明园,为圆明园各项工作出谋划策等,一副圆明园事务操之在我的架式。

  圆明园湖底防渗膜如何处理,对于全国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公众将拭目以待。(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