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福建省厦门市平稳房价政策近期将出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03:10 东南早报

  在昨日举行的“房地产市场大家谈”座谈会上,厦门市房产主管部门指出———

  3月17日,央行出台了提高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及首付款的政策。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

  昨日,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土房产局)正式邀请厦门市房地
产开发商、厦门市银行界与金融界专家和学者以及厦门市规划局、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有关人员召开了“房地产市场大家谈”的座谈会。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房产资深专家戴亦一教授座谈会上指出,厦门房产存在泡沫,这是毋庸置疑的。他说,他家附近的房价去年每平方米7000多元,今年就涨到每平方米9000多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这个观点得到前来参加座谈会的众多人员,包括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厦门市规划局、厦门市国土房产局、厦门银行界人士的赞同。

  厦门市国土房产局局长林长树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厦门市将在近期出台一些政策努力保持房价的平稳。

  基于厦门市写字楼还有十几万平方米空置面积的现状,前日,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正式对厦门住宅楼房内有多少家公司进行调查。调查后,该局将会出台一个方案,要求这些公司搬离住宅区,进入写字楼。

  现象

  得“老牌炒房城市”称号

  厦门房产出现“不健康苗头”

  近一年时间来,厦门的房价处于持续上涨的态势,尤其是从去年12月开始的这4个月,房价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攀升,到3月份,创下了均价每平方米4936元的高位,房价涨幅名列全国前茅。房价的高速上涨尤其是大量炒房行为的存在,引发了人们极大的担忧,要求政府干预的呼声不绝于耳。

  前段时间,厦门众多网友掀起集资建房的热潮。3月份,《个人理财》杂志报道了“37大城市房价泡沫榜”,厦门平均房价排名第八,人均收入排名第九,在房价泡沫榜上排名第十,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套简约两居室需要14.61年,并被冠以“老牌炒房城市”的称号。

  “总体而言,厦门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健康有序的,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苗头,如经营性商品房地价的飙升、房价的不合理攀比、购房人怕买不到房而抢购、开发商有惜售心态等等。”厦门市国土房产局局长林长树指出,从市场成交价格看,去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金额为185.75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30%,平均销售价格4705元/平方米,比2003年上升了740元/平方米,涨幅18.7%。商品房住宅的均价是4277元/平方米,比2003年上升了18%。从供给结构和销售比例来看,全市批准预售面积中住宅占了77%,销售面积中住宅占81%。

  分析

  微量泡沫出现原因有三

  将导致大量闲置劳动力

  虽然房价一直上涨,开发商却仍然宣称厦门不存在泡沫,而且价格仍然会上升。不过,昨日,厦门市房产界资深专家戴亦一却认为,厦门房产从1997年至2003年都是稳定健康的发展,都是稳中有升。而今年,厦门房产已出现了微量泡沫。与会的一位开发商也认为,厦门房产确实存在微量泡沫。

  戴亦一说,自从1998年厦门政府实行招、拍、挂三种方式出让土地后,厦门房产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状况。直至去年涨幅最大时达到20%。至此,厦门的房价才有过热的迹象。

  他指出产生泡沫的原因有三种:

  其一,投机风气盛。厦门新开的楼盘80%以上出现炒作的现象,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了民工夜间排队抱着棉被买房的现象。

  其二,普通老百姓恐慌性购房。普通老百姓的消费不理性,一直认为厦门的房价一直上升。现在不买,将有可能今后买不起房子。因此,相当部分无能力的人通过借钱的方式提前购买房子。

  其三,开发商出现惜售心态。开发商认为,房价会继续上涨,因此楼盘就延迟开盘,等到价格上涨了再进行出售,这样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戴亦一指出,若政府部门和媒体不加以引导,消费者、开发商、政府都不理性,最后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严重的泡沫,有可能出现房价暴涨70%的现象。这样就会让社会形成高失业率。

