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迷你”果冻暗藏杀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05:56 三秦都市报

  小型杯装果冻,也有人称之为“迷你果冻”。由于它体积小,食用时可以一口吸食,一直是中国市场儿童食品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但是来自医生的意见显示:果冻并不适宜儿童食用,特别是小型杯装果冻的大小与儿童的喉咙相当,当儿童通过挤压,将果冻吃进嘴里不慎被噎住时,就可能导致儿童窒息死亡。

  惨剧

  小小果冻暗藏“杀机”

  今年大年初三是,山东龙口市郭家沟村郭春波家里亲朋满座,喜气洋洋。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一个悲剧正在悄悄地逼近。13时15分左右,郭春波听见外边传来一声惨叫。郭春波说:“我听见是儿子,马上冲了出去。”5岁的儿子郭希振被果冻卡住嗓子眼。

  郭春波过来看到孩子跪在地上,脸血紫血紫的,直咬牙。他把孩子的腿扛在肩上,头朝下,用手塞到他嘴里抠,捶他的后背,但都没有取出果冻。无奈之下,郭春波带着孩子跑上公路,迎面拦住一辆摩托车,赶往5里外的七甲镇。

  七甲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大夫李庆成告诉记者,他见到小孩时是13时25分,看着快不行了,他建议赶紧上大医院。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从七甲镇到县城有15公里,郭春波担心孩子撑不了那么久。就自己想把果冻用嘴吸出来。但还是没用。

  13时45分左右,孩子被送到了龙口市中医医院急救室。13时50分,心电图检查一直是直线……

  事实上,遭受如此厄运的并不止郭春波一家:2005年3月,上海市一名19个月的女孩因吸食果冻窒息身亡。2005年2月,江苏南京一名4岁男孩不慎被果冻窒息死亡。2005年2月,宁夏银川市一名两岁男童死亡。2004年10月,韶关一名三岁男孩兵兵因吸食果冻造成窒息死亡……

  观点

  “小杯”本身就是缺陷产品

  食用果冻导致儿童窒息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早在2001年7月,全国首例儿童食用果冻致死案件在青岛开庭,法院当庭宣判果冻生产商对儿童死亡负全部责任,该案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4月,针对上海女孩因食用果冻窒息而死一案,该案代理律师张志国接受采访时再次强调,小包装果冻本身就是缺陷产品,即使果冻包装上有警示语,厂家和销售方也不能免责。

  在上海女童因食用果冻窒息身亡案中,果冻的包装上已经有警示标志。但张志国表示,有没有警示语其实不是关键,小杯包装的果冻本身就是缺陷产品,即使在包装上注明了食用方法和警示标志,厂商也不能因此而免责。张志国说,从果冻的广告宣传、包装以及实际的消费层面来看,果冻主要面向儿童销售。然而对于儿童来说,“果冻在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杀机”。

  漏洞

  小果冻体积没有严格规定

  小型杯装果冻的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了欧盟各国的关注,2002年,欧盟决定禁止销售和进口含有魔芋胶作为胶凝剂的小型杯装果冻。韩国在2004年底,也暂停直径在4.5CM以下的果冻销售。

  果冻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内尚未针对其产品特点,对其体积形状和包装问题做更为严格的规定,而多是由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做安全性提示,如“由于本产品具有弹性,建议食用时细嚼慢咽,请勿让幼儿单独进食,老人及儿童请勿一口吞食。”但是这样的提示效果非常有限,众多消费者仍然难以认识到小型杯装果冻可以使人窒息、甚至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

  呼吁

  经营者改变果冻体积形状

  鉴于以上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呼吁经营者改变果冻的体积形状、重新设计产品包装,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规范果冻体积形状与包装的强制性规定:鉴于小型杯装果冻所存在的隐患是可以通过制定并执行标准而加之有效控制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果冻产品的体积形状和包装问题制定强制性标准,以确保果冻产品的安全性。在市场上仍有小型杯装果冻的情况下,提醒广大消费者慎购此类产品,建议不要喂食儿童,更不要让儿童单独食用。

  综合央视、《北京青年报》、《辽沈晚报》报道

  果冻杀人谁之过?

  看着这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就因为吃“零食”果冻而陨落相信谁的心情都不会平静。导致他们被噎住的“小果冻”,医生说,这样的果冻更危险。而调查发现,直径3厘米以下的小果冻竟占了市场分额的一半以上。很难想象,这中间潜藏着多大的危险。从中消协到医院专家所有人都清楚,果冻杀人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它本身的质量问题,而在于它的包装和尺寸。对此,生产厂家说,继续生产小果冻,一是因为国家没有出台尺寸标准,二是小果冻的销路的确好。追逐利润没有错,但毕竟,和利润相比,生命更加重要。

  既然小包装果冻存在安全隐患,国家职能部门是否对此进行了管理呢?相关部门解释说要真正限制小果冻生产,还需要征询行业主管部门、标准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和厂家的意见。

  从苏丹红事件到卫生部关于油炸薯片速溶咖啡可能致癌的公告,我们欣慰地看到,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普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得到更大的重视。但出台更完善的强制性标准、使有重大隐患的商品彻底消除才算标本兼治。

  据《成都商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