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物】格里希夫人:武汉也是我的第二故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11:54 武汉晚报
  因为丈夫格里希先生曾在武汉柴油机厂担任“洋厂长”,她也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格里希先生去世两周年之际,她再次来到武汉,参加格里希铜像揭幕仪式她与丈夫相守61年,最大的“秘诀”是能相互理解她惟一感到遗憾的是,没能满足丈夫的遗嘱,把他的骨灰撒到武汉的江水中
【人物】格里希夫人:武汉也是我的第二故乡(图)

  在汉寻找丈夫生前足迹

  昨日,一位85岁高龄的德国老太在儿子和儿媳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丈夫生前最喜爱、最牵挂的城市——武汉。他们此行,是应市政府诚邀,来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她的丈夫铜像揭幕仪式的。她叫艾迪特·格里希,而她的丈夫就是新中国引进的第一位“洋厂长”威尔纳·格里希先生。此时距格里希先生去世刚好两周年。

  格里希夫人满头白发,但得体的雪白绸缎衬衫、黑色法兰绒马夹、珍珠项链,使高龄的她仍显得十分优雅。

  尽管不识汉字,然而,昨日在下榻的宾馆看到一张报纸,格里希夫人一眼就发现,上面有关于丈夫的报道,她对那些记录丈夫在汉生活瞬间的照片倍感亲切。垂下头、一张张仔细观看,脸上浮现出笑容:“噢,这些照片我都很熟悉。”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格里希夫人曾数次陪丈夫一同来到中国、来到武汉,尽管此行丈夫已不在身边,但看到这座城市流露出对她丈夫的爱戴,格里希夫人倍感欣慰,“能有机会陪他一起见证中国的变化,是我的幸运”。

  感染了丈夫的“中国情结”

  熟悉格里希的一位中国官员说,格里希先生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是来自德国的“白球恩”,他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武汉留下一些东西。昨日,格里希夫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高龄的格里希夫人思路、表达都很清晰,她通过翻译告诉记者,尽管丈夫只在武汉工作了2年,但武汉却为他塑了一座铜像,这是给他的一个极大的荣誉。她说,武汉是丈夫的第二故乡,也是她的第二故乡。丈夫走了,但如果武汉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她也会像丈夫那样,尽自己所能,为武汉做点什么。

  格里希夫人回忆说,丈夫爱武汉的企业,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最初作为德国退休专家组来武汉担任顾问,期限只有短短的3个月。然而,3个月过后,他告诉远在德国的她,说3个月不够,他将延长在武汉的时间。

  她知道丈夫的个性,他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做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如果不让他坚持,他会非常难受。对此,她非常理解丈夫的选择。结果,这一延长,就呆了两年。

  即便是卸任回国后,格里希先生的心也是与中国拴在一起的。在离任后的近10年时间里,格里希先生还经常到中国各地作有关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报告,并为一些企业作咨询工作。

  而在德国的家里,只要一听到电话铃响,格里希先生就会猜测,这是不是中国来的电话?他们是否需要我的帮助?

  格里希夫人透露,就像在中国一样,格里希先生在德国也经常处于媒体的包围中。很多德国的媒体想把开放不久的中国介绍给本国读者,格里希先生因此成了他们最好的采访对象,格里希先生也很乐于把自己在中国遇到的一切人和事介绍给他们。

  格里希夫人说,她现在最高兴看到的是,市场上到处都可看到标有“中国制造”的商品。

  61年的幸福生活

  说起与丈夫共同生活的61年,格里希夫人的脸上溢出幸福的笑容:“我们这算得上是钻石婚。”

  格里希夫人曾在德国核工业部门从事财务工作,她与丈夫育有一子一女,家庭生活十分美满。她笑说自己能与丈夫白头偕老,是因为两人的星座相符,处女座的格里希与白羊座的她终身相处和谐。而和谐的基础则是两人都能互相理解。

  得知他要延长在中国的工作时间后,她抽空来陪了他4个星期,格里希先生则带她逛遍了武汉的名胜古迹。分居两国的他们仍坚持互通电话,或通信,以此表达彼此的思念。

  格里希夫人惟一感到遗憾的是,她没能满足丈夫的遗愿。2003年春,格里希先生去世前留下遗嘱,希望把自己的骨灰撒入武汉的长江里。那时正值非典时期,她没能办到。

  格里希“破冰之旅”影响深远

  采访格里希夫人之前,记者特地来到位于古田四路的武汉柴油机厂原址,这个格里希先生当年倾注心血的地方,如今耸立着的只有几栋正在施工的商品房,早已物是人非。7年前,武柴就已停产,今年元月,被正式托管。

  “武柴的今天正说明了20年前那场变革的重要和艰辛”。面对武柴今天令人遗憾的结局,当年负责操办引进格里希的市外办原外国专家处处长哈尚文作如此评价。

  哈尚文认为,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结上了几十年的厚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聘任的第一位洋厂长,格里希在武汉的两年是趟艰难的“破冰之旅”。格里希在武柴工作的两年里,这家国有老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废品率从40%下降到10%以下;柴油机寿命从3千小时增加到6千小时……

  格里希当厂长时,除了主抓质量,还提出减员增益等一系列企业改革方案。更重要的是,格里希身上流露出的认真严谨、铁面无私的人格力量,在今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学习格里希治厂经验,重振武汉造的雄风”,哈尚文认为,这才是体现武汉人民对这位德国老人崇敬与缅怀的最好方式。

  文/记者 吕所知 夏琼

  通讯员 王祥胜 图/记者 赵复(来源:武汉晚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