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分析:棉花为何跳不出“周年波动”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20:28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林嵬、张兴军

  据河南省农调队统计,由于去年以来棉价大跌,许多农民不愿种棉,今年河南种棉面积将减少236万亩,较上年下降17%。

  河南省农调队专家分析说,1998年国家放开棉花市场后,棉花生产一直极不稳定,跳
不出“周年波动”怪圈。一旦国内棉花紧缺,纺织企业就大量进口,从而拉高国际、国内市场棉价;到第二年,受涨价信号驱动,棉农开始扩大种植面积,又造成新的过剩,如此循环往复。

  记者在豫东棉区采访,听到棉农们说,这几年棉价大起大落,像“过山车”,农民坐晕了头,今后说啥也不种棉了。去年麦播时,西华县奉母乡沟东村农民王爱国预留了4亩棉田,眼下,他正忙着改种小辣椒。王爱国说:“去年棉价最高时每斤籽棉能卖3.1元,今年2元钱一斤没人要。自1998以来,棉价涨一年跌一年,农民总跟不上趟,今后不打算再种棉花了。”

  棉价大起大落,致使河南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损失惨重,不敢入市收购,从而加剧了棉花市场的低迷。据方城县农调队调查,目前,方城县4家国营棉花加工企业棉花收购量比去年同期减少41%,而调查的50个植棉户中,一斤棉花未卖的有31户。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年植棉面积7000多万亩,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我国棉花产业涉及农民近2亿人,相关的纺织与服装加工业每年出口创汇500多亿美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巨大竞争力的纺织工业,其基础为何如此不稳?专家指出,一是棉花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二是没有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市场信息网络,三是没有棉花价格保护制度。

  河南省供销社一位专家说,过去,我国棉花实行专营,由棉麻公司一家收购,1998年放开棉花市场后,棉麻公司基层收购网点大部分进行了改制,作为“大棉商”的国有棉麻系统基本解体;在许多棉区,私商小贩成了棉花市场收购主体。由于受到资金规模限制,私商普遍没有仓储设施,收棉讲究快进快出,导致整个棉花流通市场上没了“蓄水池”,也没了价格“稳压器”。虽然国家也成立了棉花储备公司,但规模偏小,只能应急,不能调控市场。

  西华县逍遥镇党委副书记白义东说,棉花生产大起大落,关键是政府的引导机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没有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市场信息网络上。上级总要求基层干部给农民送信息、指导生产,但国内棉花市场已与国际市场联动,情况复杂,基层干部根本把握不住。虽然国家建立了棉花期货市场,但毕竟离农民和基层干部太远。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一个包括棉花在内的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及时公布权威市场信息,让农民也能“抬头种地”,不再“看去年的市场,种今年的田”。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说,美国棉花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稳定产量,是因为美国政府投入了巨额补贴。据美国农业部数据,1999年8月至2003年7月间,美国为棉农提供了约124.7亿美元的补贴,而同期美国棉花的产值是139.4亿美元,补贴率为89.5%。我国虽然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补贴率,但适当的补贴是应该的。建议国家从农业减灾基金、棉纺织品出口退税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建立棉花生产风险基金,在市场波动年补贴棉农,从而稳定棉花生产。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专家认为,2005-2006年度我国棉花市场的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需求增加,产不足需,库存下降,价格回升。棉花产需矛盾又将趋于尖锐。(完)(责任编辑:张守生)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