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图迷”与12张浦东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12:31 新闻晚报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民谚,吐露着浦江两岸曾经的巨大差距。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浦东开放的头几年。像是一位藏身于深闺中的“佳丽”,谁也预想不到,流火的建筑工地上,会崛起何等伟岸的广厦和楼宇;道路两旁密布的尽是脚手架,从头到脚,无不透着一股神秘。

  是一位叫沈入群的离退休老干部,和他的战友们一起,用双脚丈量出首张“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简图”,向世人撩开了浦东的神秘面纱。

  昨天,这位年逾74岁的“浦东活地图”,向记者打来电话告知,其经手策划、制作的第十二张地图,因故要推迟到20日左右才能面世。

  “今年是浦东开放15周年,原本打算将这张地图作为‘献礼图’,赠与届时造访的各路嘉宾……”电话那头,传来老人无尽的惋惜。

  “看谁还把浦东当乡下”

  沈入群的手有些颤抖。

  此时此刻,这位浦东巴士公司的离休干部手中捧着的,不是别的,正是即将付梓的第十二张浦东地图———“2005年浦东交通旅游地图”最后的清样。

  老花眼镜掀起又放下,总生怕错过和遗漏些什么。几乎是作为最后一道“把关人”,沈入群心里清楚,很快,又将有一张崭新的地图,在自己的手中诞生。

  1992年,那个流火的夏天。一辆往返于南汇惠南镇与小陆家嘴的班车上,八双眼睛,默默地注视着道路两旁热火朝天的工地。“那个时候,隔着三五天就是一个大变化!今天脚手架拆了,过几天再来看的时候却已经不认识了!”浦东开放的首轮大发展面前,任谁都止不住内心的激动。

  于是,沈入群有了首次与地图结缘的“冲动”。而后,在陆家嘴这片浦东最先开发的热土上,多了沈入群、夏国梁、孙汉屏、王林初四位老人“可爱”的身影:白天,他们用脚丈量一条条马路,登记一个个工地和单位;夜晚,他们汇总信息,手工描绘。四位老人辛勤奔走流下的汗水,也与建筑工地上混凝土的气味混在一块儿,散发出最为沁人的芳香。几乎是每个周六,四位老人都会碰一次头。半年耕耘,浦东首张地图———《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简图》,在他们的手中诞生。

  “浦东发展得那么快,看谁还敢把这里当作乡下?”沈入群内心的骄傲一如往常,十几年来未曾改变。

  “这简直是一个神话”

  “知道外滩当时为什么会有一面‘情人墙’吗?”沈入群像个小孩赚得了便宜似的,很诡异地笑了笑。“因为当时浦东那边还是棚户区,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见,最适合谈朋友了!”

  早在浦东开发开放前,如今的陆家嘴绿地,原址就是一片棚户区。1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盖着4家大型工厂,住着3000户人家。

  “当中有很多还是‘滚地龙’。”见记者不解,沈入群还进一步描述道,“这批以裹草席、稻草、泥巴为生,以无下水道、无水龙头、无电为特征的‘三无’人员,几乎是当时社会的最为困难的一个阶层。”但是,正是这一片看似“贫瘠”的土地,孕育了当今世界上最为昂贵的绿地,以及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贸易区。2000年,沈入群在上海接待阔别三十载的老战友时曾说过:“浦东新区的规划意识很强,做事情做一件成一件。”

  在外滩,被浦东胜景折服的老战友们,则发出共同的感慨———“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虽然不是这个神话的缔造者,但记录和见证神话的诞生,同样让沈入群的晚年变得愈加年轻。

  “浦东那么多的高楼,没有一幢的楼龄是十三年以上的。我制作浦东地图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向世人展现浦东的全貌,让更多的人和浦东的脉搏一起跳动!”

  “市长口袋有限,市场口袋无限”

  “如果真要用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的话,我觉得,‘地图迷’比较合适。有的人说我神经被‘搭牢’了,那么,我的神经就是‘搭’在浦东上面了。”

  但记者却留意到,他既不住在浦东,也不是一个浦东人。“我是户口在南汇,家住浦西,心系浦东。”沈入群对浦东的热爱溢于言表。“浦东活地图”的荣耀,让沈入群当上了浦东新区老干部宣讲团的团长;四十年前的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辉煌,让这位古稀老人同时兼任新区老年乒乓球队队长。于是,奔走于浦东与浦西植物园附近某小区的家中,成了沈入群的“家常便饭”。

  老沈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掏出1993年7月手工绘制的第一张地图,当年白色的浆纸已略微发黄,其中的皱褶让人心疼至不敢揉捏,生怕稍一使劲,一件宝贵的文物就有可能毁在自己的手里。“在第十二张地图之前,前面十一张地图的绘制,我只向新区要过一万块钱。”

