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待洋品牌 需要换脑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17:56 法制晚报

  继SK-II被查处后,因涉嫌广告数字承诺宣传违规,“兰蔻”化妆品近日也被有关部门查处,再联想到吵得热热闹闹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再到高露洁牙膏被指含致癌物,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洋品牌都怎么啦,怎么会一个一个地出问题?

  其实,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产品必然存在问题,只是问题多问题少的问题,世界上从来不会存在没有问题的产品。试想一想,在企业连续不断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如果仅
靠“自由心证”来把质量关,怎能不出问题?换句话说,在千千万万消费者的审视与监督下,产品必然存在的问题又怎能不被发现?

  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一些部门针对洋品牌,一路开绿灯,什么“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绿色机制”等等,如此好政策好待遇随处可见。甚至一些洋品牌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销售几乎到了依靠企业自律的地步。

  可以说,这些违规的“问题洋品牌”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进入老百姓的消费视野,与一些主管部门对于洋品牌的监管已经习惯于“网开一面”、“一好百好”的侥幸心理不无关系。这种“善待他人,恶向自己”的双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普通民众对洋品牌消费的过度依赖和过度迷信。

  国人自古就有善待客人的美好传统,但是在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果将对待客人的礼仪传统泛滥到市场规则当中,必然会导致一些洋品牌充分享受超国民待遇,造成对国内商家的不公平,给广大消费者最终造成伤害。

  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向来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一方面商家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又存在消费者花钱购买的商品是否值的矛盾。因此,仅凭“礼遇有加”是不能改善市场生态环境的,更多的是依靠规则与秩序。

  经过快30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市场竞争程度、消费者心理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近期一系列的问题洋品牌事件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既是市场竞争的良性体现,又是对消费者日益成熟与精细的最好注解。

  对于洋品牌而言,不应该总在“超国民待遇”的保护伞下经营,该换换经营思路了,不要总以洋品牌自居,要以普通企业身份介入市场,包括做广告、做销售等;对于管理部门而言,本着对消费者的利益、健康负责的态度,对于任何企业做到一碗水端平,建立市场公平公正的规则;对于消费者而言,对于洋品牌出现问题,大惊小怪大可不必。因为是产品必然有问题,对待任何一种产品应该有理性的态度,关键是看你花的钱值不值。

  class=B14 colspan=3>

  作者:凌宇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