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视觉、大美术”构筑 陈逸飞“商业王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07:1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从现代生活理念出发,运用自己在造型艺术中得到的对美的积累,就像基因裂变一样,在各种载体中加以发展壮大。将经济的运作赋予更多、更新、更快的艺术倡导,把艺术与经济相合,使美学与生活相融。”在“大视觉、大美术”理念的包裹下,陈逸飞自1992年回国建立“逸飞工作室”后,迅速扩张着自己的商业王国。

  尽管这一理念频频被人讥为行“艺术家从商”之实的借口,但作为我国首倡者,陈逸
飞从未放弃构筑他的理论体系的努力。

  13年来,影视、模特经纪公司、服装设计、环境艺术、家居用品、杂志、图书出版、平面设计等诸多领域纷纷出现了“逸飞”的品牌,吸引媒体关注的领域也从画作转向了他所从事的种种产业。“我是视觉产业者”——陈逸飞从不讳言他画家到视觉产业从业者的身份转换。

  理论基础: 艺术的边缘学科倾向

  让产业与绘画相连是陈逸飞表明他的事业并未远离艺术的主要手段。“我的艺术生涯是从描绘美好的事物开始的,后来又进入到多个产业,在我看来,它们之间的唯美精神是相通的,都是以视觉手段表达对人生的态度,只不过载体不同。”陈逸飞曾阐述道,绘画只是视觉产业中的一部分,过去的绘画实际上承载的是记载,但1939年照相术发明后,绘画艺术遭到致命打击。时至今日,绘画仍在苦苦思考出路,尝试探索许多边缘学科——绘画跟设计的界限已经模糊,实际上现代艺术的很大一部分已经等同于设计。

  “大视觉”不是仅指平面的美术作品。美术工作者有种责任,即如何运用他们在造型艺术中对美的悟性,借助各种手段和载体把城市变得更美好。从这一点出发,陈逸飞坚持认为,他并没有做过一件跟自己本行不相干的事。“而且我从事其他产业时所得到的经验,反过来对我的绘画艺术也有借鉴意义。”他说。

  拍摄影视剧,开办环境艺术公司,搞艺术杂志、艺术图书出版等领域都可搜索到与艺术视觉的联系点,但模特经纪公司、服装设计浓重的商业气息似乎难以用所谓“大视觉”所掩盖。“人也是风景线之一吧。”陈逸飞表示,人是城市中流动的风景,服装体现了一个国家先进的程度或者生活水准。他认为“大美术、大视觉”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人、建筑、城市的概念,小到一个微型工业造型设计、一个杯子、一个叉子、一个调羹概莫能外。这就是所谓的“眼球经济”吧。

  社会意义:刺激经济的新增长点

  创意产业是近两年我国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这一产业理念与陈逸飞“大美术、大视觉”理念紧密相关。陈逸飞本人也参加了去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中国创意产业论坛。他曾举例说,意大利没有石油资源,也没有太多其他的自然资源,但是它能够变成世界上第七大工业国,正是得益于视觉设计的巨大产值提升了它的经济实力。相反,我国的产品在技术含量和品质上并不逊于任何其他国家的产品,但竞争力却明显不足。中国是一个世界廉价劳动力的加工厂,世界著名品牌不乏在中国加工生产者,但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却屈指可数。

  陈逸飞在这里看到了视觉设计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已经不是产品只讲究结实、耐用的时代了,视觉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迅速普及的时代,作用日益突出;站在全球的视野看市场,视觉设计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它赋予产品以惊人的附加值,能直接产生利润,对于国民经济产值的增长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陈逸飞认为,现在的中国不是出设计大师的时候,我们尚处在集体补课阶段。无论是视觉产业的发展还是视觉形象的提升,不但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更需要包括决策者和民众在内的全民意识和水准的提升所构成的巨大基础和推动力。

  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口百分比是一项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指标,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从事创意行业的人口一般都处于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纽约是百分之十二,伦敦在百分之十四左右,日本更达到百分之十五。他们所谓的创意人群就是从事“大视觉”设计职业的人群,从建筑设计、广告策划到发型、橱窗布置甚至餐台摆放设计都包含其中。西方许多国家都有大量培养视觉设计类人才的学校,不断地为视觉产业输送创意血液。此外,还有一个由设计师、制造商、最普通的消费者、艺术评论家、学术活动策划人等诸多社会力量构成的严密的设计系统,将设计变为产品,并推向社会大众,保证设计产业的良好运行。但在我国几乎没有真正的所谓设计系统的建立,没有一个有序而科学的流程,无法让设计人才的有趣构想转变成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进行视觉上的补课,不仅是城市建造者们,也是我们文化艺术工作者,同时还有普通大众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个城市的民众对视觉文化有多高要求,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视觉环境就有多好。”陈逸飞说。

  身兼多职的能力受到质疑

  4部电影、100多家服装公司分店、2本杂志、30余种图书,10余年来,陈逸飞在为自己规划的“本职工作”中疲于奔波。倡导所谓“大”,就必然为“大”所累。外界对陈逸飞“大美术、大视觉”理念的批评大多并非针对理念本身,而是出于对他一人能否身兼“大视觉”中的多个职位,能否有足够精力在多个领域中保持“逸飞”品牌的统一艺术风格的怀疑。

  事实上,包括杂志《青年视觉》内容过于庞杂以及逸飞服装在设计与面料方面的不足等在内,来自各个行业的批评意见一直不绝于耳。有评论认为,“大”都是由“小”逐渐累积而成的,片面追求“做大”,容易导致投机和空疏之风的,浮躁的行为最终会为浮躁付出代价。

  陈逸飞在上海美专学习时的同学、国画家杨振兴惋惜地表示,近几年陈逸飞几乎将精力都放在了“大视觉”的实践上,严重影响了他绘画成就的进一步提高。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涉足多个领域也许哪方面都达到不了极致。他59岁就离世非常可惜,如果不是过度地透支生命,也许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