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热心人在北斋找到清代石碑 记载180多年前历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15:33 金羊网-羊城晚报
  残缺碑文表明,180年前广东地区乡绅商贾踊跃捐资助学

  本报讯记者区健妍报道:一位热心文化人近日在清拆完毕的北斋的草丛中,发现了一块清朝道光年间的青石碑,碑文清晰地再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80多年前,广东的官员和绅商纷纷解囊捐资助学。

  树下发现破损青石碑

  陆绍强是一位对广州民间文化颇有兴趣的普通市民。上月初,他从媒体上得知北斋要清拆的消息,频频造访工地,希望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在北斋老住户的帮助下,陆绍强从铺路石开始,细心考察北斋的一砖一瓦,终于在13号住户附近一棵鸡蛋花树下,发现了一块破损的青石碑。

  北斋住户罗斯馨女士介绍了石碑的来历。此碑最早立在附近的文物建筑———广州天文台前,高约1米,宽0.8米。“文革”前,由于石碑所在之地要兴建中大教工宿舍园,当时年幼的罗女士找来几个北斋的邻居小伙伴,将这块沉重的石碑搬到北斋的花园,小心保护起来。遗憾的是,在2003年北斋的一次改造中,几位民工错手将石碑局部损坏。

  碑文记载捐资助学史

  征得北斋住户及中山图书馆方面的同意,陆绍强把石碑运回家中研究,待考证完毕再送交有关部门。

  陆绍强对石碑进行了拓印。碑中尚有13行177个可辨文字,全部为颜体字。主要包括:“江南顺天号舍皆宽舒(缺)”,又云“人不知士子苦以致舍宇太小烈日冻(缺)”。他结合史料多番求证发现,碑文所言为清朝道光年间,广州地区和江南地区学子受教育环境的比较。当时江南的教舍环境远比广州的宽敞舒适,而广州学子要在窄小简陋的书舍中读书,烈日下非常酷热,冬天又很寒冷。
热心人在北斋找到清代石碑记载180多年前历史(图)
图:陆绍强向记者展示他找到的清代石碑。区健妍/摄

  碑文还提到:“兰生书院监院吴兰修李清华等(缺)力率官属倡捐奉银于是省会绅商继捐之(缺)”。陆绍强随后从广东省文史馆的资料中查证还原了碑文背后的故事。原来,当时主管广州教育的官员吴兰修和李清华为了改善学子的学习考试环境,率先捐赠奉银并倡导其他官员捐资。在他们的表率倡导下,广东地区众多乡绅商贾开始陆续加入捐赠助学行列。他们所捐赠的银两都用在了拓宽学舍,疏浚考场下水道,开挖新水井,加高巩固学舍围墙等事项中。所有工程如碑文所言“始于元年冬十二月二年六月成”,也就是在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二年两年内完成。

  广东省文史馆和越秀区博物馆的专家目前也参与了该石碑的考证研究。(报料人:陆先生,获奖金100元)

  (金陵/编制)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