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抢救踏脚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10:18 宁夏日报

  民族瑰宝后继乏人

  4月12日,记者来到被誉为踏脚舞故乡的泾源县香水镇园子村。

  “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村头草场,几个年轻人捉腿而踏,腿来脚往,身影闪动,对踏的小伙运脚如飞,一会儿空翻,一会儿飞踏。明快的节奏,夸张的动作,让寂静的
山村热闹非凡。当地群众介绍,踏脚又称弹腿,是流传在泾源县回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原始舞蹈艺术,具有浓郁的回族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气质,是当地回族娱乐的主要活动之一。陪同采访的泾源县旅游文化局局长咸国英告诉记者,踏脚运动项目自1988年从民间挖掘整理出来后,已经连续三届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许多人了解认识泾源,是从踏脚舞开始的,可以说踏脚舞是泾源的一张“镶金名片”。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历史悠远、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活动,却濒临失传与灭绝。咸局长告诉记者,园子村真正懂得踏脚原始套路的仅有5个人,这些人的身体大都不太硬朗。过去,园子村的回族群众不论年老还是年幼都会踏脚,人们每到冬季农闲季节或茶余饭后,便来到麦场或院落相对而“踏”,踏脚是他们的主要活动。时至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耍其中的套路了。村民马忠虎是该村仅会施展踏脚36路梅花缠腰套路的老踏脚王。他说:“全县也就20多人能照猫画虎耍一耍。”踏脚传说韵味浓

  踏脚,又称弹腿,起源于东汉,后经阿拉伯商人通过唐代丝绸之路流传到陕西回族民间,是一种集娱乐、舞蹈、竞技和健身于一体的民间艺术。相传,清初顺治年间(1644年),陕西渭南地区南菜园子村有一位叫马志勇的回族青年,天生残疾,没有双手,靠讨饭度日。有一次,他在讨饭途中遭到一群无赖青年围攻毒打,伤势严重,被一位过路人相救。这位过路人向马志勇传授了一套用脚防身的功夫——“弹腿”。这套用脚防身的武功运用双脚发明了“左右飞转”、“腾空斜刺”、“前蹬后扫”、“灵巧关门”、“跛脚平蹬”、“上突下防”等十多种招式。从此,“弹腿”这一运动在渭南菜园子回族群众中流传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群众逐渐把“弹腿”改名为“踏脚”。清朝中叶,清政府将大批回族群众强行分散流放,泾源县园子村回族就是当时从陕甘一带迁徙而来的。由此,踏脚舞也随之传承下来。农闲时分,踏脚者相互之间你踏我躲,你攻我守,个个精神抖擞,勇猛顽强。旁观者呐喊助威,鼓掌喝彩,使单调的生活变得情趣盎然。踏脚舞从回族原始武术运动形式创作演变为舞蹈形式,无疑,在回族舞蹈的发展史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它凝聚着很强的民族性,体现着回族人民勇敢顽强、憨厚爽朗的民族性格。它蕴藏着原始古朴舞蹈艺术的特殊魅力,已成为泾源回族祖辈相传,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自娱性很强的民间舞蹈活动。踏脚舞蜚声国内外

  小伙娴熟的飞脚、踏木板、空翻,让人眼花缭乱,姑娘优美的舞姿、口弦飘出的音乐,使人陶醉。流传在泾源县香水镇园子村一百多年历史的原始武术性舞蹈踏脚现已蜚声全国乃至世界。1986年3月,在自治区民间艺术集成会议上,泾源县与自治区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宁夏卷编辑部签订了协议书,经两个多月的广泛搜集,将踏脚舞及社火舞蹈整理、编写出两个舞种、四个舞蹈的资料本。自此,该项目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1990年6月,踏脚舞代表宁夏参加了全国十二省电视片交流。1989年7月,踏脚舞参加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表演金奖。之后,在第四、五、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金奖两次,银奖一次。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伊斯兰国家和地区舞蹈专业人士前来考察学习,《世界伊斯兰报》在阿拉伯国家广泛宣传,认为宁夏泾源县回族踏脚舞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是世界独有的伊斯兰文化舞蹈艺术;而今迈步适时保护

  面对泾源踏脚舞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并相继离世,年轻农民大都外出打工或忙于经商、务农,导致继承者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灭绝的危机,去年4月,国家文化部将踏脚舞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以期解决这一民间艺术面临的窘境。泾源县亦指派专人对踏脚舞的相关资料进行调研、整理,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踏脚舞的传承保护工作。同时,启动实施“回族踏脚舞保护工程”,泾源县旅游文化局提出对现有高龄踏脚舞传承人以民政救助的方式发放生活救助费、医疗费,及时对其进行有限保护,并组织旅游文化局工作人员和农村年轻人进行培训,学习踏脚套路。该县旅游文化局局长咸国英说,实施回族踏脚舞保护工程,预计用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保护工作将对踏脚舞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渊源、文化传承人和相关文化因素进行挖掘整理,以保存录音、图片、文字资料为重点,对踏脚舞传承人进行保护。近期将在园子村修建踏脚舞生态民俗村,采取录音、录像、绘画等手段采集踏脚动作,编辑出版踏脚舞保护教材,在全县各中小学、机关单位干部中作为全民健身运动教材进行推广普及。

  我们期待这一回族民间传统文化重放异彩。(本报记者 苏峰实习生李娟)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