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纲:从事领域过多损害了他的健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15:53 南方人物周刊 | ||||||||
叶小纲:从事领域过多损害了他的健康 我们合作的《人约黄昏》,画面和音乐非常统一,旧上海的湿漉漉的感觉非常舒服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叶小纲
我最早知道陈逸飞,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他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开路先锋》。后来在上海《文汇月刊》的一期中,同时刊登了采访他和采访我的唱片的文章,我们彼此开始关注。1987年我赴美国留学,到纽约后的第一顿饭就是他请的客,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去美国比较早,感觉他像个老大哥一样,为人非常谦和,也很热情。当时他作为旅美画家,特别愿意与中国留学生联络。 陈逸飞的第一部电影《上海旧梦》的音乐是别人创作的,但他觉得不是很理想,听说我回国后,一直跟我说能不能帮他把第一部影片的音乐换了,用上海话说“能不能帮我弄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成。我们一共有过3次合作,分别是为他的三部影片《人约黄昏》、《逃往上海》和《上海方舟》作曲。他在拍摄《理发师》的时候也跟我说,影片的音乐还没有想好,让我到时候帮他看看。这次重拍他没跟我说,估计是顾不上吧。没想到突然就这样了。这两天我在上海开会,11日晚上还专门去了陈逸飞的灵堂。 我们合作很愉快,他非常尊重我对影片的理解和我在音乐上采用的方法。他对我说:你的音乐贴到我的画面上非常妥帖。他对画面的把握很牢,但音乐却完全听我的。我们合作的《人约黄昏》,画面和音乐非常统一,旧上海的湿漉漉的感觉非常舒服。我想他的影片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吧。他的电影有油画的色彩,在画面上有一定的优势,他愿意在这个领域驰骋是不应该非议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坏应该由历史去评价。 虽然我们不是很熟,平时也没有什么交往,但互相还是很尊重。我在1998年2002年举行的两次音乐会他都专门来听了,还送了花篮。我最后一次见到陈逸飞是在去年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文艺晚会上,晚会是在上海东方电视塔上举行的,我们都是嘉宾。我看到他的时候向他挥了挥手,他非常高兴地过来,还专门倒了一杯茶给我。当时大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我觉得他做事非常恰当,而且说话比前几年婉约了很多。 陈逸飞后期在多个领域拓展,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有能力做的话,是无可非议的,说明他心气儿比较高。但也正是因为从事的领域过多,损害了他的健康。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所有人的深思。我们不应该去指责别人,说什么“战线拉得太长”。有的人说他这样是为了赚钱我就不同意。事实上他画画的成本是最小的,做服装和办杂志不一定能赚很多钱。但他愿意做是有这股心气儿。他事必躬亲的结果就是很多东西都有很高的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