  据了解,厦门市房产价高的原因,缘于厦门市供需旺盛。居民消费结构中,住房方面朝享受型升级。去年所销售房子的购房人群中,厦门人占60%,省内其他地区约占18%,省外和境外的约占12%。去年的售房面积中,本岛占总量的79%,岛外仅占21%。房价不断攀高,一方面是由于岛内商品房用地十分有限,征地拆迁成本不断提高,环境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使挂牌出让的地价走高。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房地产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不过,商品房从设计到建筑、出售需要比较长期的过程。因此房地产的需求存在极大的弹性。若房价上涨较快,消费者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消费者就会增加。反之,消费者则减少。因此,在厦门市房地产存在泡沫的情况下,厦门市政府应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保持厦门市房地产价格的基本平稳。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表示,厦门市应该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若形成泡沫,厦门就会出现大量的闲置劳动力。这样劳动力成本就会转移到其他省份,乃至国外,从而导致很多投资者把资产转移,那么就会使国内形成金融危机。

  对策

  继续提高个人住宅首付比例

  房产微量泡沫并不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行,如果房产泡沫加大,就有可能波及银行,使银行无法正常运行。当然,银行对调节房价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去年10月29日,央行就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3月17日,央行再次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实行上下限管理。3月份,厦门的个人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

  昨日,厦门工商银行行长指出,近一年来,厦门房价上升相对理性,不过厦门还是存在微量泡沫。国家对土地供应限制,加上股票市场不景气,很多投资者把资金投到房地产市场中来。有资料显示,这几年人民币升值有较大的空间,美元逐渐下降,去年一年就有1000亿元的外汇流到中国。这些外汇大部分通过房地产进行了炒作。因此,也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厦门也受到了这些大环境的影响。因此,银行就有义务与责任协调各部门,共同平稳房地产市场。

  然而,从近期来看,提高银行利率的做法并不能对投机者形成影响,倒是对一些真正想买房子的老百姓不利。为此,近期,他们将会同厦门市建行、农行等商业银行就如何继续提高个人住宅首付款问题进行探讨。

  计划供应土地250万平方米

  银行政策能够引导购房者,而政府的供地计划更能撬动房价的神经。

  昨日,厦门市国土房产局有关负责人正式透露,今年厦门将新增商品房用地2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加大了供应量,其中本岛的土地供应量约80万平方米。今年第一批经营性商品房项目用地出让,岛内计划出让10块土地,面积495461平方米,建筑面积982863平方米;岛外4块土地,土地面积503721平方米,建筑面积909423平方米。在条件成熟时将会公布第二批出让计划。林长树指出,从供应来说,厦门的房源是充裕的,大可不必担心没有房子买。

  另外,厦门市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使房地产市场形成新建商品房(含经济适用房)、二手房、租赁房、廉租房共同构成的梯级供应,以满足不同消费层面的住房需求,引导梯级消费。

  其一,调整供应结构,加大岛外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今年在岛外要提供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约80万平方米,建设杏北、新店新城,引导更多人到“厦门的浦东”去住,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房。

  其二,对于低保群体,继续实行廉租房的供应政策。去年出台了一些政策,廉租房的供应更鼓励实行货币化补贴的形式来进行安置,去年以这种形式安置249户低收入家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反应。新年底拟采用购买二手房来实物安置。

  其三,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厦门市政府已经决定对原有的安置政策作一定修改,实行就地安置和异地安置相结合,让厦门一些中低收入家庭能够就地或就近安置。并且,还建议适度提高旧城改造房屋拆迁的货币化补偿标准,以提高厦门原居民对厦门本岛房屋购买力。

  其四,继续实行二手房交易的优惠政策。

  其五,培育与规范房屋租赁市场。

  建议

  政府媒体引导理性消费

  有专家指出,厦门房地产开发商正在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那就是媒体。若媒体指出房价将下跌,市民就会持币待购。那么,开发商撑不住的时候,厦门的房价将会形成大泡沫。由此,会上一位开发商要求媒体“手下留情”。

  专家建议,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建设和信息的发布,消除盲目预期的消费心理和投资心理,引导理性投资和理性消费。

  昨日,厦门市国土房产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改善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客观的参考,遏制有的开发商通过各种炒作手段制造稀缺、哄抬房价的局面,让购房者能够放心购房、明白购房。具体来说,将发布不同区位在售的商品房以及存量房的可售(租)套数等市场供求信息。同时,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专家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根据有关市场信息,对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专家指出,这些消息必须通过媒体才能大范围进行发布,同时,媒体本身还应主动介入对市场进行分析。因此,媒体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报记者吴语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