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期待社会公共表达上的谨慎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07:45 大众网-齐鲁晚报

  日前有帖子称,北大法学院教授陈瑞华在课堂上公然侮辱自考生,陈瑞华承认部分言语出自他口。我们期待通过对名校名教授言论的公共批判,能形成一次公共话语的纯净教育,引起公众人物在话语使用上的谨慎。

  4月14日《新京报》报道,日前“考研论坛”上有帖子称,在4月5日的课堂上,北大法学院教授陈瑞华公然说:“自考生,北大鄙视你们。”“堂堂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考试,竟
然使大量自考生进入复试,真是法学院的悲哀、北大的失败!”“这些没有经过法学正规教育的人,三四年在北大混吃、混喝,蹭课听。”接受媒体采访时,陈瑞华承认部分言语出自他口,但存在不少夸大和伪造的地方,他表示如果自己的言行对自考生造成了伤害,他愿意道歉。

  看来,陈瑞华出语“伤害自考生”的事实是存在的。笔者认为,因“表达不慎”而遭到群体抗议和舆论批评,这种典型事件的公开讨论对社会是一件好事———它能引起社会在公共表达上的谨慎,有利于纯洁公共话语。

  可以看到,我们社会许多方面的谨慎化正是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件的公共批判沉淀下来的。比如说,公共标语的“去歧视化”,正是通过舆论对“禁止外来工入园”、“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这些歧视性标语的公共批判而形成的;公共政策的平等理念,正是通过公众对“外来人口准入制”、“公务员招聘的肝炎限制”、“干部招聘的形象歧视”这些典型政策的公共批判而积淀的;公共人物服饰的纯洁化,正是通过对赵薇的军旗装、伏明霞的“脏裤子”的公共批评而达到的。

  这次网上对陈瑞华的批评,同样有助于净化我们社会的公共表达。

  考察许多国家公众人物的公共表达,他们在话语使用上是非常谨慎的———这种谨慎同样是通过许多典型事件的公共批判养成的习惯。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曾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声称,“女性存在先天弱点,因此很少有人在科学和数学方面取得成就”,这句话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极度不满,萨默斯不得不公开道歉。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对公共人物的表达还缺少有力度的公共批判,这导致了公共话语中不乏歧视倾向。我们常常听到高校教师评价“农村出来的人素质如何如何”,企业老板称“女员工的能力如何如何”,文化名人称“河南人如何如何”———这些语言口无遮拦,充满群体性的歧视和侮辱。显然,北大教授陈瑞华对自考生的全称评价正是这种语言习惯的产物。

  我们期待通过对名校名教授言语的公共批判,能成为一次公共话语的纯净教育,引起公众人物在话语使用上的谨慎。

  曹林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