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劳动争议案年均增两成 过去争权如今争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08:59 大众网 | ||||||||
本报济南讯 过去走进劳动仲裁机构的职工,大多刚刚被单位辞退;如今劳动争议受理的内容则五花八门,休假权、培训义务、商业秘密等等都会挑起争端。业内人士认为,新出现的劳动争议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深层利益关系,反映出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 4月13日,记者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争议处了解到,我省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逐年大幅度增长趋势,近4年来,案件年平均增长率为20.8%,2004年案件受理量是2000年的
前些年劳动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劳动权利问题,劳动者应否被用工者开除或辞退是最常见的案件“导火索”。如今,劳动争议已呈现明显的利益化趋向,如内部承包、业务提成、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经济损失、违约责任、社会保险费缴纳不足额以及国家劳动标准的执行等争议内容,都体现用工双方各层面上针锋相对的利益诉求,而职工休假权、企业出资培训义务、商业秘密等问题则更涉及到深层次的利益分割。 据介绍,目前有关的法律法规更多的是作出一些原则性规定,具体的利益分配要靠劳动用工双方协商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平等主体的用工双方出现了更多的利益纠葛,是经济体制转轨期间出现的正常现象。 劳动争议增多的同时,案件调解率却在逐年下降,2004年裁决结案的案件就上升到53.4%,这意味着多半劳动争议的双方无法通过调解、协商解决问题。 面对越来越重的仲裁任务,仲裁人员忧心的是目前的争议处理工作机制跟不上形势发展。据统计,全省70%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经费不足,近30%的仲裁委员会没有固定的办案场所,40%的仲裁机构没有办案补贴。全省现有专职劳动仲裁工作人员541人,平均每个办案机构尚不足法定4名的办案人数,有的市级仲裁办只有1人,有的年人均办案近200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