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杂志:中部崛起引发龙头城市之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14:49 《决策》杂志 | ||||||||
在全国“两会”前后,一度沉寂的中部再次热闹起来。《决策》杂志2005年第一期策划的“政策中部”概念及文章,在备受各界关注的同时,也因其选题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政策层面引起较大的反响。 在“中部崛起”纷繁而热闹的表象中,有一个话题再次被提起,那就是谁将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
早在一年之前,湖北就站出来为武汉说话,什么武汉经济圈,什么九省通衢、商贸重镇、科教基地,言下之意,中部崛起的龙头非武汉莫属。可优势说了一大堆,中部其他省份就是不接这个话题。失落之余的武汉,悟出了一个道理:龙头不是自封的。然而,让武汉始料未及的是,斜刺里杀出个郑州,自称要担当中部崛起的龙头。这不仅伤了武汉的自尊,也让中部其他4个省份大跌眼镜。 中部“龙头之争”起源于今年初。但日前《北京青年报》委托友邦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将此话题激起了层层涟漪。调查是这样描述的:公众认为中部哪个省会城市会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结果显示:选择郑州的比例最高,达到39.2%;其次是武汉,达33.8%。 而中部“龙头之争”的升级则源自前不久凤凰卫视的一档《小莉看世界》对话栏目。这档栏目当期的嘉宾是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吴小莉提问时说,前不久《郑州晚报》把中部省会城市作比较之后,提出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做龙头的可能性更大,您怎么看?徐光春表示,《郑州晚报》的报道,也不完全是媒体的想法,它是客观的反映。接着,在谈到武汉与郑州的优劣势比较时,徐光春承认郑州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工业方面不如武汉,但他话锋一转说,郑州在商贸物流、交通优势、食品加工和区域辐射力方面略胜武汉一筹。 虽然这位省委书记非常艺术地避开了中部“龙头之争”的敏感话题,但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郑州要做中部龙头的雄心并非媒体一厢情愿的炒作,而是体现了河南高层的真实意图。 其实,谁当龙头无关紧要,关键是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中部的概念是什么。这一点《政策中部》说得非常清楚:现在的中部是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三大政策高地所形成的一个“政策洼地”,地理上的中部远不止6个省,经济区域上的中部从来就未存在过。既然没有经济区域概念上的中部,还哪来区域龙头之说? 但事情远非这么简单。“龙头之争”表面上看起来是两座城市实力的角逐,其骨子里是期望国家在出台中部城市群规划的政策时,能给予自己更多的倾斜。再进一步说,借机营造区域“老大”的舆论氛围并以此来吸纳区域内更多的资源。 撇开中部本来就不是一个经济区域暂且不论,可问题是,武汉和郑州能否成为中部区域的龙头?换句话说,中部其他省份能否买这两座城市的账? 先从经济实力上看,2004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6亿元,郑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5亿元,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8.07亿元。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的44个城市中,武汉位列第14位,郑州位列第27位。而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会城市地区生产总值都未超过千亿元。这也许就是武汉和河南争当中部龙头的底气。且不说这两座城市眼下的首位度和辐射面在本省有多大,就拿一级城市圈核心增长极城市的标准来说,也远未达到区域经济“发动机”的地步。 再从中部其他省份的认同度来看,湖南和江西已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安徽已掉头向东,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山西在争取进入西部大开发无望后,已加入京津唐经济圈。由此可见,中部六省本来就没有中部经济区域的认同度。说到政策时,大家都是中部一根藤上的六个苦瓜,说到经济共同体时,是各打各的算盘。这不,啥也够不着的武汉和郑州急了,赶紧自封中部区域的“龙头”,各自打出武汉经济圈和中原城市群的底牌,站出来“跑马圈地”,孰知,其他几个“小弟”根本不买这两个“老大哥”的账。 如此说来,中部区域“龙头之争”,确实是一种自导自演的大戏,戏的结局如何,关注的人不会太多。作者:张道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