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白天吃礼茶 晚上听欺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06:13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大同巷

  一间木屋龇牙咧嘴、几张木桌油光黑亮,但就是这样一间茶铺,却被誉为“惟一残存了成都老茶铺风韵”,还被老外们称作“小希腊”。昨(16)日,在大同巷这间老茶铺,省作协会员冯水木为中外茶客讲述了半世纪前的故事。

  法国人给茶楼取名

  老茶铺深处大同巷,房檐低矮,上悬木牌书写“悠闲”两字。正是中午,茶铺里的人不少。老板方素群75岁,倚坐在靠墙竹椅里打盹,只有在有人吆喝“掺水”时,才猛醒般利索地拎起茶壶。

  老茶铺茶水仅卖1元钱1杯,但它已经有10多年历史。几年前,大家还习惯称它为“悠闲”茶铺,自从一名法国人在这里喝过茶后,“小希腊”的名字就此传开,并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老外赶来喝茶。方素群也接受了这一新名称,有人问她茶铺何名时,她才会跨到屋檐下仰望招牌说:“哦,叫悠闲茶铺。”

  成都各种档次、风格的茶馆越来越多,而冯水木称这里“惟一残存了成都老茶铺风韵”。那么,时光倒退数十年,成都茶馆是怎样的?成都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春熙路历来多美女

  “1935年,成都有饮食店2398家,厕所1209处,糖果店182家。”冯水木说,当时成都仅60万人,共有街道667条,而茶铺就有599家。茶铺以平民化为主,茶水一般维持在4分钱1碗,兼售2分钱1个的锅盔。比茶水更便宜的只有白开水,2分钱1碗,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称:“玻璃”。

  冯水木从小在茶铺“泡大”,最喜欢去春熙路北段“漱泉”茶铺。春熙路不仅现在美女多,当初也一样,每次去都是跟着父亲谈生意,而他只喜欢坐进临窗隔间里张望,“看她们在街上走过来走过去”。

  上世纪60年代,成都人流行喝“三花”,6分钱1碗,这个价格一直维持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成都茶铺已经大不如前,数量锐减一半。

  白天百人吃礼茶

  芷泉街上有一家“东一”茶铺,一楼一底,中间有天井,是成都人“吃礼茶”的著名场所。

  “吃礼茶”多在白天,通常会有数十乃至上百人聚集,都是矛盾双方邀约来的亲朋好友。大家坐到一起,任德高望众长者评断是非曲直,最后由理屈一方结付茶资。

  并非每次“吃礼茶”都能化解矛盾,有时双方会在茶铺翻脸,甚至激化成群殴。这时茶铺老板反而不惧,叫小工将平日里的残椅缺碗统统扔进人群,最后结账时算作茶铺损失。

  晚上茶铺听“欺头”

  天仙桥有一“高家茶铺”,毗邻东门水码头,每天赶早市的船舶密密麻麻停靠岸边,茶铺生意爆好。老板掘有水井,但从不用井水烧茶,反而只取河水,因为那时河水清澈。这也成为成都时尚,茶铺外大多挑一面布招,上书“河水香茶”。

  到晚上,茶铺又是另一番景象,唱戏的、说书的,咿咿呀呀、铿铿锵锵。茶铺中有一说书女子,至今无人能忆其名,只记得她吐字发音声线极高,站在茶铺外也清晰入耳。不到夜幕低垂,茶铺早无空位,被吸引而至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无茶座的人只有站着听,大家戏称听“站国”或听“欺头”。

  说书女子讲“隋唐”讲“水浒”,一时成为明星人物。没有更受欢迎的消遣方式,边吃茶边听书的夜生活风靡一时,名曰:“吃书茶”。

  “吃书茶”是茶钱归茶钱,书钱归书钱。往往听到紧要处,说书人却戛然闭口,端了海碗到茶客中挨个收钱。老成都风味老茶铺 益智茶房位于现春南商场处,属茶铺中的锐意改革者,曾推出女招待为茶客掺茶。此举遭到非议,除茶客抵制,新闻也大肆渲染,众压之下,益智茶房终于妥协。

  锦春楼位于东城根街,曾有名噪成都的“三绝”。一绝是“贾瞎子”,操竹琴,唱不尽历史风云,道不尽人生感悟,曾吸引冯玉祥、巴金慕名而来;二绝是“施胖子”,卖给茶客的花生米制法考究,醇香无比;三绝是“邹麻子”,茶技非同寻常,仅凭只手就可攒起20多只茶碗,从脖子根到腋窝再到指缝间。

  青春岛位于华西后坝,四周芦苇丛生,柳树疯长,是学生们最爱去的茶铺,可畅论理想,也可谈情说爱。

  鬼茶铺位于弹棉花者聚集的“棉花街”上。此街另一特征是卖鱼虾者多,贩子们一般深夜送货,故街上茶铺也通宵营业。 早报记者兰俊摄影江涛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