  用沈入群的话来说,之所以挑中他担纲浦东地图的策划及绘制,除去对浦东本地情况,尤其是公交线路异常熟悉之外,经费上能够做到独立,是其中的主导原因。

  “但是,为了筹集经费,地图封面上总是充斥着不少广告。”说到这儿,沈入群多少有些难为情。

  沈入群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

  “市长的口袋是有限的,市场的口袋是无限的。”

  “最想看到绽放的‘白玉兰’”

  “哎呀,这儿锦绣路的‘绣’写错了,成了‘锈’了!”就在几天之前,在闵行莘庄的一间狭小的屋子内,沈入群正在做着最后的校对。眼前的清样,已接近最新版浦东地图最真实的全貌。

  借着采访之机,记者也有幸亲睹了尚在“娘胎”中的第十二张浦东地图———“2005年上海浦东旅游交通图”:

  地图封面以土黄色为主色调,旁边一幅展开的古卷,镶嵌着浦东旅游和餐饮的精华;游、景、物、食、宿、娱、航、行的分类内容,让整幅地图充满了文化的韵味;寓意“双龙戏珠”的东方明珠和龙型底纹,在地图的右侧相映成趣,将现代与古典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

  沈入群还透露了当中的一个细节:今年的3月份,沈入群曾向浦东新区张学兵区长写信,信中阐明,由于今年的地图分量及性质有别于往年,希望新区能给予一定经费上的支持。

  没想到老沈的这一无意之举,竟然真的换来了新区政府方面给予的肯定!新区领导的首肯,无异于一把“尚方宝剑”。基本解除了经费之忧的沈入群,便全身心地“扑”在了地图档次的提升上。

  再过几天,这份凝结了沈入群以及诸多工作人员辛劳的新版浦东地图,就要正式印刷出厂,与世人见面。按理,沈入群是最应当值得高兴的人。“但每次做图都有遗憾,最让人不甘心的就是那些‘虚线’。以前还有机会去填实,没想到这次竟成了最后的一笔……”

  一旁,记者多少也受到了感染。

  “沈老,要是有机会从空中俯瞰浦东,您最想看到的是浦东哪块地方?”

  “嗯,那就新区政府、世纪公园、科技馆那一带吧,那里是浦东文化、政治最为精华的地方。特别是新落成的东方艺术中心,很想从空中看一看,绽放着的白玉兰是什么样儿的。”

  沈入群笑了,有憨气,更多的,带着稚气。

  记者手记 回首当年地图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张1993年手绘版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简图”。没有璀璨的明珠,没有栉比的广厦,没有捭阖的交通,世纪公园则连个影儿都没有。

  这片28平方公里土地,纵然“面容”简洁,但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同样,对于当时整个浦东而言,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老沈说过,有关方面规划得好,浦东没走什么“弯路”。记者清楚,他的话中有两层意思:

  一个是,浦东不像浦西,有太多的小马路,难免千回百转;

  另一个则是,浦东的“胆子”更大,“迈”的步子更开……

  地图见证浦东巨变

  1993年版首张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简图问世。第一张浦东地图没有刊号,属于非卖品。

  1994年版按比例绘制浦东道路及市政设施,由中华地图学社正式编制出版,更加规范、科学、精确地反映浦东全貌。

  1996年版把金桥出口加工区收入新版地图,西门子、英特尔、庄臣等几十家跨国企业落户上海。

  1998年版世纪大道工程完成近半,世纪公园已显轮廓。延安东路隧道南、北线开通,杨浦、南浦两座大桥均已标在图上。被誉为“都市之肺”的陆家嘴中心绿地,更是堪称该年地图的点睛之笔。

  1999年版新上海商业城基本落成,200多幢大楼矗立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浦东国际机场、地铁二号线浦东段等重大工程业已竣工。

  2000年版该年,世纪广场、世纪公园、世纪大道被中央领导正式命名,并首次出现在浦东地图上。地图还收入了张江高科技园区,浦东软件园、国家人类基因组等科研企业入住张江园区。

  2001年版配合“聚焦张江”口号,细化张江道路,标明50多个落户张江的单位。磁浮列车、卢浦大桥、外环线隧道、大连路隧道、轨道四号线开工、复兴东路隧道这些尚在建的重要交通设施均在地图上得到标明。浦东的主要单位、主干道、主要旅游景点、主要市政设施的名称,首次配上了中英文对照。

  2002年版新版地图由原来的“便民地图”更名为“浦东新区文化生活地图”。从这年开始,流经世纪公园的张家浜,由原本的一条臭水沟,成为浦东的景观河道,宛若一条绿色的飘带。

  2003年版新版浦东地图以建筑、房产为主,标明了400多幢高楼大厦、450多个新村小区和别墅群。

  2005年版新增游、景、物、食、宿、娱、航、行八大类内容,突出新版地图旅游及交通方面的服务性,并以“浦东新区旅游交通图”命名。

  作者:晚报记者 杨冬报道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